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繼斌
摘要:目的 探討糖尿病合并焦慮抑郁患者的心理臨床干預效果。方法 首先對糖尿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并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健康教育、放松治療以及藥物治療指導干預,對比患者進行臨床干預的評分值。結果 對糖尿病合并焦慮抑郁患者心理進行臨床干預,患者各項臨床癥狀都得到了明顯改變,(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糖尿病合并焦慮抑郁患者心理的臨床干預,有很好的干預效果。
關鍵詞:糖尿病;焦慮;抑郁;心理;干預措施;干預效果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終身性疾病,由于患者對糖尿病知識掌握不足,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就很容易引發一系列的疾病,并且某些患者還存在對胰島素以來,導致家庭經濟負擔嚴重[1]。本文探討了糖尿病合并焦慮抑郁患者心理的臨床干預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II型糖尿病患者共56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36例,患者平均年齡為(61.3±4.6)歲,平均病程為(12.3±3.5)年。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其他嚴重疾病,均通過WHO標準對的診斷。
1.2方法
1.2.1健康宣教 詳細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病因以及發病機理,同時告知患者糖尿病容易引發的并發癥,讓患者深刻的認識到糖尿病是終身性的,應當隨時進行血糖監測,避免出現心臟、腎臟以及眼底等并發癥,同時護理人員還應該指導患者正確的應用胰島素。正確的進行血糖與尿糖監測并進行記錄。消除患者對藥物治療的顧慮,同時讓患者意識到藥物治療是控制病情的關鍵,此外護理人員還應該告知患者用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另一方面,護理人員還應嚴格的控制患者體重,合理的對患者飲食進行控制,患者應該以粗纖維、低糖、低脂以及低鹽的食物為主。
1.2.2心理護理 首先護理人員應該告知消極情緒對疾病治療的影響,讓患者以及家屬認識到悲觀、焦慮以及失望等情緒對疾病的影響。對于經濟條件差、文化條件低且伴有肢體功能障礙的患者。應該告知患者疾病是可以通過治療得到控制的,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積極心態,讓其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增加患者用藥的依從性。
1.2.3音樂療法 對患者進行音樂治療,應該讓患者多聽輕快、活潑、輕松的音樂,刺激患者大腦神經,讓患者分泌多巴胺、內啡肽,改善患者的情緒[2],從而達到降低患者血壓瘀心率的效果,達到控制患者病情,堅強患者焦慮癥狀的目的。
1.2.4運動療法 雖然劇烈運動與耗氧量成正比,但是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高強度的活動時不適宜的。護理人員應該指導患者用餐后堅持進行30 min左右的運動,例如:散步、競走以及打太極等,增強患者的肌力。對于肢體存在障礙的患者可指導其借助鍛煉器材進行運動。在患者進行鍛煉的同時,護理人員還應該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內心情緒,在控制患者血糖的同時也增加了患者的機體免疫能力。
1.2.5藥物干預 護理人員還應該對患者的用藥進行適當的干預,如果患者存在很重的心理方面的改變,例如:出現易疲勞、失眠、心慌、易怒等表現時,護理人員應及時的告知醫師,對患者進行用藥治療。例如:苯二氮類藥物[3-4],該類藥物不用擔心患者對藥物的易拉新,對于睡眠質量較差的患者,睡前讓患者服用安定氯硝西洋,能夠幫助患者有效緩解失眠的癥狀。因此,苯二氯類藥物應作為首選藥物,軀體轉移明顯的患者可使用帕羅西丁,舍曲林。
1.3統計學分析 將數據納入SPSS 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比較,以率(%)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進行臨床干預前,患者的SDS評分為(52±10),SAS評分為(48±8),進行臨床干預后患者的SDS評分為(45±9),SAS評分為(40±6),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t值與P值分別為(5.8923,0.0012)、(9.0532,0.0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糖尿病至今任然沒有較好的治療方法,且由于糖尿病的病程較長,患者經常會出現心腦血管、腎臟、神經的大牛股疾病,甚至導致死亡。因此糖尿病患者經常會出現焦慮、抑郁以及恐懼等心理。另一方面,某些患者由于藥物的不良反應以及經濟因素的影響,單血糖得到穩定控制后便不再服用藥物,這就會導致疾病治療效果不佳,血糖反復的情況,長此以往患者的負面情緒會增加,進而可能導致患者內分泌紊亂,價值中樞神經以及軸位神經系統的相互作用,導致大腦出現不適當的激素分泌與神經遞質分泌。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患者的SDS評分與SAS評分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可見對糖尿病合并焦慮抑郁患者心理的臨床干預效果顯著,能明顯改善患者焦慮、抑郁表現,控制患者血糖,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玉,張曉義,施美娟,等.糖尿病皮膚感染鮮蟾皮外敷治療中焦慮抑郁評估與心理行為干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2):34-36.
[2]李霞,解杰梅,張會君,等.意念導引法對社區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焦慮抑郁心理及血糖控制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7):1647-1648.
[3]張婭妮,孫連慶.中老年2型糖尿病并發焦慮抑郁情況調查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3,(11):1546-1547.
[4]Natasha E,Noble,Christine L,et al.A cross-sectional survey assessing the acceptability and feasibility of self-report electronic data collection about health risks from patients attending an Aboriginal Community Controlled Health Service.[J].BMC medical informatics and decision making,2014,14.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