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薩仁高娃
【摘 要】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項活動,并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一種原動力。凡是學習感興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認識它,掌握它,所以任何一門功課的學習,學生的興趣是很重要的,學生有了興趣才會有動力,才會積極的參與到這門功課的學習。在地理教學中也不例外,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無疑是一個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積極性、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就地理學科的具體特點和教學中的一些體會來談一下怎樣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
【關鍵詞】高中地理;興趣培養
一、提高教師素養
1.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
教師的主體自由也是地理教學中立美教育的關鍵。教師精神自由的追求,不但是知識廣博的學者型專家,教育的行家,還應是道德人格的一面旗幟。教師應該追求“講臺形象美”、“日常生活形象美”等。這樣才能實現地理學科教育科學美與教育美、理想美與人格美、人文美與藝術美、創造美與價值美的完美融合。以地理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地理學的內在美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課的興趣。杰出的教育家蔡元培說:“怎么叫師范?就是可為人的榜樣,自己的行為要做別人的模范,所以師范生的行為最要緊。”比如帶領學生做社會調查時,教師親自參加撿垃圾,做環保宣傳的活動,“身先士卒”,也能激發學生的環境責任感和對地理課的學習興趣。
2.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語言
教學中對于內容比較抽象,而無掛圖、插圖表示的內容,利用生動的語言、傳情的教態和板圖結合,會引起學生的興趣,達到加深印象,鞏固知識的目的。生動有趣、富于啟發、和諧動聽、節奏明快的語言,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地理知識。
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從事學習,而且能起著開發學生潛能的作用,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通過教師激發,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的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此形成教與學的良好循環,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二、合理利用直觀教學手段
地理研究的對象,其時空界限廣闊而遙遠,內容涉及多學科知識,單純依賴學生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掌握的,必須借助地球儀、各種地理教學掛圖和地理景觀圖等直觀教具,或者借助電視錄像、幻燈片等手段,把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1.充分利用電化教育手段——投影、幻燈、電影、錄像的直觀優勢,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電化教育是現代化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投影以其直觀,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等獨特的長處和優勢顯現出極大的生命力,成為廣大教師廣泛采用的一種手段。運用自制的投影片作為一種直觀性、實用性、形象性的地理教學軟件,解決了很多傳統教學形式解決不了的問題,并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節課的開始,運用投影配合教師語言可提供一種簡捷、直觀的導入手段。如講到“環境問題”時,利用電化教育手段可以向學生展示目前世界上出現的種種環境問題,形象生動,這樣學生對世界環境問題就會有比較深刻的印象,而且自然而然產生一種環保意識,從而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
運用電化教育手段,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間概念。學生學習地理概念的過程是由感性認識上升的理性認識的過程,有些地理概念靠語言講,地圖、板圖可能還是難以讓學生理解,若在教學中把這些難以理解的概念,通過投影化虛為實,化靜為動,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就可以幫助學生利用直觀的圖象演示,深化地理概念,并形成空間觀念。如講太陽直射點及其周年回歸運動時,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這種回歸運動的話,學生應該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該知識,理解了這一概念又有助于下面內容的學習,不至于學生因難以理解而喪失學習的積極性。
運用投影媒體,可以突破難點與突出重點,優化教學效果。地理教學中有許多重要的地理現象和地理過程是比較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如果借助動畫課件則可以形象的向學生展現抽象、復雜的地理現象、地理過程。如在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變化的學習中,用動畫演示這兩者在一年中在全球的變化情況,根據演示請學生歸納出規律,這樣一個很難講清的難題學生很容易就理解并掌握。
2.認真設計教學簡圖,提高地理教學效果
在地理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設計地理簡圖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點,又能培養學生直接學會畫圖的基本技能。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邊講邊畫,學生邊聽邊記,學生的注意力隨著老師的筆觸和語言自然轉移,做到了視聽結合,頭腦并用,思維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記憶,并且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到“常見的天氣系統”時,教師一定要在黑板上邊講邊畫,一步一步把課堂內容引出,然后指導學生自己畫圖,這樣學生就能有效的掌握課堂內容,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和思維力,也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了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巧妙引用,激發情趣
課文中常有一些比較重要但又抽象的內容,適當的引用一些與教材有緊密關系的,學生愛聽的,且真實的、生動的、形象的、有趣的資料加以印證,一方面深化學生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情趣。
1.注意地理課與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相結合
地理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有其獨特的魅力,它跨多科學,綜合性強,對提高學生素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教學歸根結底在于人地關系,無形中強調了一種人文精神和人格塑造。其所涉及到的全球觀、環境觀、人口觀、資源觀、可持續發展觀都能影響學生的道德行為意識。例如,在講到“人類面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這一單元時,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地理與環境、人口、資源的關系,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生態觀的教育,增加學生的環境意識,讓學生懂得環境保護是公民的責任,以增強學生的生態道德觀念。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可以和當代的環境問題結合,從學生最切身的體會入手,從本市的環境問題,學校周圍的環境情況講起,自然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由于人類對自然界的無度索取和資源的大量浪費,全球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如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和損失、溫室效應、酸雨、臭氧層空洞等,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危害。比如土地沙漠化問題,春季沙塵暴的頻率越來越高。這是一個與所有人關系密切的環境問題。這樣的了解可以激起學生的憂患意識,有利于促進他們對地理學科的關注。
2.注意地理課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生動的事實,嚴謹的理論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思索。當然,由于中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限制,純粹以理論去指導實踐有時似乎不大可行。教師可以用地理價值觀結合生活實際去引導學生。比如環境保護者提倡的拒絕動植物制品,少用一次性物品,使用環保冰箱,拒絕賀年片等等。讓學生能認識到環保可以從自己身邊做起,并時常思考自己的行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地理知識和輿論宣傳相結合。依靠輿論的宣傳,社會的重視,考試制度觀念的改變,不但可以改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態度,也有利于提高全民的地理素質。
參考文獻:
[1]太平.淺談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運用多媒體的幾點思考[J].教育,2016(7):00114.
[2]白續遠.淺析高中地理教學的若干思考[J].時代教育,2014(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