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廣忠
初中階段,物理是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同時也是一門學習難度比較大的學科.初中物理開課時間相對較晚,很多學生對物理的知識都不熟悉,學習起來常常出現各種問題.對此,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多元方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性.
一、靈活應用物理教材,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新課標初中物理教材的內容編排的科學合理,添加了大量的圖片,不僅有利于學生結合文字對相關知識進行理解,還能讓枯燥的物理理論知識變得更有趣味.新課標初中物理教材對教學內容以及順序的設計更加科學,結合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物理知識地系統性與連接性,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聯系不同的物理知識,構建系統的物理知識體系.新課標初中物理教材,每一小節的內容都有一個簡短的科學故事作為引言,不僅富有物理知識,還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物理教學內容.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靈活應用物理教材,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從教材中選擇合適的科學故事,用于課堂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深化相關物理知識的理解掌握.例如,教授有關光的特性的知識時,可以引用鑿壁偷光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到物理知識與其他領域知識的相關性,并讓學生明白光的傳播特點.
另外,物理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新課標初中物理教材,實驗教學的內容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課堂中巧妙安排物理實驗,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與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進行物理實驗的過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與實踐動手能力,將自己所學習的物理知識應用于實際,深化自身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教師在安排物理實驗時,可以靈活設計實驗形式,在保證實驗教學效果的前提下,將實驗變換成趣味性游戲、活動,對于某些演示實驗,可以合理設計成游戲程序,從而提高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教材中演示實驗的展示,教師不必局限于手動操作,可以應用多媒體設備,從網絡上下載相關的實驗視頻,在課堂中播放給學生看.多媒體教學的形式比較新穎,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實驗視頻可以讓學生更清晰的看到實驗的細節,有利于學生把握實驗的操作流程.
二、巧妙結合知識與應用,深化知識理解掌握
物理規律與知識是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表現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讓學生能夠明確學習物理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幫助學生結合生活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識.物理中的很多知識與規律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實際的例子,例如,光速比音速快,生活中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然后才聽見打雷的聲音;杠桿原理,在壓水井時,握在手柄的末端更加節約力氣;壓強與受力面積成反比,力量相同時,用圓珠筆輕扎手背比圓規尖疼,等等.學生通過生活實際體驗物理知識,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于尚未學習的知識,通過一定的生活現象,學生也能夠初步了解,在之后的理論知識學習中會更加容易.教師在對于這些理論知識的教學時,要適當舉出生活中的實例,幫助學生進行理解,例如,教學三態變化時,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觀察茶壺燒水冒“白氣”的現象以及冰的飲料瓶外出現水珠的現象,然后再講解液化和氣化的原理以及熱量變化,學生就能夠更快掌握.同時,對于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應用物理知識進行解決.比如,體育課上,學生要想在4分10秒內跑完1000米,平均速度至少需要達到多少?對于這一問題,路程s=1000 m,時間t=250 s,根據v=s/t,可以算出平均速度v=4 m/s,學生的平均速度至少要達到4米每秒.
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加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初中階段物理、數學、化學并稱三門難度最大的學科,學生學習物理過程中也確實常常出現各種問題,如果教師不能很好的發揮引導作用,幫助學生走出困境,學生的積極性很容易受到挫傷,甚至失去學習物理的信心.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合理設計教學方案,優化物理教學,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使學生能夠更順利的學習物理,提高學生的信心.在初中階段,物理各部分內容并不是緊密相關的,即使有一部分內容沒有學好,也不會對其他內容的學習有太多的影響,教師教學過程中,要突出物理知識的分區性,讓學生能夠合理的投入精力去學習.此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培養科學的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設立相應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通過情境,更加貼近地感悟知識.例如,學習凸透鏡成像原理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立這樣的情境,讓學生透過凸透鏡分別觀察窗外的景象和自己教材上的文字.學生會很快發現,窗外的景象看起來變小了而且是上下顛倒的,而教材上的文字則被放大.這樣有趣的現象能夠起學生認知上的矛盾,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欲望.經過許多情境的體驗,學生能夠逐漸培養良好的物理思維,提高探究能力,增強學習信心.
初中物理教學,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從多個方面入手,采用多元方法.靈活應用物理教材,通過其內容排版與趣味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巧妙結合知識應用,加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