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文 王小麗 張益香
[摘要] 目的 研究并探討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診護理措施及并發癥預防措施。方法 于2014年5月—2015年6月,選取該院收治的100例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進行研究,采取數字抽簽法進行分組,各50例。對照組施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施行急救護理+并發癥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搶救效果和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有效時間為(44.72±18.36)min,明顯短于對照組的(79.63±21.47)min(P<0.05);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為9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8%(P<0.05)。結論 給予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護理,并對相關并發癥進行預防性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 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急診;護理
[中圖分類號] R605.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3(c)-0158-03
Emergency Nursing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in Severe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LI Su-wen, WANG Xiao-li, ZHANG Yi-xiang
Emergency Department, Nanjing Gaochun Peoples Hospital,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1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emergency nursing measures and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for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admitted from May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gital drawing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emergency nursing and nursing for complications. The rescue effect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escue time was much shor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44.72±18.36) min vs (79.63±21.47) min] (P<0.05).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92% vs 74%)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 vs 28%) (P<0.05). Conclusion For severe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emergency nursing and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for the incidence of related complication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Severe trauma; Hemorrhagic shock; Emergency; Nursing
嚴重創傷是指在高能量的作用下患者機體受到創傷,往往伴隨著大量的失血[1]。失血性休克是嚴重創傷的常見合并癥,死亡率較高,需在短時間內進行急救,以搶救回患者的生命[2]。但在急救過程中,由于患者的病情危急,容易出現并發癥[3],因此,有必要在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過程中施行相應的護理措施,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該研究為了探討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診護理措施及并發癥預防措施,特于2014年5月—2015年6月選取該院收治的100例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進行研究,分別給予常規護理、急救護理+并發癥護理,并對比其搶救效果和并發癥發生率,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4年5月—2015年6月,選取100例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進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受傷后2 h內送院就診,均出現失血性休克。經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將患者納入該研究的病例中。
采取數字抽簽法進行隨機分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分布于32~85歲,平均為(59.67±18.37)歲;其中交通事故致傷31例,高空墜落致傷15例,毆打致傷4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分布于33~85歲,平均為(59.71±18.41)歲;其中交通事故致傷32例,高空墜落致傷15例,毆打致傷3例。兩組就臨床資料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研究。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施行常規護理,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給予患者吸氧面罩進行輔助吸氧,配合急救醫生對患者進行護理,并在急救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心電圖監護。
觀察組施行急救護理+并發癥護理,主要包括病情評估、傷情監測、急救綠色通道開啟、給氧、建立靜脈通道、糾正酸中毒、并發癥預防,具體措施如下:①病情評估:迅速組建急救護理小組,待患者送至急救室后,對患者進行病情全面評估,明確傷情關鍵點,對傷情進行鑒定,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并配合醫生進行搶救。②傷情監測: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體征變化,如神志、瞳孔、呼吸、尿量等,如出現異常,應立即配合醫生進行處理;對患者的臟器進行檢查,查看是否出現臟器受損;在搶救過程中,患者應盡量保持平穩體位,防止由于體位變更而引起創傷惡化[4]。③急救綠色通道開啟:秉持“先搶救后治療”的原則,及時開啟急救綠色通道,盡量在創傷后1小時內實施救治[5]。④給氧:對患者的呼吸道進行處理,清理呼吸道內的分泌物,給予患者吸氧面罩或連接呼吸機進行輸氧治療;如患者出現暫時性呼吸停止,可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給氧。⑤建立靜脈通道:及時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靜脈通道至少兩條以上,給予患者擴容補液治療[6];在輸血輸液的過程中,應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為患者調節輸液速度,同時還應保持輸液的通暢,并對靜脈穿刺部位進行護理,防止靜脈炎的發生。⑥糾正酸中毒:遵醫囑給予患者糖皮質激素進行酸中毒糾正治療,提高患者的抗休克能力;留置導尿管,對患者的尿量進行觀察。⑦并發癥護理: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對受損部位和臟器進行檢查,以盡早發現相關損傷,進行及時的補救,避免引發嚴重的并發癥。對患者的傷口進行處理,如患者腹腔內臟器脫出,應進行及時處理,但為了避免加重感染,脫出的臟器應先不送回腹腔;如患者胸部受到損傷,應給予患者胸腔閉式引流;如患者消化道受累,應給予患者胃腸減壓[7]。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搶救有效時間、搶救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在SPSS17.0軟件中錄入數據,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表示為[n(%)],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x±s),進行t檢驗。當P<0.05時,為數據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搶救效果對比
對照組的搶救成功率為74%(37例),觀察組的搶救成功率為92%(46例),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明顯更高(χ2=5.741,P=0.017)。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有效時間明顯更短(P<0.05),具體見表1所示。
2.2 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對照組中,共有14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28%;觀察組中,共有4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8%。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χ2=6.775,P=0.009),具體見表2所示。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交通、工業發展較為迅速,交通事故、高空墜落等事件的發生機率增高,嚴重創傷事件也出現增多[8]。嚴重創傷患者其全身系統功能受累,失血過多,往往合并失血性休克,如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搶救,很可能引發死亡[9]。因此,對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進行及時的搶救和有效的護理十分重要,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常規急救護理模式過于機械化,未能進行全面的護理,未能對并發癥進行有效的預防[10],因此,有必要在常規急救護理中施行并發癥的預防護理。該研究中的觀察組施行常規急救護理+并發癥護理,主要包括病情評估、傷情監測、急救綠色通道開啟、給氧、建立靜脈通道、糾正酸中毒、并發癥護理,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對傷情進行監測,迅速開啟綠色急救通道,給予患者吸氧面罩進行吸氧,建立2~3條靜脈通道進行補液擴容,適當給予患者糖皮質激素以糾正酸中毒,并針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在盧欣華等[11]發表的《182例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護理及并發癥處理》一文中,對182例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并對其急救護理措施以及預防并發癥措施進行探討,該研究中的182例患者經急診搶救和并發癥護理后,49例輕度休克患者中有40例患者有效好轉,101例中度休克患者中有79例患者有效好轉,32例重度休克患者中有18例患者有效好轉,得出“及時有效的急救措施和綜合護理措施是提高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搶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關鍵”這一結論。與該研究結果較為一致,但該研究采取的并非回顧性分析研究,而是臨床對照研究,更具有客觀性。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有效時間為(44.72±18.36)min,明顯短于對照組的(79.63±21.47)min(P<0.05);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為9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8%(P<0.05)。由此可知,給予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護理,并對相關并發癥進行預防性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縮短搶救有效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周偉,朱月蘭.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常規和優質急診護理干預對照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15):1684-1685.
[2] 李紅.嚴重創傷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搶救及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30):346-347.
[3] 馬云萍.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診護理與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331-332.
[4] 黃英.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的急診護理與并發癥預防[J].中國醫藥導刊,2012(11):1989.
[5] 王玉玲.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診護理及并發癥處理體會[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1):131-132.
[6] 周春靜.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的臨床急診護理及其并發癥處理[J].醫學信息,2014,27(18):291.
[7] 李娟.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的臨床急診護理及其并發癥處理[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7):262.
[8] 邵耘寶,劉慧清.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診護理與并發癥預防[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25(3):86-87.
[9] 周永紅.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的急診護理與并發癥的預防[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11):119,121.
[10] 黃品超.急診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的護理體會[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20(11):1629-1631.
[11] 盧欣華,梁鴻.182例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護理及并發癥處理[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5):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