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朝斌
摘要: 在初中教學中,語文教師通過朗讀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整體能力和語文素養。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朗讀教學時,應當通過科學合理的朗讀教學,有效安排課堂時間,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進而提高他們的語文整體能力和語文素養。
關鍵詞: 初中語文;語文教學;朗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080-01
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學生的朗讀水平決定著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也對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起到重要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重視朗讀教學的重要性。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和工作經驗,整理并總結出關于初中語文朗讀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方法。本文將就此問題進行重點的探究和討論。
1.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由于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如今的初中語文朗讀教學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問題需要解決。總體而言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1 不重視朗讀教學重要程度。在如今的初中階段,因為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學生和教師對于語文的教學只是單純地關注考試的成績。這直接導致師生把關注點集中在教學和學習結果上,對于其中的過程卻漠不關心。由于目前平時的考試和中考的內容都不包括朗讀,這使得大部分的師生也不再重視朗讀能力的培養。教師只是在課堂上傳授考試的內容和方法,讓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提高僅僅局限在考試知識點和應試技巧之上,缺失了對于朗讀的鍛煉。
1.2 不關注朗讀教學方法引導。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哪怕學生有充足的課堂時間進行朗讀,但是朗讀的內容也只是局限在一篇文章中,教師很少甚至不會根據文章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方法指導。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只是為了朗讀而朗讀,不僅讀不出來感情色彩,對于感悟文章的主旨更是無從談起。正是這種方法和引導的缺失,導致了朗讀教學的質量遲遲得不到提高。
1.3 不明確朗讀教學設計目的。如今,盡管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已經意識到了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很多教師沒有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在課堂設計的時候也僅僅是設置朗讀的環節而已。雖然這種做法為朗讀教學帶來了比較好的開端,卻無法帶來朗讀教學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這樣做所往往導致朗讀之后毫無效果,甚至浪費了課堂的正常教學時間。
2.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問題的解決
2.1 提高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提高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教學效果,解決在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首先要求教師提高對于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作為教師,應當通過重視朗讀教學,保障朗讀教學的時間,并通過在朗讀教學中投入更多的精力,鼓勵學生進行朗讀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朗讀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目的,即掌握文章主旨,體會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且教師還要通過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進行朗讀。所以只有教師主動提高自己的主觀因素,才能為朗讀教學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關注朗讀教學的范讀地位。范讀在朗讀教學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一次有效的范讀可以讓學生對文章獲得屬于自己的感受,并且對于深入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旨和內涵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通過范讀,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朗讀方式作比較,讓學生了解自己在朗讀的優勢和不足。對于優勢就要充分發揚,對于不足就要及時發現并進行糾正,為將來的朗讀能力提高樹立標準。
舉例而言,在教學《行路難》的內容之前,教師就可以通過范讀讓學生體會詩人內心世界從悲憤到樂觀,從壓抑到豪邁的態度轉變,讀出作者積極闊達且浪漫的氣概,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領悟作品的語言魅力,并為學生的朗讀樹立典范,激發學生的朗讀和學習的興趣。
2.3 加強朗讀教學的方法指導。引導學生的朗讀能力提升,就要對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進行科學、有效指導,讓學生能夠通過正確的方法進行有效朗讀。
比如說在朗讀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就應當要求學生能夠讀準字音和聲調,不能在朗讀的過程中添字或漏字,并且停頓、破句的方法也要進行熟練掌握,能夠吐字清晰,并且朗讀的音量和語速也要符合文章的主旨和內容。在達到了這些要求后,教師便應當要求學生進行有感情的課文朗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從而促進學生的朗讀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諸如在進行《白楊禮贊》的朗讀教學時,教師就需要和學生共同討論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內容,并且應當通過怎樣的朗讀方式,比如語速、停頓讀出白楊那種堅忍不拔、勤勞勇敢的精神,同時也能表達出作者對于白楊的贊美和欽佩。之后,教師則要引導學生投入到朗讀的具體過程中,通過反復的朗讀和體會,發現并掌握能夠表現主旨和思想的朗讀方法,從而提高對《白楊禮贊》的朗讀能力,為提高朗讀的綜合能力起到積極的推動。
2.4 增加朗讀教學的設計層次。在初次進行朗讀教學時,由于學生并不掌握朗讀的相關知識和方法,而技巧就是天方夜譚。因此這時教師需要降低對學生的要求,同時在不斷地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逐步增加教學的難度和朗讀的標準,讓學生更好地實現能力循序漸進的提高。
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對課文進行朗讀和練習,在經過反復的朗讀、思考和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之后,不斷地修正自己的朗讀方法,實現能力的初步提升。之后,教師再對學生自行閱讀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解決,并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通過這樣按部就班的朗讀教學,實現最終的教學效果。
2.5 開展提高朗讀能力的比賽。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教師還可以通過競爭和比賽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開展朗讀比賽,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朗讀的活動中。對于朗讀比賽,教師既可以在平時的課堂中開展,也可以利用課外時間實現。
比如在進行詩歌教學之后,教師可以開展詩歌朗讀比賽,學生可以通過個人賽或小組賽的方式參與,比賽得分最高的參賽者或參賽隊在獲勝后還可以獲得證書或獎品。這種比賽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積極性,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通過發現并解決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可以有效提高朗讀的教學效果。這不僅有利于語文教學的效率提高,對于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提升,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是符合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教學方式。值得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關注和實踐。
參考文獻:
[1] 唐少群.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學周刊·下旬刊.2015.4
[2] 胡鄭蓉.朗讀,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敲門磚.學周刊.2012.33
[3] 張秀梅.初中語文朗誦中存在的問題分析.新課程研究.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