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優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積累的珍貴文化財富。新時期下,將其融入到高職院校的思政教學工作中具有積極意義,可以提高高職學生弘揚以及傳承民族文化的意識,還可以實現教學創新,提高思政教育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中國優良傳統文化;高職院校;思政教學;探索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改革開放政策的持續深入,社會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獲得顯著提高。同時,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外國思潮大量涌入,我國傳統文化面臨著沖擊和挑戰,外國思潮中的腐朽思想也對高職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帶來負面影響。
1 傳統文化融入到高職思政教學中的積極意義
我國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傳承,在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積淀的傳統文化是提高國民道德水平以及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財富。在高職院校思政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可以提高學生繼承和弘揚我國優秀文化的意識,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思想認識,強化學生的自豪感和自尊心,進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傳統文化的引入也可以提高思政教學的質量,讓思政教學起到良好的效果。
2 將我國傳統文化融入到高職思政教學的具體途徑
2.1 教師要起到典范作用
我國傳統文化和而不同、兼容并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先人智慧以及思想的結晶,其已經深入到中華民族的行為規范以及思想認識中,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因此,思政教師一定要起到典范作用,弘揚和繼承我國優秀的文化,進而更好的引導學生。教師要提高個人修養,在言行舉止方面做到得體,成為學生效仿的榜樣。同時,教師還要提高自身的職業操守,認真上課、精心備課,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與學生多溝通交流,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加強對學生思想方面的教育,關心學生、愛護 學生,對學生在生活以及學習中遇見的困難和問題, 要積極給予幫助。教師是教學的關鍵載體,只有為學生起到典范作用,才能真正的將傳統文化與思政教學充分結合,喚醒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情,進而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綜合發展。
2.2 在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
當前,隨著全球經濟逐漸實現一體化,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也更加頻繁。西方文化雖然拓展了學生文化視野,但同時也導致一部分學生出現崇洋媚外的思想,對我國傳統文化不重視。盲目吸收外國文化,對學生的道德發展十分不利,出現自私自利、缺乏奉獻犧牲精神,愛國意識淡薄以及見利忘義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思政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開展教育。例如在講述愛國思想的時候,可以引入“岳飛精忠報國”的典故,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舉出一些耳熟能詳的愛國名句,找到自身在行動以及思想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點,進而將自己的前途和祖國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
教師還要針對當前的生活現象開展教學,讓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例如針對當前我國公民大量移居國外的情況,教師要讓學生知道,這種思想是不正確的。通過引入《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引導學生對這一社會現象進行反思,激勵學生強化個人文化以及道德修養,繼承優良的傳統文化,為社會和諧、國家昌盛貢獻力量。
2.3 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實踐教學中
高職院校要在思政實踐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進而提高教學的質量。當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空巢老人以及留守兒童成為社會新問題,尤其是留守兒童,常年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在學習以及思想方面都存在問題,對兒童的文化知識積累以及性格品質都起到負面影響。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深入到留守兒童群體中,幫助兒童學習,和兒童一起游戲,進而解決留守兒童在心理以及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同時,實踐活動也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到關愛他人以及樂于助人的傳統文化,進而改正自私自利的思想問題,提高道德標準,實現教育目的。
2.4 豐富教學手段和方法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存在內容繁雜、教材量大,但是教學課時較少的情況,如果在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很可能導致教師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科學制定教學計劃,增加以及刪減教學內容,優化課堂結構,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開展教學。例如通過課堂演繹、小組學習、課前演講等方式,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直觀以及形象的開展傳統文化教育,通過影視調動學生的感官,讓教學更具鮮活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 結語
高職院校的宗旨是為社會輸送技能型、實用性的專業人才。因此,將傳統文化融入到思政教學中,對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以及綜合素質具有積極意義,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進而為了我國社會以及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魏凱,賈振霞,衛娟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淺探[J].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2).
[2] 衛娟娟,楊珊.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融入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J].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1).
作者簡介
張春蘭(1979-),女,河南鄭州人,研究生,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