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
命題能力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專業技能,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實踐與研究,最終真正達成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學生的效果.而教師的常態命題卻是我們很多教師忽略的一項工作,大部分教師常態課的課后習題都是來自于教輔用書,而教輔用書的習題雖然很經典,但不一定能很好的適應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需要.因此,面對常態教學,我們有必要對我們的常態課的課后習題的命制進行一定的優化和重視,以此促使學生在習題訓練中達成更好的效果.筆者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不斷的反思與總結,整理以下幾點,筆者認為 ,我們的常態命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引起我們的關注.
一、引領學生思維鞏固
命題的首要目的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與技能,而平時的鞏固練習基本呈現一種對知識的簡單羅列,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學生對知識與概念的強化記憶,其實學生在鞏固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的是記憶,更需要的思維鞏固,教師可以精心設計習題,再協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立的思維習慣和思維方法,引領學生通過思維能鞏固知識,通過這樣的思維鞏固來優化我們的教學效果,提升習題課的效率.因此,我們要在命題的過程中體注意這一點.
比如,在摩擦力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命制如下一道題目鞏固學生對滑動摩擦力概念理解.
例1小學用如圖1所示的刷子刷桌面,在刷動的過程中,我們看見刷毛向彎曲,這說明刷毛受到一個向的力,這力稱之為摩擦力,這個力的施力物體是.
命制這道題目的過程中,沒有單純的讓學生記憶什么是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的方向是什么?施力物體是什么,而是通過情景的創設來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觀察、對比、分析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問題層層推進,由淺入深,學生的思維也層層遞進,順勢而行,最終通過思維過程鞏固.并且這類題目也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學習觀察、學會分析.
二、激發學生思維延伸
授之以漁是教育的關鍵所在,在常態課的教學行為中,我們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漸進式提升,教師在命題的過程中,要將我們的這個教育目的慢慢的滲透到習題之中,讓學生在習題中得到思維的訓練和提升.不僅服務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更服務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如何將這些思維延伸滲透到習題中是關鍵,教師要充分結合課堂生成情況,分析學生的思維能力,然后融合教學內容,引領學生思維,讓學生在習題中將思維慢慢延伸開去,達到訓練和提升的效果.
比如,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課堂上,我們一開始給學生創設了很多的情景讓學生來感受凸透鏡成像,比如我們讓學生用凸透鏡看遠處的房屋,用凸透鏡去看書本上的字,然后啟發學生的猜想.這個過程是一個引領思維的過程,而在課后的習題中,我們也也要創設類似的問題去引領學生的思維,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實際的解題中實現思維的鞏固與延伸.
例2(2009年江蘇)如圖2所示,小剛將盛滿水的圓柱形透明玻璃杯貼近書本,透過玻璃杯觀看書上的鸚鵡圖片(圓圈中的鸚鵡圖與書本中的鸚鵡圖實際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虛像可能是
這道題目并沒有在課堂的實驗探究中呈現相應的現象,學生僅僅依托于課堂中的現象記憶很難找到正確答案,而題目的原圖卻給了學生一定的思維引領,小剛同學是透過圓柱形的玻璃杯貼近書本來觀察的,而這個圓形玻璃杯在生活中取材非常方便.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其實已經啟發學生利用課后的小實驗來進行進一步的探究和分析,以此促使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進一步探究和分析,以此促使學生對相應內容自我的深入和延伸,促使思維延伸,促使學生的智力再生長.
三、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大部分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來自于習題,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喜歡用題海戰術來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也喜歡用題海戰術來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這種方法在短時間內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而這種方法是讓很多學生越來越厭學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此,我們在命制題目的過程中,仍然要注重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再生,促使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熱情不減,甚至持續增長.就初中物理而言,學生的興趣在于他們對學習內容的價值彰顯,讓學生感受到我們所學的物理知識和技能有很多都是非常實用的,它可以服務于生活、生產,甚至可以服務于高新科技,等等.比如學習完“聲音是什么”以后,我們并沒有去讓學生做很多的習題進行反復的機械化的訓練,我們布置了這樣的課后作業,來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3你能用一張紙發出聲音嗎?比一比誰的方法多,聲音響?它們發聲的時候分別是什么振動而引起的?
例4你能制作一個土電話嗎?試著在制作過程中提升你所制作土電話的傳聲效果,明天我們一起比一比誰的土電話傳聲效果最好?
這樣的習題摒棄了常規的筆頭作業,轉化成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這種訓練的方式能較好的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還能有效的鞏固學生當天所學習的內容,更能引領學生將知識與技能轉化為自己的實踐操作和分析能力,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促使了學生在學習中持續提升.
教師每天結合自己的常態教學,在學習習題中花一點精力和思考,用我們的專業智慧和教育機智來促動學生的思維提升、興趣再生,以此帶動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習效率的優化,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