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杰
摘 要: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需要興趣,因此,我認為,趣味教學的教學方法是很好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得主動,提高效率。可是,怎么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何帶領學生走上一條輕松學英語的道路?就某種意義上講,學英語就更需要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保持它,使之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正是趣味教學考慮的出發點。
關鍵詞:英語教學 趣味教學 師生關系
如今,初中生的學習負擔越來越重,尤其是英語學科,一直是困擾他們的“麻煩學科”。“語言這學科,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學好的。”學習本族的語言如此,學習英語更是如此。但是教學方法得當,便可事半功倍。我認為關鍵是:怎樣提高英語教學的課堂效率!讓學生不再一天到晚埋頭苦讀卻收效甚微。針對我的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與效果,我做了以下總結,應該教師們注意。
一、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因此興趣的培養、發展和保持能使學生有高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旺盛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能轉化為學習動力,使學生產生求知欲,還能讓學生感覺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學生的學習興趣越濃,學習積極性越高,學習的效果就越好。教師應用教學的藝術把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引向英語學習領域,用興趣的火花去點燃智慧的火花。教和學一直處于矛盾對立的雙方,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重要。愛心與耐心是一個重要前提。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因此需要我們教師拿出多點的愛心和耐心放在他們身上。只要每一個教師對每一個學生都獻出愛心,感情誠心,充滿信心,工作耐心。就可以達到較好的教學目的,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英語教師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學生學起來的積極性才更高,如果學生連這個教師都反感,甚至望而生畏,又怎么能夠讓學生對你的學科感興趣呢?其實要做到師生融洽并不難,最重要的就是對學生要多表揚,少批評。批評常常讓你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只要他們有進步均要表揚,以鼓勵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凡是有錯誤的地方一定要耐心細致的糾正,盡量少批評,多表揚,這對每個學生來說都很重要,在他們的作業中多給幾個“good”之類的詞語,這樣一來他們就覺得教師喜歡他們,不會讓教師和學生漸漸疏遠,反而關系越拉越近,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也相對要提高很多。
二、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有一則諺語說,“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了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導入新課要講究藝術。根據教學內容你可以設置一個懸念吸引學生;也可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抓住學生;也可從直觀教具和演示開始。教學中,不能照書全搬,讓學生只了解課本里的東西往往是很不夠的。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觀教具如圖片、掛圖、簡筆畫,設置情景。 英語本身是一門枯燥的學科,因此這就要求我們英語教師好好研究教學方法,深鉆教材,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質量。如何把課堂45分鐘完全的利用起來?打破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低效課堂教學模式迫在眉睫。要建立“高效”的現代課堂,教師們應該把課堂上的一切主動權都交給學生,盡量做到“少講、精講、多練”。課前,可根據教學內容,由教師用學生聽懂和大致聽懂的英語講一個幽默笑話,一則諺語,或由學生進行課前幾分鐘英語會話練習,自由演講,集體唱一首英語歌曲,要求愛唱歌的同學學習一首英文歌曲等等。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完成教學前的預熱活動。語言總是和情景連在一起的,沒有沒情景的語言,有了情景學生學的東西記憶才深,聲形意有機結合,學生學得才有趣,要點掌握的才準確。要引導他們用大量的口語來練習、熟悉、掌握每節課的內容以及學習要點。要把講變為問,讓學生在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是參與而不是一個旁觀者,學中用,用中學。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融入到課堂里去,對英語不那么厭煩。要注意滿足學生的“成功欲”。 在實踐中,問題和語言材料等的水平和層次均要不同,學生需要這樣層次不同的實踐。這樣,每個學生都可品嘗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從而情趣大振,熱情倍增。
教師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體會“說英語”的快樂,享受自主學習的滿足感,更讓他們能夠在課堂僅有的45分鐘之內,輕松地掌握英語知識,并能運用自如,這正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這樣比起在“滿堂灌”的傳統課堂,他們學的豈不是更輕松?得到的豈不是更多?
三、利用課件濃縮上課內容,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
眾所周之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最大的缺陷就是缺少語言環境。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好課堂,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大膽地讓學生參與課堂實踐,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教師在課前放英語歌曲,學生邊聽邊唱,邊唱邊學,寓學于樂,不僅能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十分有助于英語口語和聽力水平的提高。課前3-5分鐘的Daily report有利于學生溫故而知新,及英語學習氛圍的渲染,并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課堂中要組織好討論,討論是課堂中一種重要的合作學習方式。課堂討論可變單邊活動為多邊活動,它能調動每位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從而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從而使課堂效率最大限度的提高。現行教材編排量大,涉及內容廣。如果按照書本上的編排內容一點不落的進行教學,就要用去學生太多的學習時間。從而能夠訓練的時間就太少了,學生就難掌握考試需要的內容。針對這種現狀,我的做法是:堅持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一個單元制作成一個課件,濃縮單元內容,節省新授課時間。這樣可以省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測試方面的訓練。在課堂短短的45分鐘之內,讓學生既能掌握、運用新授的知識又能把握考試要點。教學方法要不斷創新,即使是一個好的教學方法,經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如初學、鞏固、和復習,就不能用一樣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付出心血,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在教學中,這應該是教師大有作為的地方。
四、當天內容當天消化,課內課外一起抓
英語的教學主要放在課內,向45分鐘要質量。但要想學好英語光靠這幾次英語課是遠夠的。所以,我們還要加大力度開展課外教學活動。但這種活動,不應是課內教學的繼續,也不能應是無組織的放任自流。教師要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同學,進行適當地組織。可以各班進行,也可同年級、全校進行。主要目的是活躍學生課外生活,鞏固課內學的知識,創造英語的氣氛,培養學生學英語興趣,使課內外結合,相得益彰。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讓學生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千萬不能讓學生留尾巴,把希望寄托于課后的死記硬背。英語的教學更是如此,很多老師比較喜歡用去大部分的課堂時間講語法、習題,讓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想想,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會高嗎?這樣只會讓學生感到英語的枯燥,從而加重對英語的厭惡感。我在講到了一些需要記憶的知識點時,都不會在課堂“蜻蜓點水”,然后讓學生在課后用大量的時間死記。我通常是給出的限定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快速地背誦,然后通過做練習進行運用、鞏固。這樣學生既能享受到快速記憶帶來的成就感,還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以上幾方面只是簡單地勾畫了我對趣味教學的理解和我認為趣味教學較重要的一些方面,其教學效果還是因人而異,還有待于更進一步探討。
總之,“高效、快速”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點話題。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抓住趣味教學的根本,做“高效”的課堂,教“高效”的學生就成為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