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霞
【摘 要】教學質量是教學過程的生命線。學生的學習就是在自身原有的知識結構體系上建構新的內容,這本身就是充滿變數的復雜的過程。語文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作為語言的學習也有其自身的規律。只有把握語文教學的規律。掌握它的特殊性,才能為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找到正確的方法。
【關鍵詞】中學語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討論
語文這門科目從小學一年級會一直延續到大學學習階段,它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同時也是一門不可忽視的工具性學科。它的影響力不僅僅只體現在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甚至還會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但是在近些年的教學報告中我們發現,語文的教學質量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在當前中學的語文課堂上時常出現氣氛不佳、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積極性不高等現象。在人才濟濟的今天,社會大眾更加關注的是一個人的學識以及素質,所以針對目前語文課出現的種種不佳的現象,提高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并急于解決的一個大問題。
一、創設一個全新的教學情境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就是授予新課。可以說,授予學生新課是一項藝術,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資料的基礎上,如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能使得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探索是一項需要多動腦思考才能完成的任務。其中我們可以運用設置教學情境的方式來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教師常要根據語文課程的進度以及知識的特點和延伸點來進行情境設置,由此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與此同時,情境設置這種教學方式還可以啟發發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思考并帶動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例如,教師在講授《看云識天氣》這節課時,可以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因為這節課主要講的是如何通過云的變化來判斷天氣的好壞。所以教師應該把云的種類、云的變化過程以及形狀等進行重點分析與總結,用多媒體將內容一目了然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得學生牢固地掌握住這些常識,并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還可以把與云相似的一些天氣現象同時列舉出來,讓學生進行認識與判斷,以幫助他們真正地融入課堂中。一節課下來,學生不單單是對云這個天氣現象有了感性的認識,而且還對整個大氣的變化有了更深的理性認識,可謂一舉多得。
二、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語文的教學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因為語文本身就是一個很“活”的課程,所以它的授課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可以采用討論式、啟發式、情景式以及自主式等。討論式是最傳統的教學方式,可適用于大部分課堂之中。雖然此法的使用范圍很廣泛,但是其運用的關鍵在于教師能否為課堂營造出一種積極的氣氛,否則功虧一簣將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啟發式教學模式的核心不在于學生會不會學習,而在于教師如何運用自己的語言、自己手中的粉筆去引導學生去學習。如果教師自己唱獨角戲,對于學生來說只能是“啟而不發”。運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可以快速地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正確學習,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欲望,從而使他們抱著更加積極向上的心態去學習語文。由此,教師應借助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去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地舉一反三,把抽象的事物變成他們容易理解的具體事物。情景式教學主要是依靠設立情境來完成的教學,這個過程是為學生量身定做的,學生可以參與一些表演,在輕松的氣氛中去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適合表演的課文來安排學生進行表演,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最后是自主式學習,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是課本知識的主人翁,所以教師要把這個主體地位讓給學生。自主式學習就是讓學生針對自身的特點、興趣等,來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模式,成為獲取知識的主人,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體會自身的價值,拓寬自己的知識范圍。
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無論是什么學科的課堂,都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教師在課堂上不單單充當著傳授知識的角色,還是整堂課的組織者以及主導者,而學生則是課堂上的主人翁。所以要加強師生的互動,以進一步提高整節課的效率。師生之間的互動主要體現在整節課教學方式的設計以及教學手段的運用上。學生要緊跟著教師的腳步,跟上教師的思維,并且積極地與教師互動,在課堂上要不斷地動腦、動手,踴躍發言。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不僅可以使學生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理想效果,與此同時,也改變了教師唱獨角戲的現象,可以使得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真正獲取到知識。當然,教師與學生互動只是活躍課堂的一種方式,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互動,而且學生之間的互動所達到的效果會比與教師間的還要理想。例如,當一名學生在回答老師的問題時,不論他的答案對錯與否,其他的學生也要動腦筋,認真地思考一下,教師還會再叫更多的學生進行回答或者進行討論,這時,每一個學生都應該積極地參與進來,對其評判,從而得出最終答案。學生之間的互動熱情越高漲,就說明這個課堂的學習氛圍越濃烈,說明學生對語文的求知欲越強,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越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越強。可以說,互動是提高整個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
四、堅持練筆,培育寫作
作文是考試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學生最怕的題。有的學生一見到作文題目,就覺得無話可寫,腦子里一片空白;有的學生干脆一提起筆來不加思索就亂寫一通,結果是文不對題,分數當然是不會高的。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作文訓練。第一先要讓學生每天堅持寫一則日記,日記的內容非常自由,學生可以看到什么寫什么,想到什么寫什么,愿意寫什么就寫什么,實在是沒有可寫的可以到書本中或課外書中找一優美的語段抄下來,這樣學生會沒有顧慮,也沒有任何負擔,日積月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感受能力都會有質的飛躍。第二,讓學生堅持每周練筆二至三次,重視實踐,不拘形式,講求實效。刀要常磨才鋒利,曲要常唱才上口,筆也要常練才能運用自如。練筆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者將觀察所得,記敘幾行;或者因讀書報有感,評論一番;或者描寫一段眼前景物;或者抒發幾句胸中情愫:或者作些作文開頭的片段訓練,文章主體部分的擬提綱訓練、作文情景設置訓練:或者作些學生口述練筆訓練,也可以教師不失時機的作文示范指導。第三,鼓勵學生交互修改作文。“文章是改出來的”,學生寫了作文初稿后,或多或少存在著不當之處。讓學生交互修改作文時,免不了學生對作文稿反復朗讀,在朗讀中體會,在朗讀中完善。待學生把經自己反復修改的作文稿交。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的本質是對語言的知識和運用技巧的傳授。語言不僅是用于交流的工具,更是人文思想表達的平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習語文的工具性為基礎,豐富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增強人文關懷。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的要點在于做實具體工作、養成良好習慣抓住重點訓練、使學生在不斷進步中培養學習的興趣。提高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可以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自身的語文能力,增加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以及熱情,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高他們整體的語文素質。可以說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是一個永久的話題,也是一個教師永恒的使命。
參考文獻:
[1]羅景森.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模式改進研究[J].新課程(教師).2010(05)
[2]游兆華.淺談新課改下語文教學應注意的問題[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04)
[3]楊泉良.閱讀教學拓展的“放”與“收”[J].教學與管理.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