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凌 孟家曉
【摘要】 目的:探討不同劑量MSCT在涂陰活動性肺結核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08年7月-2015年7月期間本院收治的40例確診為涂陰活動性肺結核患者進行研究,征求患者同意后首先對患者使用常規劑量MSCT診斷,于常規劑量MSCT診斷間隔48 h內使用低劑量MSCT診斷,觀察不同劑量MSCT診斷的差異性。結果:使用兩種方式診斷后發現,使用常規劑量檢測多檢測出1例小葉樣實變病例,使用低劑量檢測多檢測出1例磨玻璃影病例,常規劑量檢測與低劑量檢測均能將其余指標檢出,兩種劑量對肺結核的檢出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P>0.05)。40例患者低劑量MSCT掃描中的CTGIW、DLP以及輻射劑量均明顯低于常規劑量掃描,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常規劑量MSCT與低劑量MSCT掃描診斷均可全面顯示出涂陰活動性肺結核病癥,但低劑量MSCT掃描診斷對患者輻射量較低,可廣泛推廣運用。
【關鍵詞】 低劑量MSCT; 涂陰活動性肺結核; 診斷; 臨床應用; 價值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Low Dose MSCT in the Diagnosis of Smear-negative Active Tuberculosis/XU Wei-ling,MENG Jia-xiao.//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9):047-05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different doses of MSCT in the diagnosis of smear-negative active tuberculosis.Method:From July 2008 to July 2015,40 cases diagnosed with smear-negative active tuberculosi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fter asking for the agreement of patients,they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dose MSCT diagnosis firstly,and then given low dose MSCT diagnosis within 48 h,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different doses of MSCT were observed.Result:After using two ways of diagnosis,found that regular doses was used to detect more than 1 case of sample lobular consolidation,and the low dose was detected more than 1 case of ground glass shadow,the other indicators could be detected by conventional dose and low dose detection,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tection rate of each classification of tuberculosis(TB)(P>0.05).The CTGIW,DLP and radiation dose of 40 patients in low dose MSCT scanning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dose MSCT scanning diagnosi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Conventional dose MSCT and low dose MSCT scanning in the diagnosis all can fully show the smear-negative active tuberculosis disease,but low dose MSCT scan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low radiation,can be widely used.
【Key words】 Low dose MSCT; Smear-negative active tuberculosis; Diagnosi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City,Foshan 52821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9.013
目前臨床診斷涂陰活動性肺結核的主要方式為胸片檢查、CT檢查。臨床檢測中因MSCT有較高空間分辨率以及密度,檢測效果明顯優于胸片。有學者指出,MSCT掃描診斷中的輻射劑量明顯高于胸片檢查,會對患者造成嚴重危害[1]。所以怎樣在輻射量最低的情況下獲取有價值的診斷圖像是當前醫學研究中重點關注的內容。低劑量MSCT診斷在幼兒胸部CT檢查以及早期肺部疾病篩查中有良好運用,但是在涂陰活動性肺結核中運用的相關報道較少。為觀察常規劑量MSCT與低劑量MSCT在涂陰活動性肺結核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本文選取2008年7月-2015年7月期間本院收治的40例確診為涂陰活動性肺結核患者進行研究,現把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7月-2015年7月期間本院收治的40例確診為涂陰活動性肺結核患者進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4~73歲,平均(53.55±12.28)歲。40例患者入院時均有不同程度的盜汗、低熱、咳痰、咳嗽、咯血等表現。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①經病理學以及病理學檢查均診斷為涂陰活動性肺結核;②除涂陰活動性肺結核疾病外均無其他肺部疾??;③均未接受過抗結核治療或者距離上次治療時間>30 d;④所有患者均知情并且簽訂研究同意書[2]。(2)排除標準:①排除繼發性肺結核患者;②排除合并心臟、腎臟、血管類疾病患者;③排除肺結節或者肺癌患者;④排除精神疾病患者。
1.3 方法 (1)常規劑量MSCT掃描: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層MSCT對40例涂陰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實施常規劑量掃描(120 kV、200 mAs、層厚為5 mm、螺距為1∶1)。(2)低劑量MSCT掃描:40例患者行常規劑量MSCT檢查后在患者同意的情況下于48 h內實施低劑量MSCT掃描診斷(120 kV、50 mAs、層厚為5 mm、螺距為1∶1)。對患者進行1 mm骨算法進行重建。
1.4 觀察指標 選取2~3名經驗豐富的肺結核主治醫師對影像資料共同檢閱。記錄每1例影像資料的胸部CT成像特征。觀察不同掃描方式對肺結核CT成像的檢出率,包括小葉中心結節、磨玻璃影、小葉樣實變、樹芽征、支氣管壁增厚、腺泡結節、實變、多發性結節內小空洞、空洞[3]。對患者掃描結束后觀察不同劑量掃描的CT劑量權重指數(CTGIW)、劑量長度乘積(DLP)、輻射劑量指標[4]。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劑量診斷方式對肺結核的檢出率比較 使用兩種方式診斷后發現,使用常規劑量檢測多檢測出1例小葉樣實變病例,使用低劑量檢測多檢測出1例磨玻璃影病例,常規劑量檢測與低劑量檢測均能將其余指標檢出,兩種劑量對肺結核的檢出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P>0.05),見表1。
2.2 不同劑量診斷參數和輻射劑量比較 經觀察后發現,40例患者低劑量MSCT掃描中的CTGIW、DLP以及輻射劑量均明顯低于常規劑量掃描,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肺結核疾病是我國重點防控的傳染性疾病,此病會對患者的肺功能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并且傳播的途徑、方式較多。涂陰活動性肺結核在臨床上經過有效治療后均可痊愈,所以及時確診并治療可對患者病情進行良好的控制,從而有效減少患者生理負擔和心理負擔,對此病及時確診是保證患者在短期內康復的保證。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診斷方式有X線胸片檢測以及CT檢測,其中X線胸片檢測是傳統診斷中常見、普遍運用的診斷方式,但是因X線胸片檢測的密度分辨率較差以及影像資料有重疊現象,導致診斷中出現漏診、誤診等不良現象。有學者經試驗后指出,X線平片漏診和誤診的主要高發區在胸膜、肋骨、心臟等周圍組成影像重疊的部分。本次研究中主要觀察MSCT在肺結核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經研究發現,MSCT臨床診斷是斷層影像,可將因重疊影像對判斷患者疾病帶來的干擾現象有效降低,同時MSCT診斷的密度分布和X線檢查相比還具有以下優勢:可對患者病灶密度特征以及形態等進行診斷、鑒別。而目前涂陰活動性肺結核的主要影像特征包括:現在經證實的涂陰活動性肺結核影響特征可總結為磨玻璃影、小葉中心結節、空洞征以及樹芽征等,對涂陰活動性肺結核的診斷和鑒別中可以按照肺結核的活動性實施診斷,其中影像資料中可以發現肺部小葉中心結節影的分布有階段性特征并且存在沿支氣管的散播特征,這種特征可以作為涂陰活動性肺結核的主要特征之一。樹芽征的主要特征為CT結核菌,支氣管會出現擴散等現象,臨床診斷中可把肺結核病情的活動特征作為判斷患者疾病的主要特征,而臨床診斷中對早期肺結核形成的薄壁空洞也可以作為新發肺結核以及涂陰活動性肺結核的主要依據。
臨床診斷中發現,MSCT對肺結核疾可清晰確定病灶,有效提高肺結核疾病診斷的準確率并且不會導致患者出現醫源性損傷等不良現象[5]。但是研究發現,使用常規劑量MSCT檢測雖然會提高診斷率,但是其對患者的輻射較大,因此在臨床上要按照患者病情、身體情況等慎用。
本次研究中對40例涂陰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先使用常規劑量后再使用低劑量MSCT進行觀察診斷,研究發現,低劑量MSCT診斷的目的是不僅保證圖像診斷質量,還要最大限度地減少患者診斷過程中的輻射量。當前減少診斷所用劑量常用的方式包括降低管電流、管電壓以及增加螺距等。但是有學者指出,將管電壓降低不僅會致使診斷過程中射線穿透能力減少,還會對圖像診斷的質量造成不良影響,因此使用低劑量進行掃描的過程中通常不會把管電壓降低[6-8]。研究發現,臨床診斷中在保證其他條件不出現變化的情況下增加螺距可減少影像資料的Z軸分辨能力,導致診斷中出現漏診現象,所以在診斷中應慎用。本研究把管電流減少后發現,降低管電流會對低對比分辨力造成一定不良影響,致使影像資料中的胸壁軟組織、心臟血管等圖片的躁比出現減少現象,但是對高對比的組織分辨率影響不大[9]。因為肺本身屬于含氣組織,肺實質的結構域肺泡內的空氣有較高的對比度,降低管電流對影像資料造成的影響較小并且可將輻射程度明顯降低。
有學者指出,低劑量MSCT和常規劑量的MSCT圖像對比,不會降低彌漫性病變、肺實質病變的圖像質量,雖然低劑量的MSCT會因管電流的降低出現肺部圖像噪音并出現偽影,但是因為偽影主要是在背側的近脊柱部分出現橫行的條紋影、肺部本身有大量的氣體存在,使組織間的密度較高,從而不會受到明顯的噪音影響并且不會對肺結核病變顯示造成嚴重影響[10-14]。本次研究發現,雖然低劑量MSCT掃描后肺結核征象和常規劑量掃描診斷無顯著差異,但是仍有一定的信噪比以及分辨率影響,偽影主要存在于肺脊柱旁以及肺周邊的區域,主要會對縱隔窗造成影響,但是對肺窗不會造成明顯影響。本研究發現,使用低劑量MSCT診斷的過程中有1例患者因屏氣能力較差,從而出現呼吸性偽影,位于軟組織結構和胸壁肺交界處,但是不會對其征象顯示造成嚴重影響。
相關研究指出,針對低劑量MSCT掃描診斷過程中出現的偽影不良現象,臨床診斷中可針對肥胖患者把信噪比適當提高,如患者病變在脊柱旁或者肺肩胛骨鄰近處,診斷醫師可適當增加掃描診斷的條件。本研究發現,低劑量MSCT在診斷、判別涂陰活動性肺結核的基本病灶檢查中明顯優于X線胸部平片診斷。有學者指出,使用低劑量MSCT對患者進行檢查,可將患者受輻射的劑量下降85%左右,本次研究亦證明這一點[9,15]。同時研究后發現,低劑量MSCT掃描的輻射量僅為胸片的2倍左右,因此低劑量MSCT掃描在涂陰活動性肺結核的鑒別、診斷等臨床工作中有良好優勢。除此之外,低劑量MSCT可有效提高早期肺結核檢出率,對患者及時治療可有效降低治療費用。對兒童、試管嬰兒、孕婦、哺乳期患者懷疑肺結核疾病需要進行次CT掃描檢查時如使用低劑量進行掃描不僅可滿足臨床鑒別、診斷的要求,還可將因長期輻射效應帶來的不良效果有效減少。低劑量MSCT檢測可明顯減少探測器、X線球管帶來的損傷,明顯延長CT掃描機使用壽命,從而減少其醫院診斷運行的成本。因此低劑量MSCT掃描在涂陰活動性肺結核的診斷中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涂陰活動性肺結核在臨床診斷中是指連續3次進行痰涂片檢查后均為陽性,最終經過臨床確診為涂陰活動性肺結核。有相關報道指出:涂陰活動性肺結核中CT征象包括小葉中心結節、磨玻璃影、樹芽征、支氣管壁增厚、腺泡結節、實變、多發性結節內小空洞、空洞等。其中小葉中心結節是指經過CT掃描后發現有直徑在2~4 mm之間的小葉中心結節影,其邊緣呈模糊狀,存在部分分支線影并且呈階段性分布,這是肺結核播散出具有明顯特征的CT成像,這對鑒別以及診斷涂陰活動性肺結核有重要價值;磨玻璃影在CT掃描影像資料中主要是邊緣模糊斑片影,在病變組織內有血管紋理出現,通常在早期肺結核疾病中出現,同時也可經常在伴有咯血的患者中出現;樹芽征屬于人體呼吸性支氣管或者終末細支氣管,這是肺結核疾病經過支氣管傳播早期特征,其在CT影像資料中主要為節段狀表現,通常與空洞、實變以及小空洞同時出現;支氣管管壁增厚經CT主要表現為袖套征或者雙軌征,其管壁的厚度通常為不均勻現象;腺泡結節經過CT檢查主要表現為直徑5~8 mm的模糊的結節狀陰影;實變是指在段以上以及段部分的實變,中心主要由干酪樣的肉芽腫以及壞死物質組成,周圍有單核細胞浸潤以及淋巴細胞滲出;多發結節性內小空洞是指幾個其直徑在10 mm左右的空洞,并且空洞以及結節屬于多發,在影像中呈簇狀或者節段性分布??斩词侵赣胁灰巹t形態,周圍存在衛星灶、合并感染的引流支氣管等,主要在其平面重建后顯示為通暢的支氣管。
本次研究發現,使用兩種方式診斷后發現,使用常規劑量檢測多檢測出1例小葉樣實變病例,使用低劑量檢測多檢測出1例磨玻璃影病例,常規劑量檢測與低劑量檢測均能將其余指標檢出,兩種劑量對肺結核的檢出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P>0.05),這與畢言俊等[16-17]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40例患者低劑量MSCT掃描中的CTGIW、DLP以及輻射劑量均明顯低于常規劑量掃描,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徐偉等[7,18-21]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以上結果說明低劑量MSCT在涂陰活動性肺結核的診斷中有良好效果。
綜上所述,常規劑量MSCT與低劑量MSCT掃描診斷均可全面顯示出涂陰活動性肺結核病癥,但低劑量MSCT掃描診斷對患者輻射量較低,可廣泛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陳喜明,陳若偉,李小雪.多層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術對矽肺合并肺結核的診斷[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5):8-9.
[2]王福轉,寧培鋼,葛濤.球性肺炎的多層螺旋CT表現及誤診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4,11(1):17-19.
[3]顏偉,杜煥旺,魏東,等.多層螺旋CT診斷肺結核臨床價值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2,22(10):1769-1770.
[4]譚剛華,喻梅.免疫缺陷性不典型肺結核MSCT特點探討[J].臨床肺科雜志,2011,16(10):1541-1543.
[5]伍建林,王帥.現代醫學影像技術在肺結核診斷中的應用價值與現狀[J].國際結核病與肺部疾病雜志(中文版),2012,1(1):60-62.
[6]黎惠如,劉文.多層螺旋CT對DR胸片顯示孤立病灶菌陰肺結核的診斷價值[J].中國防癆雜志,2011,33(8):505-508.
[7]雷鳴,劉新忠,張國,等.低劑量MSCT在涂陰活動性肺結核診斷及活動性判定中的臨床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4,24(2):239-242.
[8]宋敏,劉文,方偉軍,等.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的MSCT表現特點分析[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2,28(9):1345-1349,1375.
[9]張連山,李維,楊清,等.MSCT對隱匿性支氣管擴張的診斷價值[J].西部醫學,2012,24(9):1782-1784.
[10]趙永峰,張宗森.空洞性肺結核MSCT表現及其鑒別診斷[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7):56-57.
[11]王承勝,丁曉毅,王明亮,等.腎上腺結核的MSCT診斷及臨床價值[J].放射學實踐,2012,27(12):1347-1350.
[12]張晶,韓銘鈞,關文華,等.菌陰肺結核MSCT征象差異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49-50,封3.
[13]王青樂,張志勇,施裕新,等.活動性肺結核的HRCT診斷[J].放射學實踐,2013,28(12):1294-1295.
[14]董春艷,于麗娟,李迎辭,等.PET/CT結合多層螺旋CT對肺部磨玻璃影診斷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3(11):1802-1805.
[15]劉連榮,丁仁厚,范勇,等.支氣管內膜結核的影像學表現[J].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2012,35(3):237-239.
[16]畢言俊.MSCT診斷機化性肺炎的臨床價值[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2,33(6):434-435.
[17]王巍颋,肖香佐.多層螺旋CT支氣管動脈成像與肺癌的相關研究[J].實用臨床醫學,2014,15(8):87-92,140.
[18]徐偉,劉新忠.低劑量MSCT在涂陰活動性肺結核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34):65-68,封3.
[19]劉新忠,雷鳴,張凱,等.初治涂陽、涂陰活動性肺結核MSCT表現的對照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3(7):1025-1027.
[20]溫延斌,鐘萬,黃賢平,等.MSCT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確診病例與疑似病例中的診斷價值[J].醫學信息,2013,27(24):56.
[21]林棟,冼秀玲,石羅君,等.MSCT在成人新發肺結核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21):7-8.
(收稿日期:2015-09-02) (本文編輯: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