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奎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實施的全面深入,要求我們結合教育實驗教學來探索教學創新的途徑和方法,以便有針對性的進行創新教學。物理實驗教學的目的,不僅是驗證原理,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本文就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模式進行研究,以期找到創新物理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 探究式 教學模式
所謂探究式教學,就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具體來說是教師啟發誘導,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
一、創設情境,激發動機
教師在教學中應設法激發學生探究的樂趣,引起探究的動機,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身邊的物理現象、實驗等方法來刺激學生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求知欲,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培養起他們的創新意識。教師還要充分利用學生對物理現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動機,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和實踐性。例如:“大氣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新課引入先演示窄口瓶“吞”雞蛋的實驗,這奇跡般的現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我先把答案告訴學生,這就是大氣壓現象,那么什么是大氣壓呢?在學生興趣被激發的情況下轉入新課教學。當學生明白大氣壓的概念后,為了加深印象,我將一只玻璃杯灌滿水,用一張塑料卡片蓋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過來。問,當把手移開后,會產生什么現象?松手后學生驚訝不已。紛紛議論,這大氣壓到底有多大?為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將抽去空氣的馬德堡半球示出,叫學生推選兩個力氣最大的男同學來拉,結果用盡力氣也拉不開,再換四個不服氣的同學,還是沒有拉開,當我把進氣閥門打開后,一個人就很輕松的把兩半球拉開了。學生即驚奇又信服,對“大氣壓不但確實存在而且又很大”的結論深信不疑了。
二、注重合作交流
探究過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獨立探究的基礎上,必須重視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和交流活動。由于經驗背景的差異,探究者對問題的理解常常各異,探究者共同研討、交流,彼此表達與相互傾聽,具有一系列價值:探究者通過“相互交流”,會明白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解釋,有利于擺脫自我中心的思維傾向;在合作、相互表達與傾聽中,探究者的想法、思路會明晰化、外顯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對自己的理解和思維過程進行審視和監控;在討論中,探究者之間相互質疑,其觀點的對立及相互指出對方的邏輯矛盾,可以更好地引發探究者的認知沖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認識;探究者之間交流、爭議、意見綜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靈感,促進彼此建構新的假設和更深層的理解;探究中的合作、分享與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貢獻各自的經驗和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使探究者完成獨立難以完成的復雜任務。因此,教師要創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圍,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和交流活動,使學生發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傾聽他人的探究經驗,并進行客觀的比較和鑒別,從不同的角度改進自己的學習經驗,提高認識,克服獨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確理解所獲得的知識。
三、重視探究的方法
教師要以問題為紐帶,及時引導和指導學生把直觀現象加問號的問題轉化為要探究的科學問題;適時引導學生回憶與問題有關的現象,把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要探索的內容聯系在一起,區分有關因素和無關因素,對問題提出初步的猜想與假設;通過討論,修改選擇設計出最佳實驗方法(對比、控制變量、實驗等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實驗(事先交代實驗的注意事項,指導學生根據實驗方案選取合適的器材,閱讀相關說明書,了解器材的性能和用法,按照實驗方案,正確使用器材進行實驗),并且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及時準確地收集實驗數據,結論。而學生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會得出各種現象及數據,再對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概括后得出并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指導學生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思路、方法、步驟、結果處理等。探究的教與學是通過內容的操作來體現的,探究活動的組織形式是根據內容來確定的,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探究過程可包含幾個或全部要素。例如:陳述性知識或操作技能的學習,可采用教師提供有關知識和背景材料或指導閱讀課文—操作或討論—得出結論—應用反思的探究方式。教師應重視學生怎么學,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在原有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的基礎上學習創新。教學設計要以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創新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為宗旨,以指導型探究為主要教學方法,以問題解決為主線,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注意學生動手的培養
初中物理實驗是學生將來從事科學實驗的起點。因此,在物理實驗課的教學中,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獨立工作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每次作實驗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弄懂實驗原理,學會正確使用物理儀器,掌握計數、讀數和處理實驗結果的技巧,能夠通過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結論。比如在電學實驗中,教師要反復強調電流表、電壓表的連接特點及“+”、“一”接線柱的接法,讓學生學會用歐姆定律正確估算量程,避免量程過大使測量值的誤差大,又避免量程過小而燒壞儀表。學生掌握了基本實驗技能,就能獨立動手操作,打好實驗的基礎,有了這種基礎,學生就能自主的探究其它電學實驗。例如,探究水果電池的電壓,探究串、并聯電路的電流電壓的規律等,這樣通過實驗,不僅有效地幫助學生領會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和解決實驗中的問題,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通過實驗,學生學習到的物理知識就比較深刻、牢固。例如:“估計大米的密度”一題,先讓學生憑生活經驗估計大米的密度大約是多大?接著讓學生想出幾種測大米密度的方法,然后實際做一做,最后做出評價,哪一種方法既簡便易行而且誤差又小。又如課本中“紙盒燒開水”、“日光燈啟輝器中雙金屬片的自動控制作用”、“小風輪”、“電鈴”、“樓梯開關”等小實驗、小制作,有很強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學生好奇、好問、好動、好學的心理特征。教師要鼓勵學生做好這些課外小實驗、小制作,這樣激發了學生動手實驗的興趣,同時也推動物理教學向前發展,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途徑。
總之,探究式教學就是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親身體驗物理,在體驗中感受物理,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物理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一定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孫世雄;淺談初中物理興趣教學[J];教育管理;1996年06期
2.朱曉英;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的五個環節[J];山西教育;1997年09期
3.江蘇省阜寧縣板湖初級中學 郭定光;初中物理學習方法之我見[N];學知報;2010年
4.江蘇省射陽縣海通初級中學 顧寶華;淺議初中物理課培養學生創新學習的有效途徑[N];學知報;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