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要:音樂課 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可以說是一門提升自身修養和氣質的最好機會,在大學課堂上我們要對音樂有個新的認識,是一個以聽覺的感知和想象相結合的特殊認識,讓學生主動去“想”。當我們在欣賞一首歌曲時,我們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到它的情緒,是熱烈奔放的,還是優美抒情的;是歡快喜悅的,還是緩慢憂傷的。通過歌曲的背景、作者、節奏特點,旋律風格及歌詞涵義等的介紹,使學生對聽賞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受。音樂大門的開啟,要靠教師選擇好鑰匙。情感的調動和培養,則是教學中最好的選擇。音樂教學一定要貼近學生,音樂教師應把音樂中的喜怒哀樂讓學生感同身受。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純潔優雅的風格,自信的風采,從而達到氣質和形體美的提升。
關鍵詞:高職高專院校 音樂教育 律動 形體美
從藝術價值上看,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是最容易激發和調動情感的,并能很好地體現個人的修養。尤其在學生青春期的特殊階段,是幫助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課程。需要我們多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完成課程任務,同時提升學生的音樂修養。音樂對人的素質的影響是極深遠的,在培養學生的同時,以音樂為手段,上好每一節音樂課。根據當代學生的心理特點,并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音樂課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是至關重要的。如何在高職高專教學中用音樂提高學生的形體美,使學生站在哪里都有有一種氣場,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從多個角度進行音樂的欣賞
促使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對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這就是音樂教育最重要性,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本人在音樂教學實踐中,除了正常的音樂教學外,為了密切配合學校的中心工作,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我選擇不同的歌曲給他們聽,每當新生到校,我總要教新生學會唱由我作詞作曲的“校歌”,首先讓新生們了解學校,從而喜歡學校,相信這種環境對自己的成長有一定幫助,同時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學生們常被我選的一些有節奏和充滿音樂律動的歌曲感染,不由自主的隨著節奏拍手、跺腳、捻指、拍肩甚至扭動身體等,使他們對音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不再是教他們一些音符和如何唱,把枯燥變為豐富,學生自然而然的在身體的扭動中掌握了應該掌握的節奏。在美麗的音樂中把自己變成了公主和王子,從而增加了美的自信心。
二、音樂欣賞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音樂雖然是聽覺藝術,然而在音樂欣賞中如果能結合視覺功能,發揮視聽能動性的作用,我們要創設優美的音樂情景,這樣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會更容易些,只有視聽結合,學生才會如身臨其境,不僅感受到音樂美,還享受到劇情美,背景美,語言美,形體美。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和情感同步。老師要走出單純演講的角色,成為學生的指導者、激勵者、促進者,而不是一個評斷者。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她通過旋律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在大腦中產生音樂形象,給人直覺的形象思維。因此,開發右腦離不開音樂,更能開發智力。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一個觀念,那就是技巧,學生如果沒有做到對我國的歷史文化和習俗習慣等方面有較好的了解,就難以完成形體訓練的各項要求,也難以表現和塑造合乎要求的舞臺藝術形象。
其次,形體訓練課中要充分讓學生了解舞蹈形體本身豐富的內涵,還要將人體各部位的動作、技巧所能表現的形體語言給學生講透徹,并加強對這些動作技能的訓練。
再次,舞蹈的形體訓練,還可以借鑒一些優秀的民族民間藝術的一些藝術內容,使舞蹈帶上鮮明的民族風格使學生在感受音樂語言美的同時,還能夠從音樂作品的題材,風格,格調當中理解音樂的內容形式,審美意識和良好氣質的形成是舞蹈才能實現審美教學。利用情感與音樂緊密相聯,更能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從而尋找到適合于自己,并與自己性格相吻合或有差異的音樂去聆聽、感悟。
三、音樂欣賞可以配合體態律動
體態律動的基礎僅僅是人在生理水平上對音樂欣賞的第一反應,這些反應是肌體緊張松弛的本能感受,然而基本的音樂情緒在這一水平上已開始感受到了。每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都是一個完整的精神生命,一種情感的表現形態,體態律動促使人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深入到音樂情緒體驗之中。體態律動亦可以是對音樂作品非常高水平的反應形勢,猶如一個指揮家用準確簡練的動作把握了整部交響樂。可以結合手勢和肢體畫旋律線的模式,幫助學生利用肢體動作來理解記憶,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音節正確率。體態律動并不是取代聽覺訓練,但它極大地強化了聆聽音樂的自覺意識,為音樂聽覺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體態律動正是在真實的情感體驗和正確聆聽音樂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作為聆聽音樂者主動參與音樂的第一個最自然的行為表現,體態律動在學習音樂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形體美養成不可缺少的因素。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靈活運用體態律動的主法進行教學,對學生形體美的影響有:(1)打破傳統單一的音樂教學模式。在對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傳統教學模式只存在教和聽的靜態部分。而我們用體態律動教學法讓音樂課堂也律動了起來,實現了課堂的動靜結合,更符合學生這階段的情緒特點和學習特點。(2)韻律輔助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體態韻律的輔助教學,能夠讓學生更真切的通過身心去體會音樂當中的內容,提升學生對歌唱、音樂欣賞和音樂創造的能力,更快速的達成我們想要得到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中要滲透舞蹈文化意識。
為了提高學生內在氣質以及不良肢體習慣,加強其肢體表現力,很多大專院校對音樂專業的學生均開設了形體課程。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優美的儀態、挺拔的身材和高雅的氣質;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另外,形體舞蹈的訓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毅力和不驕不躁的精神。最后, 在正確的指導下,學會運用和表現自己的肢體,提高自身舞臺形象、表演表現能力。陽光向上、朝氣蓬勃、健康健美才應該是每個大學生的基本外在形象,而內在美又是外在美的核心,因此在提升外在形象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內在氣質的培養,注重心靈美的實踐。在音樂審美教育中卻要求人們必須能分辨真善美與假惡丑,欣賞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也可以促使學生在審美過程中去偽存真,揚善棄惡。
五、結語
音樂教育的意義,遠遠超出藝術的范圍,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和美育正是她的靈魂,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音樂教育呈現出更急積極的社會意義。音樂教育成為一種社會的文化和教育現象,形體美在一定意義上表現了一個人積極向上,文明開朗的精神面貌,氣質具有可塑性,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教育和訓練手段,克服先天的不足,發揚后天積極的因素。重視音樂教育,有效地發揮其功能,提高學生的形體美,也是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的職責。
參考文獻:
[1] 劉芳.普通高校形體舞蹈教學模式探究[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2,(04).
[2]肖娜.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舞蹈形體課教學的若干思考[J].宿州學院學報,2006,(04).
[3]張燕梅.體態律動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音樂時空,2015,(13).
[4]黃凱蘭.體態律動教學法在當代學校音樂教育中運用實踐研究[J].黃河之聲,2015,(09).
[5]藍白云.探究體態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文摘版,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