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瀟
摘 要:小學英語課堂,大部分學生都非常興奮,尤其在對話交流、課件動畫展示中,非常感興趣。但常常出現這樣一個現象:課堂活動多、圖片精美,課堂氣氛就會過度活躍,給人的感覺就是很“鬧”、很“亂”。但這種鬧的現象并不是學生亂說話插嘴,影響課堂組織,恰恰相反,這種“鬧”是學生對教師組織活動的反饋,是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英語對話交流中。
關鍵詞:英語課堂;學生;有效
在學生主體性越來越被強調的今天,課堂模式逐漸在改變,“下面四人小組分角模仿朗讀……”“現在可以開始表演……”由此引發了一種不同于以前的課堂氣氛。那我們該注意些什么?
首先,應該先找教師自身的原因,一些能直接造成課堂的亂的源頭,比如,備課未仔細到位、課前準備工作未完善充分、教師的語言銜接不到位、教學環節設計不夠合理等等,因此就必須想更多的辦法解決相應的問題以及應對的措施。
一、建立合理的課堂秩序
學校需要有一定的紀律,學生也需要有一定的紀律約束,但過分強調紀律,必然會扼殺學生生動的個性和活潑的天性,必然會束縛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想象力。如果一堂課沒有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不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而只是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卻只能如木頭般聽課,那注定是一節不成功的課,更不符合我們現在教育的發展趨勢。在英語課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上的主動參與,運用好學生的好奇心。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更容易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相反,如果教師過于嚴格控制,學生心情不敢釋放、不敢表達,課堂靜悄悄的,學生也未必都聽得進去,課堂效率未必有多高。我希望自己的課堂是這樣的:學生眼睛炯炯有神,心情愉悅,而且可以舉手向老師請教。在活動中,學生沒有喧鬧聲,但是他們有入情入景的交流、模仿。
二、課前準備充分
英語課堂教學的內容是生動有趣的,所以,課件的動感是英語課的又一特征。如,在“look at me”的課堂教學中,不僅準備了精美的課件,也需要準備好相應的學具,有:頭、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臉等,讓學生在活動中順利有序地得以開展。在“do you like pears”的課堂中,教師也準備了多個謎語、實物、圖片,使得從導入到呈現,從模仿到拓展得以有序展開。
三、合理的教學圖片
教學中課件的呈現,對課堂組織和課堂氣氛調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件呈現有趣、合理,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高漲,相反如果不合理或者乏味無趣就會使學生注意力分散,缺乏學習熱情。情景一中出現的真“亂”場面,不是課件不有趣而是課件與情景不符合并且教師在課堂調控方面有所欠缺,三年級的還屬于低段,所以在沒有情境中出現的圖片會讓孩子們無所適從。而他們只會將關注點在圖片的色彩和特點上,而將課堂展現的東西忽略。
四、提高教師課堂組織能力
英語課堂上往往會以對話和表演形式為主,而這些就非常考驗我們的老師的課堂組織能力了。再者在表演和對話演練過程中需要很多的道具和走臺表演等都會對課堂組織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學生不會對自己喜歡的對話進行深加工,增加一些搞怪的表情或者是聲音,也會對一些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模仿。而造成這些事件大部分是學生的無意行為;也可能學生在某些方面缺陷而造成的;也可能是學生僅僅覺得好玩。對于不同的原因,我們就需要做不同的處理方式。但是課堂上發生的一些事情是非常隨機和多樣的,這就需要我們的老師要有經驗,反應靈敏,還有果斷而輕率的否定或簡單的制止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影響課堂的效率。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評價的激勵性,對學生的有效行為進行表揚,用豐富的語言引導和掌控課堂節奏。如,一個小組在表演,其他人可能會笑,但會影響表揚,我們可以這樣說:“我們要做文明的聽眾,如果你們認真聽,這個表演就更精彩了!”而不是簡單地說:“你們再吵,就站到后面去!”等類似恐嚇威脅的語言。 總之,提高教師課堂的控制能力是讓英語課的“鬧”走向“美麗”的關鍵。
教學,它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課堂的亂是師生共同形成的。在看到問題的同時,教師應及時反思,回想課堂呈現,改變原有的觀念,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念,優化自己的課堂。
參考文獻:
[1] 李莉.談談小學英語課堂中的創新教育[J].成功(教育), 2011(7).
[2] 李淑艷.讓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活”起來[J].學周刊,2011(8).
[3]顧曉華.追尋充滿活力的小學英語課堂[J].教育科研論壇,2011(6).
[4] 范玉霞.活而不亂 亂而有序:如何看待新課改下的英語課[J].新課程(教研),2011(8).
[5]汪益宏.讓課堂“活而不亂”[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