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鳳
【摘 要】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一定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調動起來,對學生閱讀潛質進行開發,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情感,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的去體會生活的價值,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鍛煉思想情感。
【關鍵詞】體驗式閱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閱讀策略
本文就結合多年的閱讀教學經驗,對語文教學活動中如何有效開展體驗式閱讀展開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幫助更多語文教師做好語文閱讀教學功課。
一、創設豐富教學情景,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
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離不開課堂教學情景的創設,教學情景創設主要是根據學生已經建立的認知基礎上,以某種形象或者事物再次出現,以幫助學生在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情景設計,既要考慮到教學內容的需要,也要與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認知水平相適應。常見的教學情景包括音樂渲染、角色扮演、實驗探究等多種形式,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創設合理相似的教學情景,將學生置身于閱讀材料創造的環境之中,讓學生體會作者創作時的意境與感悟,通過特定場景的設置,激發學生內在情感。小學時期的訓練培養使得學生在情感體驗和語文知識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積累,因此初中生在情感體驗時更容易被喚醒。初中教師應在此基礎上設置特定場景,幫助學生喚醒積淀在內心的思想情感,從而有效理解初中語文的深度及意境。多媒體文章的模擬閱讀及音樂作品的體驗都可實現特定場景的設置,幫助學生形成對新奇事物及新鮮知識的感受力。
二、選擇恰當的體驗式閱讀策略,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1.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教師還可以根據上課的具體內容,合理設置相應的情境,使學生參與到所營造的環境中,自覺體會作者的意圖和思想。例如,在《孔乙己》的課堂上,由于文章對話內容較多,教師可以靈活采取分角色表演的方式,讓學生把閱讀帶入到實際的實踐中,切身感受孔乙已時代復雜的社會背景,深刻感悟孔乙己悲劇產生的必然原因。使學生在閱讀中體驗,在體驗中感知閱讀,兩者交相輝映,為達到準確理解文章主旨的目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是一種適宜于語文教學推廣的好思路。
2.加強拓展型閱讀
在帶領學生進行體驗式閱讀時,教師通過創設切合文章大意的情境,使學生產生文章所要傳達的切身體會,多角度、多范圍、多視角的感知作者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涵,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在多年語文學習的經驗中,不難發現,每一位作者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在有了一定的文學積淀的情況下,我們一看行文風格就很快知道作者是誰。這種能力的練就,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不是不可以實現的。這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系,加強知識之間的銜接,準確把握學習的節奏。
3.教授閱讀技巧
體驗式閱讀注重學生的自主性行動,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有效的學習。所以,針對學生不能很好適應角色轉換的情況,教師要注重加強閱讀技巧的講解,針對不同的作者開展系統的研究,分析并總結不同作者風格的差異性,教授學生整體把握的技巧。針對不同的文章類型,講解不同的閱讀方法,條理清晰的為學生展示閱讀的線索。使學生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掌握閱讀的技巧,逐漸培養在語文閱讀上的自理能力,進而達到提高語文體驗式閱讀的水平的目的。
三、加強閱讀體驗后寫作練習的拓展
初中語文知識的學習,需要的是學生聽、說、讀、寫等素質能力的協調性發展,尤其是閱讀與寫作之間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教師不應該將二者割裂開來。因此教師無論是在閱讀教學環節,還是在寫作教學環節,都應當有意識地進行二者之間的有效滲透。初中語文閱讀體驗式教學策略的實施,本身就是在強調學生與文本、讀者之間的心靈碰撞,尤其是在學生引發情感共鳴時,教師一定談初中語文閱讀體驗式教學對策的實施要善于抓住時機,讓學生將自己的“情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此時的方式既可以是口語表達,也可以是仿寫、續寫、改寫、評寫等形式,學生寫作的過程一方面是對文本內容的升華與再造,另一方面培養了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寫作水平,可謂一舉多得。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進行仿寫訓練,讓學生在細心體會和琢磨朱自清、老舍語言特點和寫作手法的基礎上,將自己身邊經歷的春天和冬天進行仿寫與創作;再如在學完《塞翁失馬》這則寓言后,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評寫或續寫,這有助于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實現對文本內容閱讀之后的深化與理解。
綜合來說,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新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不斷出現,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作為應用最廣泛的新型理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展現出了巨大的優勢。
參考文獻:
[1]常海玉.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8(8):58-59.
[2]張磊,劉芳.探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2011(1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