鐘赟
【摘要】《綱要》中指出:生活是幼兒園課程的源泉。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有趣的教育資源等待著我們去發掘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可接受、易理解的、對幼兒生活有用的自然知識、技能作為我們生活課程內容。我們開展了生活課程的研究,選擇幼兒的生活作為教育的內容,既把生活作為教育的內容,又把生活作為教育的途徑,讓生活引領孩子的成長。
【關鍵詞】小班幼兒生活課程思考
一、 生活課程源于生活,讓孩子貼近自然
良好的教育應該是自然的、自由的、個性化的,陳鶴琴一貫主張以大自然大社會作為出發點,讓幼兒直接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學習,摒棄對以課堂和書本作為中心的死教育。生活課程正是通過最大限度地走進自然,走進社會,讓幼兒在與自然、生活的接觸、實踐中獲取知識,獲得發展。以本學期開展的生活活動《水》為例,水是孩子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物,愛玩水也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更是喜歡以游戲為活動形式里進行學習,我們就組織一系列玩水的生活活動:《喂瓶娃娃喝水》、《為小椅子洗澡》、《踩水咯》,我們帶孩子在一次次接觸水、玩水的過程中逐步感受到了水這一自然元素的特質,孩子從生活體驗入手探索發現,他們在活動中輕松愉快,積極投入,一有空就去玩玩水,摘一片小草葉放進水中靜靜地觀察,看看自己澆過的花草長得怎么樣了,整整一個多月我們都在和水做游戲、做實驗,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觀察發現和心理的體驗讓我們老師都覺得驚嘆不已。
自然寬松的環境帶給孩子愉悅的探索體驗,也讓孩子更好地融入到學習探索活動中,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大自然帶來的清新愉悅的體驗。當秋天來臨的時候,繽紛的落葉又給了孩子走進自然,感受秋天之美的機會,我們帶領孩子一起去撿拾落葉,坐在逐漸枯黃的草地上,孩子們撫摸著小草,輕輕地和落葉、小草對話:“樹葉樹葉,你為什么脫掉了綠衣裳?”“小草小草,你干嗎低下了頭,是生病了嗎?”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們以朋友的身份去看望樹朋友、草朋友,這種強烈的情感體驗是坐在課堂中無法體會到的。
二、 生活課程融入生活,讓孩子活潑靈動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迸發出力量,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綱要》也多處強調,幼兒園的教育必須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區進行,遠離幼兒生活經驗的內容難以讓幼兒感受和領悟。反觀我們本學期開展的各類生活活動,基本上都是源于孩子的生活體驗的課程。例如秋天是蔬菜水果豐收的季節,我們帶領孩子參觀果樹上的橘子、蘋果,觀察種植園地里種植的青菜、蘿卜,晨間活動中幫助食堂整理青菜、菠菜,茭白,孩子們用各種感官看看、摸摸、聞聞,在整理、清洗、剝殼這一系列生活體驗中感受到了各類蔬菜的特質。并且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們和孩子一起親手制作各類蔬菜串、蔬菜點心、品嘗蔬菜沙拉、餅等等,讓孩子在生活中不斷發展著,成長著。
教育必須立足于孩子的天性,那些脫離孩子生活的教育是單調、枯燥和乏味的,只有融入到孩子生活的活動課程才能最大程度的激發孩子探索的興趣,
三、 生活課程來自生活,讓孩子感受樂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有很多偶發的生活事件出現,我們教師就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機,擴大生活課程的內容,讓更多鮮活有趣的內容充實到孩子的學習探索中。例如午后散步時間,孩子們發現操場場地上灑下的餅干屑吸引來了很多的螞蟻,孩子們對螞蟻的到來非常感興趣,紛紛蹲下來觀察螞蟻搬餅干屑,很快大批的螞蟻到來了,孩子們三五成群圍在一起看螞蟻,探尋螞蟻搬糧食的路線,還討論起螞蟻搬餅干屑干嗎?螞蟻會把餅干屑搬到哪里去?螞蟻的家到底在哪里?……這樣一系列的問題。孩子們觀察螞蟻,小聲地討論著,他們還相互比較誰的螞蟻力氣大,能搬起最大的餅干屑,有個別孩子還分享起了自己所了解的螞蟻的知識,介紹起螞蟻喜歡吃的東西。在這樣一次次的隨機活動中,小班的孩子從起初對螞蟻并不認識,連螞蟻這種昆蟲的名稱都不知道,但是隨著一次次的觀察和討論,孩子們對螞蟻的認識越來越多,了解的螞蟻知識也越來越豐富。這樣一種生活隨機觀察活動從孩子感興趣的內容入手,真實鮮活,符合幼兒好奇愛觀察的天性。
四、 生活課程表現生活,讓孩子熱愛生活
教育是從生活中來的“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這樣的話聽起來很簡單,它卻揭示了教育的真諦。當我們與孩子進行著一個個看似簡單、平常的活動,孩子的思維無時無刻不再接受著生活的撞擊,并以此獲得表現生活的機會。小班的孩子雖然能力有限,但是他們表現生活的能力也讓我們驚嘆。在《包糖果》《抬新娘》等一系列活動中,孩子們把毛絨玩具當成“新郎”“新娘”,運用生活中自己看到、參加的喜宴作為實際經驗,充滿創意的打扮著“新郎”和“新娘”,有的給玩具夾上很多彩色的夾子作為“新娘”的首飾,有的用蠟筆給“新娘”抹上紅紅的胭脂,把“新郎”“新娘”打扮得漂漂亮亮,再用絲巾作為花轎,兩個孩子一起動手拉住絲巾的一角,一乘“花轎”就完成了,花轎抬上“新郎”和“新娘”,配上《上花轎》的音樂,孩子們抬著走著、笑著樂著,臉上個個都是喜氣洋洋,沒有什么能比這樣的活動更能發揮孩子的創意了,孩子們秀出了自己的精彩,展現了鮮活的生活場景,更展現出自己無與倫比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研修·發展魅力四射的安吉游戲
周成平
早就聽說過安吉游戲的事情,可一直未能抽空到安吉去看看。前不久,在友人的介紹與陪同下,我們終于有幸來到了安吉,走進安吉游戲的現場,親眼目睹了安吉游戲的盛況與風采。
在安吉實驗幼兒園的接待室里,縣教育局基教科程學琴科長和該園章潔園長熱情接待了我們。經過她們的介紹與敘說,我們對安吉游戲漸漸有了一個比較完整而全面的了解和認識,沒想到安吉游戲前前后后已經歷了15年的探索與發展歷程。
百聞不如一見。在該園的活動場地上,我們看到各種功能區域的劃分井然有序,清晰而協調:材料區、攀爬區、野戰區、挖沙區以及其他各種活動區域一字排開,到處都呈現著與我們常見的那些幼兒園所不同的園區景觀,別開生面,令人耳目為之一新。
那么,在這樣的情境中,安吉的孩子們是怎樣來參與游戲活動的呢?中午午休過后,小朋友們吃完點心,排著整齊的隊伍從教室里走出來開始上陣了,沒用幾分鐘,剛才還是靜寂無人的操場一下子就變成了沸騰的海洋:挖沙區里小朋友人頭攢動,攀爬架上個個爭先恐后,剛才還堆似小山的木頭梯子被一搶而空,野戰區里“激戰”正酣。大家興高采烈,人人參與,你踩高蹺,我爬梯子,你搭房子,我滾油桶……可以肯定地說,這時沒有一個小朋友在袖手旁觀,個個都興趣盎然,主動出擊,生龍活虎,而成為游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其中相當多的小朋友能根據自己的想象和認知開展活動而成為游戲的高手。
程學琴科長告訴我們,在安吉120多所公辦幼兒園中,每個幼兒園所開展的游戲教育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并不完全相同,所采用的各種游戲材料也是千差萬別,各有特色,但在兒童游戲的指導思想與活動理念上卻是基本一致的,這就是:樹立樸素資源觀,堅持從園所條件與社區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和廢舊材料,從幼兒的身心成長需要出發,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大力開展戶外活動,給足時間,確保安全。從我們的實際觀察來看,安吉游戲的確實現了上述目標,自創特色,自成一派,成為當前我國學前教育一個鮮明而突出的亮點,甚至引發轟動,風靡歐美。
從安吉歸來,我們的腦海中始終閃現著安吉游戲那豐富而生動的情景,那沸騰而振奮的場面,對安吉游戲印象深刻,難以忘懷。安吉游戲真可謂當前我國學前教育界的一大創新,耐人尋味,魅力四射。這主要表現在:
一是增強幼兒體能。根據安吉游戲教育推進計劃,該縣所有幼兒園的大、中、小班每天都有時長不等的一節戶外游戲教育活動課程。每到這時,小朋友們都非常興奮,摩拳擦掌,積極投身其中,全身心地參加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體能得到了比較充分的鍛煉。章潔園長這樣告訴我們,自全面推進戶外游戲活動以來,小朋友們的體能活動量明顯增大,因而對餐食和課間點心的需求也明顯增加,現在餐食浪費的現象基本絕跡,課間點心也都是一掃而光,午睡的質量也明顯提高。而且,據許多家長反映,不少小朋友回家后晚餐的用餐量也明顯增加,夜晚睡眠也是香甜而酣暢。從上述現象來看,安吉游戲的推廣對小朋友們的體能增強成效是十分顯著的。
二是培養良好習慣。由于幼兒的身心機能和大腦組織都還處在快速成長階段,因而他們的學習活動較之成人有著明顯的不穩定、不集中、難持續等特點。而安吉游戲活動開展以來,這一情形有了顯著的改變。據程學琴科長介紹,安吉游戲中的許多活動有其完整的過程,小朋友們如參加了其中的某項活動,在思維、觀察、行為表現等方面都必須保持相對的連貫性與完整性,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地全過程完成某項活動。例如攀爬網狀金字塔,小朋友開始從底部向上攀爬,到達頂峰后稍事活動再擇道而下,這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活動過程,其間若思維、觀察及注意力不集中,那么整個活動則難以完成。因而參加這樣的活動有助于培養小朋友的良好習慣,這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專心致志,集中注意力,久而久之良好習慣也就逐步養成了。滾油桶活動也是如此。該游戲從起步開始,到油桶正常滾動,小朋友或在地面上推動油桶,或站在油桶上保持平衡,再到遇有障礙物的緊急處置等等,都需要小朋友的思維與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全神貫注。可見,安吉游戲對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很有幫助。
三是提倡自主學習。在考察與觀摩安吉游戲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深深地感到,安吉游戲最突出的特點還在于它與當前我國課程改革精神的高度吻合,也就是說安吉游戲雖是學前教育學段的教育現象,但它卻鮮明地體現著新世紀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本質特點,這就是在學習方式上倡導自主、合作與探究式學習。在安吉游戲中,幼兒園及老師只是小朋友們游戲活動的環境提供與創設者、維護紀律與保障安全的監管者,至于小朋友們選擇哪種游戲、怎么開展活動等等都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我的游戲我做主”在安吉游戲中得到了真正而充分的體現。這就是程學琴科長所說的那種“真游戲”。例如,同樣是爬人字梯,有的小朋友解讀為是在爬山,有的說是爬樹;同樣是堆大積木,有人說搭成的是汽車,有的說成是蓋房子。總之,在安吉游戲中,小朋友們的活動內容與過程不是按照老師的預先設計來復制和演繹的,相反則是沿循幼兒自我的認識與理解來建構、去創造的。很明顯,這樣的游戲過程真正體現了自主學習的精神,有利于孩子的個性化發展,有利于他們探究未知的世界,更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們認為,安吉游戲之所以能風靡歐美,引起多國知名幼教專家和國際權威幼教機構的關注與青睞,也許正是在這些方面與當前國際幼教潮流有著本質上的相似性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