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142-01
時代不斷地發展,知識不斷地更新,學習永無止境。我們必須強烈的意識到:作為21世紀的教育工作者,應當緊記"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的道理。寓學法于教法中,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要使學生掌握學習方式,做到"會學"、"善學"。現代社會的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的精神、合作的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教師自然就面臨著亙古未有的巨變,擔負著艱巨而神圣使命。
1.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在語文各種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實施的主渠道。它是所有教學活動中最關鍵、最活躍的載體;同時它也是教育活動中最重要的實體,教育質量在這里體現,辦學效益在這里顯現,未來的人才在這里養育。所以,關注課堂是我們的追求!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教是學生知識轉化為技能的外因,外因只是學生主體變化的條件,而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是學習的內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外因則必須作用于內因而得以外顯。也就是說,教學只有深入孩子們的心靈,激發他們的情感共鳴,才能在學生的內心深處積淀,從而內化為自己的目的和要求。正確的方法是學生本人把要學習的東西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發現"。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2.多鼓勵,引導學生自主識字
引導學生隨時隨地自主識字,這樣既擴大了認字量,又不斷鞏固課內所認的字。有的老師指導學生自制"認字樂園",隨時將課外認的字剪貼成冊;有的老師指導學生自制"識字袋",隨時將課內外認的字寫成卡片裝進識字袋,經常利用字卡鞏固認字;有的老師在墻報上開辟"識字園地",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不斷展示自主識字的成果;有的老師每周設立"識字交流時間",一周圍繞一個專題(如,蔬菜、水果、花草樹木、動物、姓氏、文具、玩具、用具、電器、商標、廣告、路牌、書籍報刊、影視節目、熱門新聞(學校的、社區的、國家的、世界的,像十八大召開,巴以沖突),交流識字成果……實踐證明,只要老師有激勵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不斷提供交流、展示自主識字的機會,無論是城市的還是農村的學生,在這方面都有令老師、家長吃驚的表現,兩年認識1800個字的目標一定會輕松完成。
3.課堂上不斷復習,鞏固訓練
當堂采取多種方法復現,及時鞏固要求認識的字。認字和認人一個道理:一回生,二回似曾相識,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鞏固認字最好的辦法是復現,最有效的辦法是在語言環境中多次見面。根據兒童"先快后慢"的遺忘規律,當堂和認字之后兩三天內進行復習、鞏固尤為重要。學生認字,千萬不能像狗熊掰棒子──一邊學,一邊丟。要重視在合作中、游戲中、活動中鞏固認字。比如,同位或小組中比賽誰認得快、記得牢,發揮同學間互相激勵、互相幫助的作用。比如,用摘蘋果、走迷宮、找朋友、巧配對等游戲的方式在興趣盎然中加深印象。比如,教師自編句子、兒歌、謎語,再鼓勵學生從身邊、從書報上找到剛認的字,在語言環境中及時鞏固認字。總之,認字教學一定要把工夫花在千方百計讓學生和生字多次見面上,力求做到當堂認識,當堂鞏固。
4.識字一種很廣的內容,不能僅限于課堂和書本上
我們課堂上要進行識字教學,課外我們更提倡學生自己主動學習識字、掌握字。不僅會讀,能寫,更難去體會字所聯系在一起的環境,意思。所以,最好的識字教學本身并不是在課堂上進行。很多例子證明,日常的閱讀,主動的識字是很重要的。舉個例子來說:一個一天在學校識十個字,如果一天這個在課外能讀一篇文章,那怕只是童話。在閱讀的過程,學生能很好地發現生字,并認真對待,那么,回頭再看課堂學習的效果就不會是唯的識字途徑了。
孩子們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年紀小,有幾個會主動去識字的呢?回想我們幼年時,也是認得就認,遇到不識的字,只要不是人名的,我們也是睜一眼閉一眼讓它"以后再認"。針對這種心理,作為老師,我們要多引導,多鼓勁學生主動識字。甚至,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一本收集課外生字的本子,把他們在課外識字經歷在課堂上討論。
總之,低段的識字教學就是在老師的靈活教學中變得多樣有趣,學生愿意學, "讓我們教"變成"學生要學"。
參考文獻:
[1] 陳峭燕. 兒歌促進小學語文有效識字教學探究[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0:210-211.
[2] 魯會麗.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探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3,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