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澤
經年累月積淀的社會偏見,唯恐民資占便宜,這是導致民資不敢進場的一種灰色心態。要想讓民營企業家心里踏踏實實地接盤項目,舍得在政府規劃的項目上花錢投資,必須完善退出機制,給民資預設退路,免除其后顧之憂
國家發改委負責人8月23日在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165項重大工程項目,明確了相關領域未來發展方向。這些項目將以吸引民間投資為重點,并為之提供投資導向與商機。此前,國務院多次發文鼓勵民間投資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
目前,民間投資已占到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60%以上,對穩增長、保就業以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影響很大。對民間投資之所以熱望,是因為民間投資正在下滑。
國家統計局7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6月份,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5.88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只有2.8%,增速比1-5月份進一步回落1.1個百分點。同時,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1.5%,比去年同期降低3.6個百分點,比1-5月份降低0.5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速和民間投資占比雙降的趨勢進一步加劇。
有鑒于此,國務院多次向民間資本“喊話”,社會各方吁請民間投資進場的呼聲也不絕于耳,但成效不是十分明顯,民營企業家捂著錢袋持觀望態度的居多。
這固然與民營企業對經濟和后市信心不足、缺少有效投資標的、融資難融資貴、有效投資渠道較窄或不暢、投資審批手續繁瑣以及因此滋生的各類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較多等多種因素有關,但還有一個深層次原因,就是沒有完善的退出機制,在市場前景不明朗的情勢下,民間資本貿然上項目,深一腳淺一腳,又沒有完善的退出機制保障資本安全,往往走的是一條“不歸路”。
對民營企業的資本金來說,最明顯的特性是民資的流動性比較強,希望進出自由,但投資大項目一放進去就是長期固定的。民資既擔心簽了合同不守約,也擔心有了股權無話語權,還擔心賺了錢不分紅或少分紅,更擔心遇到風險資本打水漂。
投資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資金投出后需要在預期內退出。就像打仗一樣,在預設戰場時,必須同時把撤退路線選定,一旦戰斗結束,或中途遇到不測,迅捷按事先設計的路線撤離戰場,以保存戰斗實力。
當前我國投資資金的退出渠道相對單一化,PE行業的未退出項目居高不下。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2009至2013年的五年間,中國PE市場共發生投資案例數7533起,投資金額合計1269.09億美元,同期退出案例數2245筆,退出案例數僅占投資案例數的不足三成,讓民間資本長時間滯留在項目市場,拉長了項目投資的退出周期,承擔較大的風險。
同樣是項目投資遇到挫折,國企發生嚴重虧損甚至破產由國家兜底、埋單,而民企一旦發生虧損,各方逼債,政府袖手旁觀船沉,民企老板不得不“跑路”。項目再多再好,如果沒有順暢的退出通道,民營企業家背負著后顧之憂,很難響應政府號召,去認領項目。更不用說,民資進入項目市場后,往往遭遇國企同業競爭的欺凌,國家鼓勵民資的政策到下面嬗變成“荒腔走板”,讓民營企業家寒心,進退兩難。
比如投資額大、回收周期長、難以獲得收益,以及收益難以清算,還要看“鐵老大”的臉色,是限制社會資本參與鐵路投資建設的重要因素。民營企業光宇集團2005年曾獲得衢常鐵路34%的股權,但隨著浙江鐵路集團的入股,光宇集團的股權被稀釋到18.88%。光宇集團無奈將剩下的股權全部轉讓給中國建材集團,黯然退場。光宇集團還算幸運的,有的民間資本進入國有壟斷行業后,被“套牢”,進退失據。
即便是十分走俏的PPP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在項目資金引導方面,目前只有入口沒有出口,沒有交易平臺,資金的退出機制匱乏。而建立退出機制和完善配套金融政策對于有效改善社會資本的積極性有重大作用。
經年累月積淀的社會偏見,唯恐民資占便宜,這是導致民資不敢進場的一種灰色心態。要想讓民營企業家心里踏踏實實地接盤項目,舍得在政府規劃的項目上花錢投資,必須完善退出機制,給民資預設退路,免除其后顧之憂。
首先要進一步完善法律制度,明確合作主體的權責關系,讓民間資本進得來、退得出,進退裕如。要汲取多年前賣學校的教訓,民間資本買得學校后,由于生源不足,出現虧損,政府卻不聞不問。由于在制度層面沒有明確的退出設計,學校在民資老板手中成了燙手的山芋,最終很多民辦學校倒閉,老板含淚離去。在經濟下行趨勢下,慫恿民資進場,必須有法制制度層面的退出契約。落實項目的同時,要建立資金退出通道,給民資一顆定心丸,以保證民資的安全。
其次要建立民營投資項目風險基金。要建立國家層面的項目風險基金,民資進場后若遇不測,立即啟動項目風險基金,予以幫扶,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民營投資項目風險基金可由中央、地方政府和企業三方面出資,也可以用買保險的方式為民資進場系上安全帶。還可以考慮建立一個項目投資的股權交易平臺,解決民資進出的問題,這個平臺的回報率雖說相對比較低,但比銀行利率高一些,還是有吸引力的。
再次要通過項目企業股份上市、股份轉讓、股份回購和公司清理,來實現民間資本投資保值增值。要讓民企投資項目優先上市,待到項目成熟或不能繼續健康發展時,民企所持股份能及時轉讓脫身,有關公司要回購股份,或通過公司清理,保證民間資本不受損失。在股份上市、股份轉讓、股份回購和公司清理這四個環節上,要環環相扣,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都會影響退出機制。要在環節上細化。現在談到民資退出機制,大多是一句籠統的官話,沒有細節承諾。
政府推項目十分誘人,民間資本有熱情更猶豫觀望。有好項目還要有好退路,只有從根本上解決民營企業家的后顧之憂,民資進場才會如潮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