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梅
摘要: 本文通過對小學英語作業情況的調查,指出當前問題,并結合教學實際探討如何有效實施任務式作業,促使作業能更好的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潛在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 英語;任務式作業;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153-01
1.問題的提出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逐步發生新的變化。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延伸部分,也受到人們的關注,它是檢測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鞏固知識的一種手段,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延伸,而任務式作業的過程是學生的智慧、指示、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最理想的生成過程。
然而,在現實的教學中,讀背、抄寫等機械類作業仍然是小學英語作業的主要形式,調查、合作等實踐類的任務式作業只是偶爾的調劑品,即使公開課上的作業設計也成了一閃而過的裝飾而已。那么,如何才能使任務式作業有效實施呢?筆者針對這個問題做了相關問卷調查和思考。
2.調查與分析
針對小學英語作業的現狀,根據對我校6年級226位學生的問卷調查和4位英語老師的訪談,發現影響小學英語任務式作業有效性存在著以下幾個較為普遍的因素:
2.1 學生對任務式作業的不重視。根據數據調查分析,少數學生由于懶惰或智力問題回家沒有翻過書,大多數學生們比較喜歡常規類抄寫作業,而跟讀錄音或者其他任務式的作業都不被學生重視,造成教師的作業相當于"空頭支票",沒有很好地被實施,對學生的學習也沒有起到促進作用。
2.2 作業設計不夠合理,評價措施沒有落實到位。根據對學生接收任務式作業的態度數據顯示,一部分學生沒有找到學習伙伴,而有些學生出于能力欠缺或懶惰的原因不喜歡任務式作業;27%的學生喜歡完成任務式的作業,并喜歡得到老師表揚;但20.8%的學生在完成任務式作業后得不到相應的評價或鼓勵,而21.7%的學生認為老師的作業太難,說明了老師在任務式作業的設計上難度太大,或者沒有梯度,沒能迎合學生個體差異特點。
3.思考與建議
"作業不應當是單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多元復合體,它是一種媒介,由此激發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在愉悅合理的情境中獲取知識,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并積累大量愉快而幸福的經歷。"這正是對任務式作業完美的詮釋。現筆者在上述調查的基礎上,根據任務式作業的一般原則,結合具體教學實例對實施任務式作業進行簡單探討。
3.1 解讀作業功能,優化設計作業。
3.1.1 培養豐富的想象,注重趣味性和開放性。興趣對學生的發展起定向、保持和強化作用,硬按一只雞去吃米,它是不會去吃的。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們在設計作業的時候要想辦法讓學生愿意做作業,主動做作業,要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前提,學生一旦有了興趣,才能主動、輕松地投入到學習中;另外,教師要創設開放的作業才能開拓學生的無限思維空間。如教學PEP4 Unit3時,教師可以布置利用廢舊物品制作服裝的活動,讓學生在開放設計活動中,自信地用英語和創作展示自我,達到語言、能力和情感目標的落實。
3.1.2 發掘深度的理解,注重差異性和多樣性。學生存在個體的差異性,對知識的理解也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兼顧學生的差異,設計開放性的作業,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不同特長,選擇作業,允許學生對知識有不錯的理解和看法。如在設計寒假作業時,可以設計套餐作業一:學生自學課外英語歌曲的作業。可以讓學生選擇復雜的流行歌曲,也可以允許學生兒童歌曲,而對于音樂能力差的學生,可以鼓勵改編已學歌曲的詞。既滿足了能力強的學生,也激發了某一學生的創作能力。
3.1.3 延拓全面的發展,注重知識性和體驗性。體驗不僅是知識的體驗,還包括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這要求教師在設計英語作業時要關注學生的體驗。如PEP8 Unit2 Part B Let's learn的作業,可以設計作業一:雙簧表演,要求:兩人合作,一人在后面描述,另一人在前用表情、動作表達。(也可自編其他游戲表演,用上表達心情的單詞),賽一賽誰是最默契的搭檔。句型例如:I'm happy, (because I'm going to take a trip to Shanghai.) 或She / He is sad,(because she / he failed the math test.),讓學生在游戲體驗中感受快樂。
3.2 科學評價方式,激發作業興趣。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評價的重要性就在于此,指導到位與科學評價融為一體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的金鑰匙。
3.2.1 多方即使評價,鼓勵學生動腦。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建立科學的作業評價機制。英語作業的評價可以來自多方面的,實施者可以是學生自己、搭檔、小組長、老師,甚至可以是家長,學生可以把自己的作業向父母展示,由父母給予評價。每次的作業將會有一定的展示機會。例如,利用下一堂英語課前的幾分鐘選擇幾份作業來展示,供其他同學的學習并接收他人的意見。再如,在教室里設置一個英語角,把精彩的作業展示出來,讓學生們評價投票。由此達到了全方面、多層次的評價目的,家長的監督、同學間的互相督促、教師的引導和學生自主努力,形成學生發展的強大動力。
3.2.2 實施學分獎勵,培養優良學風。英語作業的評價方式采用學分制,這樣能更好地鼓勵學生開動腦筋,激發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把書寫作業分A☆、A、B、C、D這幾個等級,每次的作業都根據學生的書寫作品質量,給予相應的學分,每得到一個A☆可以獲得一個學分,所得學分累計到10分就可以獲得"笑臉"貼紙,展示于教室的English PK stage板塊里,而且學分貫穿整個學期的學習過程,組成期末總評價的重要方面之一,所以無形當中,學生會更愿意認真完成每一次的任務式作業,長久下去,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也就隨之慢慢培養起來了。
3.2.3 創設學習環境,發動家長力量。小學英語是對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它不能離開了環境單獨存在,語言的學習最終也要回歸到生活本真,而任務式的英語作業是對課堂的延伸,是語言和生活融合的體現。在當下英語學習環境條件欠缺的前期下,我們教師要努力創設有利于英語學習的校園環境的同時,也要發動家長的參與,家長與子女的交流與互動對任務式作業的有效性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是孩子學習的一大動力。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義務教育 英語課程標準 (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1
[2] 余禎.學生喜歡的作業:小學語言類學科"有效作業"設計的研究與實踐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