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發軍 謝丹 翁志勇

摘要:目的 探索及分析對混合度燒傷患者采用自體網狀皮移植與生物敷料覆蓋聯合方案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旨在為該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有效依據。方法 本組收集我院燒傷科2013年7月~2015年7月接診的患混合度燒傷的80例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40例患者單純采用自體網狀皮移植治療,研究組40例患者則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加用生物敷料覆蓋聯合治療。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植皮/混合燒傷創面面積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換藥次數明顯低于對照組,二次手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混合度燒傷患者采用自體網狀皮移植與生物敷料覆蓋聯合治療療效顯著。
關鍵詞:混合度燒傷;自體網狀皮;移植;生物敷料;臨床療效
燒傷主要是指因熱力、放射線、化學物質等間接或直接因素導致機體出現急性組織損傷的一種疾病,其中燒傷面積較小的混合度燒傷患者在進行治療時,通常情況下需行切削痂自體皮移植術治療,但臨床經驗表明該方案會給患者的身心造成較大的影響[1-2]。本研究分析了自體網狀皮移植聯合生物敷料覆蓋治療混合度燒傷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收集我院燒傷科2013年7月~2015年7月間接診的患混合度燒傷的80例患者進行臨床研究,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混合度燒傷的相關診斷標準[3];②經臨床檢查診斷為深Ⅱ~Ⅲ度混合燒傷創面7%~16% TBSA患者;③患者或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其中年齡21~55歲,平均年齡(39.13±11.84)歲;平均燒傷面積(12.39±3.51)%。研究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其中年齡22~57歲,平均年齡(39.78±12.37)歲;平均燒傷面積(12.51±3.78)%。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平均燒傷面積等基線資料比較,(P>0.05)差異存在臨床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常規給予液體復蘇、抗生素抗感染等對癥治療,并給予磺胺嘧啶銀霜包扎創面。研究組患者給予自體網狀皮移植與生物敷料覆蓋聯合治療,于患者傷后3 d開始手術,對深Ⅱ度創面,以燒傷磨痂器將創面摩擦至基底泛紅及產生彌漫性小出血點;對深Ⅲ度創面者,以削痂術將創面削痂至出現散在的毛細血管網點狀出血,保持深度于間生態層,即正常組織中依然殘留有少量的壞死組織;對Ⅲ度創面者,以削痂術對創面進行削痂,削痂至正常組織層。清創完成且檢查未見活動性出血點后,常規給予生理鹽水沖洗創面。以大張自體刃厚皮扎為比例為1∶3的網狀皮片,且植于削痂創面之上,給予間斷縫合固定。然后將生物敷料(脫細胞豬真皮基質)依次給予碘伏、生理鹽水沖洗后扎孔,保持乳頭層向外對清創創面與植皮區進行覆蓋,攤平后給予皮膚釘固定,給予無菌鹽水濕繃帶包扎后,采用消毒紗布包裹6~8層,再給予加壓包扎固定。對照組患者單純給予自體網狀皮移植術治療,于患者傷后3 d開始手術,將患者的燒傷創面于削痂至完全正常組織,清洗赤血后,以大張自體刃厚皮扎為比例為1∶3的網狀皮片,且植于削痂創面之上,給予間斷縫合固定,以網銀紗布覆蓋,給予無菌鹽水濕繃帶包扎后,采用消毒紗布包裹10~12層,再給予加壓包扎固定。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抗感染、避免受壓等處理,術后3 d打開紗布。研究組術后采用照燈輔助干燥,觀察敷料干燥、存在空虛感后進行定期換藥包扎,對照組患者亦于術后定期換藥包扎,均為3 d一次。
1.3觀察指標 觀察和記錄兩組患者的植皮/混合燒傷創面面積比例、創面愈合時間、術后換藥次數與二次手術情況,并進行比較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納入SPSS 20.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分別采用χ2比較法與t檢驗法對本次研究中的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進行對比分析,(P<0.05)則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創面愈合時間對比(P>0.05)。研究組患者的植皮/混合燒傷創面面積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換藥次數明顯低于對照組,二次手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對于混合度燒傷患者,若其燒傷面積較小,常規的治療措施為削痂至患者的全部為正常組織的層面,然后給予自體皮移植修復創面,但由于受到自體皮取皮范圍較大、術后換藥刺激、疼痛及多次手術的影響,往往會給患者造成較大的身心創傷,從而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4-5]。本研究中我們按照患者的創面深度進行科學合理的清創處理后,給予自體網狀皮移植與生物敷料覆蓋聯合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植皮/混合燒傷創面面積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換藥次數明顯低于對照組,二次手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由此可見,與傳統手術方案對比,該方案能夠有效減少患者的自體皮取皮面積,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術后換藥次數,提高了患者的1次手術愈合率。研究表明,生物敷料透氣性優秀,能夠為患者的創面供給一個濕潤的緩解,并對間生態組織進行最大化的保護,有效避免了創面的進一步加深,同時其還可降低感染的發生率,誘導組織細胞的再生,從而有效促進患者創面的愈合[6-7]。大部分創面愈合后生物敷料可自行脫落,與傳統手術方案相比,其顯著減少了患者的換藥次數,故有效防止了換藥對患者造成的疼痛支持,深受患者的歡迎,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綜上所述,對混合度燒傷患者采用自體網狀皮移植與生物敷料覆蓋聯合治療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1]李永忠,李云飛,胡曉東,等.可調節負壓引流聯合局部氧療治療混合度燒傷創面的臨床觀察[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3,10(1):153-154.
[2]覃秋海.自體刃厚皮移植聯合生物敷料覆蓋治療混合度燒傷的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4):729-730.
[3]韓勇,蘇順清,戴新明,等.生物敷料皮與自體皮混合移植治療大面積深度燒傷的臨床經驗總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23):74-75.
[4]徐建軍,林才.微型皮片移植方法在大面積深度燒傷中的應用[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1,06(1):111-117.
[5]李華濤,李強,海恒林,等.保留變性真皮削痂植皮修復深度燒傷創面42例[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3):514-515.
[6]曹建紅,侯軟玲,馬秀峰,等.自體微粒皮及脂肪混合移植治療大關節深度燒傷的近遠期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24):1948-1949.
[7]李民,徐禮笑子,麥永矩,等.自體網狀皮移植聯合生物敷料覆蓋治療混合度燒傷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3,(7):9-10.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