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平
對話,作為當今社會溝通人際關系乃至國際國內事物的一種主要形式,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對話教學則是這種形式在教育領域的一種新的體驗.新課改提出的素質教育理念,促使各個階段的教師努力探索一些新的教學形式,對話教學,作為一種歷史久遠,但卻得到新應用的教學形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它使小學課堂變得更加精彩.
基于國內傳統的教學形式及教學現狀,我們認為:對話教學做為一種哲學形態,它是教師與學生在價值和認知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的整合與互動反思,是一種在雙方積極思考的前提下,共同合作的一種創造知識、創新理念的實踐.作為一種關系存在,對話教學崇尚的是關系價值與關系認知.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引領下,從教師研究的角度出發,立足于課堂,以教學的實踐、觀摩和評論為主要手段,開展教學有效對話的研究具有明顯的現實意義,將為小學課程的實施提供“對話式”教學的基本模式和各種有效策略,為教師教學提供有價值的指導,使課堂從原來的知識本位、漠視人的體驗、忽略生命需求,看重生命以外的東西的課堂到學生一起心懷美好的憧憬,品嘗成功的喜悅,體驗生命成長的生命課堂,最終形成生命課堂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對話式”教學的應用分析
1.構建平等的對話環境
教學中如果缺乏或不注重平等意識,必然會造成 “灌輸式”的教學形式,在這種形式下:教師教,學生被動學;教師思考,學生被動思考;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了教學過程的客體,學生的自由性、主動性遭到扼殺.而對話教學則倡導小學數學教學的“平等性”,旨在達到參與教學的各方在此過程中都享有平等的地位.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教師與文本之間,都是一種平等的相互的“自我實現”.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第24頁變量時,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往往會為了節省教學時間而單方面的就變量的含義及相關知識進行總結分析.然而在“對話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則應讓學生自主感受什么是變量,并可為學生創設具體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對兩個量之間的關系進行描述.比如可提出身高的改變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體重的變化,通過向學生提問體重與年齡間的關系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討論,從而讓學生明白人的年齡與體重是相互關聯的兩個量,體重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同時還可讓學生自主討論生活中存在的相互關聯的兩個變量,并及時給予肯定.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教師則應在此過程中進行正確的引導.
2.教師應善于傾聽
對話是一種特別的傾聽方式而不僅僅是相互之間的說話. “傾聽”是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聽者與說者雙方的一種心理會話,是一種思維與信息的加工過程.傳統的教學形式,通常漠視 “傾聽”,對話教學力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讓師生雙方都擁有一種真誠傾聽的意識,沒有人能夠成為權威,要求教師與學生:耐心傾聽、積極響應,認真思考、全神貫注,注意力集中、必要時做好相應記錄.如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上冊《美麗的田園》時,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發現實際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并學會相應的解決方法.授課時教師可改變傳統的生搬硬套課本內容的方式,給學生播放相關的教學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視頻中《美麗田園》的過程中自由探討自己看到的內容,并可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相關數學問題.如可問學生“你看到了幾只鳥”,學生回答“天上有10只,樹上有5只”,此時教師可提問學生“總共有多少只呢”,讓學生在自主討論及觀看視頻的同時,更多的發現生活中存在的熟悉問題,并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其學習興趣.對于計算正確的學生,教師應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并且耐心傾聽學生的學習疑問.在解答疑問、傾聽學生的自我滿足感等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不斷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及信心.
3.注重師生間的互動性
信息傳播分單向和雙向兩種,在教學中則表現為教師→學生、教師學生. 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強調教學的“互動性”.通過教師、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和多邊互動,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參與性,發揮相互作用的潛能,為教學創設更多、更鮮活的教學資源,使數學課堂更加豐富精彩.
4.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建構性
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其建構知識的過程,作為知識的建構者,學生是小學數學對話教學的主體.在教學中,建構學家認為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學習者積極建構的.學習是學習者個體主動建構知識的行為.因此教學者應重視學生以自己的背景及知識儲存所建構的知識和經驗,并將其作為新知的生長點.
二、對話教學的意義
1.在教學目的上不僅追求知識,更追求聰明、高尚、價值
對話教學打破傳統教學實踐中,以知識為目的的教學理念.而強調教學要從人性出發,沿著人性的道路,走向人性.對話教學的時代精神,不僅是作為教學新策略而存在,而是把學生充分從被動世界中解放出來.注重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創造性,把他們培養成富有對話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現代人.
2.在教學倫理上改變了以前的師生關系,強調師生互尊互重
教師和學生作為學校教學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制約著教師和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方式.由于受傳統社會政治和社會生活的影響,傳統的師生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權威依從關系.把教師的角色神圣化的“尊師愛生”理念,抑制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以及獨立思考精神.而對話教學強調師生關系的民主、平等,倡導師生無拘無束地互動交流.相對于傳統的教學,對話教學充滿著無窮的可能性,洋溢著生命的色彩,通過師生交往的、互動的、合作的教學形式,使教學富有活力和魅力.
總而言之,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已逐漸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求,對話式教學能夠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模式,讓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對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幫助.而為確保對話式教學模式順利開展,首先應為學生營造平等的對話環境,且教師應善于傾聽學生聲音,讓學生與教師間可以無障礙地開展對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對話式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