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琰?鄭心宏
摘 要:隨著國家“供給側改革”的大力推進,“工匠精神”已成為社會熱詞,補“中國制造”之鈣、塑民族企業之魂已成為時代最強音。本文就“工匠精神”進校園進行分析闡述。
關鍵詞:工匠精神 中職學校 校園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但并非制造業強國?!爸袊圃臁闭紦H市場相當大的份額,但大部分為低端產品,缺少享譽四海的高端民族品牌。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拉開“供給側改革”的大幕,提出“弘揚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強國”。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工匠精神”首次寫進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補“中國制造”之鈣、塑民族企業之魂成為時代最強音。職業院校是培養技能人才的主陣地,使“工匠精神”進校園,無疑應是中職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應如何培養中職生的“工匠精神”,培養時代號召的“工匠”呢?筆者將就此做一二淺談。
一、環境育人
環境育人是指通過有目的地利用環境和有計劃地建設環境及開發環境育人功能并駕馭環境育人的活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校園的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人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之中,必然要受環境的濡染和熏陶。為使“工匠精神”深植學生心中,中職學校應營造具有職教特色和時代內涵的育人環境,構建具有鮮明職教特色的校園文化。
中職校園應布置醒目的職教文化。行政辦公樓可把國家職教政策、國家領導人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指示鐫刻于醒目位置。教學樓、實習車間、實訓樓外墻可擇“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支撐中國制造,成就出彩人生”“弘揚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強國”“技能,21世紀的全球貨幣”等職教特色標語刻于醒目處。實習車間、實訓樓內可布置有關摒棄浮躁、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等“工匠精神”內涵及校企合作企業的企業文化,張貼本專業工匠級人才的人物肖像及介紹。校園景觀或專業樓前設歷代工匠雕塑、工匠故事墻??傊?,讓師生觸目皆“工匠”文化,日常學習、生活無不深受工匠精神熏陶,必然會使“工匠精神”扎根校園、入心入腦。
二、行為育人
著力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還應注重學生的行為養成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边@一育人哲理形象闡釋了培養學生行為習慣的重要性。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為普教升學的失敗者,在唯分數論的初中階段被漠視、被邊緣化,從而在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形成不良習慣的學生占比較大。所以,行為育人應是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重中之重。學校應事無巨細,為學生制定學習生活細則,敦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應以身作則,在言傳身教中對學生滲透“工匠精神”,摒棄浮躁,以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完成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比如實習課,從安全防護的細節、到工具的有序擺放、加工過程的追求極致、實習結束后的工具歸位等細微處,讓學生體會到享受過程的“工匠精神”,從而逐步養成精細的習慣,形成追求精確、完美的“工匠素養”。
三、全員育人
1.配置優質師資,充分發揮德育課主陣地作用
選派德育教師參加國培、省培,及時更新德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德育課教師應充分理解“工匠精神”內涵,根據學情,不斷進行教改,定期開展教研,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2.全員育人
弘揚“工匠精神”,只靠德育教師隊伍遠遠不夠,還需要一所學校具備好的校風、學風。好的校風、學風須靠全體教、職工的職業素養來支撐。如果一所學校處處充滿正能量,人人積極向上、個個嚴謹務實,每個崗位都有“工匠精神”標桿、處處都有追求極致的榜樣,那么,學生耳濡目染,自會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四、創新德育載體,弘揚“工匠精神”
1.樹立學?!肮そ尘瘛钡湫?/p>
選擇國家級技能大賽獲獎選手作為“工匠精神”典型,大力宣揚,給予榮譽稱號和物質獎勵,隆重召開全校大會,有序開展持久的學習討論活動,使全校師生學有榜樣、追有目標。
2.邀請“工匠”進校園
誠邀各專業有成就的大師進校園,分享因“工匠精神”終有建樹的成功歷程,以強化學生對“工匠”的敬仰,樹立成就精彩職業人生的信心。
3.以文體活動為載體
創建形式多樣的學生社團,建立豐富的第二課堂。定期組織如運動會、成人禮、演講比賽、歌詠比賽、會操表演、籃球賽、乒乓球賽等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建立自信,學會與人溝通、團結協作,鍛煉鍥而不舍、永不放棄的工匠精神。
以上只是筆者對“工匠精神”進校園的淺陋之見,愿能拋磚引玉,與各位職教同仁互相切磋,共同播撒“工匠精神”的種子,靜待職業教育支撐中國制造的春天。
參考文獻:
[1]陳昌輝,劉蜀.工匠精神——中國制造在呼喚,職業教育應擔當[J].職業,2015(7).
(作者單位:衡水科技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