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洪權 張靜
【摘 要】大多數學生對習作感到困難,常常束手無策,很多學生采取應付的態度,把習作當成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一項任務,即使勉勉強強完成,語言也是干巴巴的。在和學生交流對習作的感受時,大部分學生說,沒意思,沒啥寫的,不會寫,一寫腦袋就疼。究其原因,是學生頭腦中無寫習作的材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總結了八種積累習作材料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生;習作;積累;材料
青少年的美好時光是學生時代,學習生活給人的一生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其中不乏有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枯燥與童趣,也有現代教育給學生帶來的斑斕多彩的生活樂趣,同時也伴隨著外部社會日新月異的時代變化,這些都是習作的材料。如何指導學生收集材料,以我手寫我口,以我口寫我心呢?不妨用用下面的方法,也許對你有所幫助。
一、利用校園學習機會,積累習作材料
1.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班級活動,為習作積累材料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每次活動都蘊含大量的習作材料,像制作手抄報活動、布置走廊文化、布置學習園地、參加學校組織的業余小組活動、歌詠比賽、表彰大會等等,在活動前或活動后,教師給學生進行習作方面的點撥,鼓勵學生做隨筆練習,讓一、兩名學生把自己的隨筆在班級中讀一下,或把其內容粘貼到學習園地上,教師為學生制造點榜樣的效應,激勵學生全員參加,達到積累習作材料的作用。
2.立足語文課堂教學開展練筆活動,為習作積累材料
(1)對教科書中的經典句子,開展練筆活動。語文版的小學六年級上冊第六課《開國大典》一文中,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今天成立了!”這莊嚴的宣告,這劃時代的聲音,激勵無數的中國人。這是本文的經典句子,也是世代流傳的經典句子,這句話包含的內容太豐富了,是中華民族受屈辱、受奴役的時代的結束,是和平、民主、平等、富強時代的開始,我從網上下載《開國大典》電影片段,利用多媒體播放,再現開國大典的盛況,同時下載電影《甲午風云》、《九一八》、《百萬雄師過大江》等電影片段,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讓學生了解我國歷史,激發學生的愛祖國熱情。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今天成立了!”為契入點,開展練筆活動,由于寫作材料較多,很多學生在十分鐘左右就能寫出自己的感想。我利用白板將寫得好的隨筆投到黑板上,讓小作者自讀,我適時加以點撥,克服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習作窘境。
(2)對教科書中的經典詞語,開展練筆活動。語文版的小學六年級上冊的第14課《花邊餃子里的愛》一課中,課題“花邊餃子”一詞,我認為是本文的經典詞語,也是文章的中心詞。文章圍繞這個詞展開,理解了這個詞,也就掌握了兩代人之間的愛。教學時,我先讓學生想想花邊餃子的樣子,然后提出母親為什么包花邊餃子?兒子為什么也包花邊餃子?從而體會到愛是有形的,愛也是無形的,愛需要用心靈去感受,愛是永恒的,愛是一個人的終身財富。從而啟發學生聯想自己的生活實際,尋找父母的愛,和自己對父母的愛。有一個學生說,有一天,他媽媽為他做早飯,但臉紅紅的,不怎么愛動彈,當時并沒有在意,晚上到家時,他媽媽在打點滴,知道媽媽病了。媽媽小聲告訴他,飯菜在鍋里,囑咐他別燙著,慢慢吃。敘述完這件事,學生有點激動。這不是很好的習作材料嗎?如果我們能把課文中的事例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老師對學生多一點習作方面的啟發,學生對習作的材料一定會多些,學對習作的畏難情緒,就會少一些,對習作的熱情就會高一些。
(3)對教科書中的經典情景,開展練筆活動。教科書中,有的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濃濃的情意,教師如能抓住文章的動情點,指導學生練筆,會取得較好的效果。語文版的小學五年級下冊的《甲午風云》一文中,鄧世昌率領致遠艦全體官兵撞向吉野的英雄行為感動著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教學中,我利用課文中的文字內容,結合下載的《甲午風云》視頻,使學生直觀地看到致遠艦全體官兵的英雄壯舉,增強了學生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對致遠艦全體官兵的崇拜,學生心中有情、有恨,練筆水到渠成,有的學生寫了自己的感想,有的學生寫出了海戰的經過,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鼓勵學生寫日記,為習作積累材料
學生寫日記,是一個很好的積累習作材料的方法。玩是孩子的天性,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玩無處不在,玩手機、看電視、旅游、慶生、跳繩、跳皮筋等等,孩子在玩中 聰明才智得到發揮。對于玩,教師可以引導他們留意自己或同伴玩時的動作、表情、神態并把這些記錄下來,也能為習作積累材料。
三、整合各科學習,為習作積累材料
除語文學科外,還有很多學科,體育課指導學生運動技巧,有助于孩子強身健體;品生品社學科使學生了解社會,懂得如何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音樂課能使學生在美妙的旋律中學習音樂知識,感受生活的美好;科學課能培養學生嚴密的思維能力。這些學科的開設,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語文教師引導學生捕捉其它學科的習作材料,為習作打下基礎。
四、到大自然中感受生活,為習作積累材料
大自然天地寬廣,有取之不盡的習作材料,我們不可能使學生領略到全國各地的美麗景色,但孩子們的身邊就有無盡的美景,我們要引導學生記錄下自然界中的景物,為習作積累材料。鼓勵城市學生留意城市建筑、橋梁、河流等自然景色。引導農村學生注意四季的變化,春季的嫩綠,萬物復蘇,柳枝曼舞柳絮隨風飄蕩,田野里的玉米、大豆、高粱、種植經濟作物的大棚,山上的果樹、森林等等各具特色的景色。夏季的深綠,萬物欣欣向榮,農作物在雨水的滋潤下茁壯成長,它們的顏色,形狀,在不斷變化等等。秋季給我們帶來了豐收的碩果,瓜果飄香,作物金黃。冬季白雪皚皚,寒風呼嘯,一派銀裝素裹景象。我們也可以組織學生踏青、秋游、堆雪人、打雪仗。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界的美,并對學生進行點撥,這是我們取之不竭的習作材料。
五、鼓勵學生做力所能及的勞動,為習作積累材料
農村家庭,絕大部分都有山、地或自家經營的小工廠,我們要鼓勵學生參與到家庭勞動中去,了解家禽的生活習性,花草樹木的生長特點,農作物的春種秋收,這樣既給他們帶來了生活樂趣又學到了知識為將來走向社會奠定一定的基礎,也為習作積累了材料。
六、鼓勵學生觀察自然現象,為習作積累材料
氣象變化,斗轉星移,風霜雪夜,黑夜白晝,這些大自然賦予人類的自然景觀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想象,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神奇與莫測,老師要指導學生觀察,想象這些自然現象,為習作積累材料。
七、鼓勵學生參與家庭活動,為習作積累材料
家庭,為每個學生提供了生活基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從父母身上汲取了豐富的知識,教師如果能夠引導學生注意親人的閃光點,把他們的喜怒哀樂記錄下來,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家庭生活中,為家庭獻計獻策,并懷著感恩的心關心、理解長輩、兄弟姐妹,也可為習作積累材料。
八、留意社會生活,為習作積累材料
社會生活包羅萬象,豐富多彩,學生也會對其中一些事物感興趣,很多學生對于新事物接受得非常快,如,電腦、手機等,使用起來超出我們的想象,甚至可以說達到無師自通的程度,如果鼓勵學生把這些事物的形狀、功能及孩子明白的使用方法記錄下來,也可為習作積累材料。
總之,習作離不開生活,生活是習作的源泉,只要留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習作就會流于學生的筆端,習作難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