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蓉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084-02
新課標指出,寫作教學應接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就文取材的"課堂小練筆"是讀寫結合最有效的載體。它能有效地的打通閱讀與作文的壁壘,通過激發興趣,降低難度,化整為零,多角度地對學生進行書面表達能力的訓練。
"給學生一個支點,讓他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這是課堂小練筆的最大特點。通過這個支點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通過這個支點先讓學生"心動",而后"筆動";通過這一個點架起學生閱讀與習作的橋梁。
而課堂小練筆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仿寫。就是模仿句子、段落、篇章結構的寫法。通過一定的仿寫訓練,可以快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對于初學寫作的學生來講,我們應積極提倡模仿、借鑒范文。剛模仿時一般比較機械,但只要堅持下去,不斷訓練,就能把句子寫漂亮,寫作水平就會提高。
著名的語言學家張志公曾說過:"模仿是學習的必經之路"。我們課文大多是經過千錘百煉的經典之作,這些文章或句式優美,或結構精巧,或布局典范,或表現手法獨特。在教學中,我們只要抓住這些文本資源,在"依照畫葫蘆中"感受作者的表情達意,謀篇布局,遺詞造句的精髓。下面我就如何開發文本資源,把握文本,模仿經典,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1.模仿典型句式,填補列舉空
語文課本中有的文本多有精典的句式排列整齊、結構相似的句群出現,教師在閱讀訓練中要善于挖掘出資源,讓他成為練習填補,仿寫的典范。
課文《桂林山水》的第二段中用了"……真……啊,……"的排比句式,點出了漓江水的特點。在教學時,我根據地此句式的結構和特點,引領學生充分的品讀感悟,播放學生最為熟悉的大渡河水的視頻,讓學生進行仿寫填補。有學生這樣寫到:"大渡河水真急啊,猶如千萬匹白色的駿馬奔騰而去;大渡河的水真渾啊,舀一碗起,一半是水,一半是泥;大渡河的水真好啊,為石棉輸出了源源不斷的電力資源。"
典型句式的仿寫與填補,有力的提高了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也為切實提高構段謀篇的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模仿精典段落,領悟表達方法
在文本閱讀教學中,不乏一些精典的段落,引領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進行仿寫讓學生掌握一些看似平凡卻又妙不可言習作方法。
在一些文章中總會出現一些總分結構,或分總結構的段落。如《牧場之國》中,作者先寫了牧場的牛多,然后在段落的結尾總說"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在學生把握了本段的分總結構中,讓學生觀察他們最為熟悉的校園,以"……我們的校園真美啊!"的分總結構進行仿寫。
如學生讀過《槐鄉的孩子》一文中寫槐米一段后,我讓學生學著作者的寫作方法仿寫一種花;再如,此文中的第三段開頭寫天熱的小片斷:八月,天多熱。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著"知了,知了"。于是,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仿寫天熱不同的人或動植物的不同表現,就自然輕松得多了。
指導學生仿寫片斷時教師要精心選擇文本中具有明顯特征且具有價值的精彩片斷,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各類段落的構段和表達方法,找出規律。正是課文中這些精彩的片段,啟發了學生模仿的興趣,也正是由于有了這些優美的語言,才給學生提供了模仿的憑借,讓孩子們在一次次仿寫中學會了作文。
3.模仿精典篇章,學會謀篇布局
模仿精典篇章是著眼于整篇文章的模仿練筆,要抓住文章的思路,結構的安排,材料的取舍,順序安排等訓練學生構思成文,把讀落實到寫上。
如《高大的皂莢樹》一文,描寫了校園中的皂莢樹一年四季為我們帶來的好處。作者按四季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了校園的皂莢樹。學完后,我就讓學生仿照這種寫法,寫我們的家鄉。孩子們已經在家鄉朝夕相處了十來年,他們對家鄉很熟悉,有著深厚感情,于是在短短的時間里創造出了許多優美的佳作。
如《美麗的小興安嶺》的寫法很有特點,采用總一分一總的結構段式,按季節順序,描寫景物,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寫出不同的景物的不同特點。我讓學生選寫《美麗的家鄉》、《美麗的校園》等。在進行仿寫訓練過程中,并非課文中的每一個片段都可以作為仿寫材料的,而是需要精心地選擇那些具有拓展空間的片段來進行仿寫練習。找準和把握仿寫的生發點才行。
模仿寫作是讓學生"照葫蘆畫瓢",但不是抄襲。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以課內文章或課外選文為例,在大量的單項仿寫基礎上,把學到的技巧,積累的素材,綜合整理運用,組成文章。一般的程序是通讀一組課文,精讀一篇范文,借鑒"范文"的思路,仿寫一篇寫作。從選材、立意、想象、描寫、結構等方面指導學生加以借鑒,培養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
有了精品文的引路,就連平時最怕寫作的學生,也寫起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且既有仿效,又有創新,真正體會到寫作之快樂。教學時教師要善于抓住"讀寫結合點"進行練筆,使孩子不僅有話說,有東西寫,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借鑒作者的布局謀篇之訣竅,以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實踐證明,兒童都有著天然的模仿才能,仿效性的課堂練筆在搞高寫作水平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讓我們指導學生在"仿"中求"創";"仿"中求"新"。把握文本,模仿精典,讓學生的課堂小練筆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