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云
摘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機地進行思想教育的滲透,促進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長,這是素質教育的本質特征,也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
關鍵詞: 小學數學;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210-01
德育教學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無可非議的。但大多數教師認為德育在思想品德課、語文課的教學中寓德于教,或在班隊課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順理成章,數學是自然科學,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加一等于二,有什么德育可教呢?我認為此言差矣。赫爾巴特曾經說過:"我想不到任何'無教育的教學',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德育教學如細雨,潤物無聲;各科教學是沙土,無時無處不滲透著細雨之水;學生似小草,吮吸著沙土里的水份。因此,在數學教學中也可以無時無刻都滲透著德育教育。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1.創設德育情境,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數學教材的例題、習題、注釋中,有不少進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動的圖畫和有說服力的數學材料。如:教學"時分的認識",先出示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認識鐘面,會看鐘面時間,科學地安排時間,準確地掌握時間,做時間的主人,教育學生從小就要珍惜時間。又如:在應用題的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編出例題與習題,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激勵學生為家鄉的繁榮而從小努力學習。這樣,既加強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又賦予數學教學中的思想教育以時代的氣息,學生容易產生共鳴,有新鮮感。因此我們將小學數學教材,作為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載體,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質素養教育的因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材中也有許多的數學史料或插圖,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對數學研究的突出貢獻,如:"約1500年前,中國有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6位小數的人。",這樣組織學生認真閱讀,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另外,教材中還有許多反映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有說服力的數據,例如:在教學《統計的初步知識》一課時,可舉一些工農業生產中的實際數據,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以激勵學生學好數學的積極性。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認知目標出發,充分利用數學的學科特點,深挖小學數學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因素,做到思想性和科學性的和諧統一,使數學知識教學與德育教學有機結合,從而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要不斷增強德育意識,在實踐中努力探討,潛心研究,為把下一代培養成祖國的棟梁之才而努力奮斗。
2.結合作業和練習,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
"數學使人周密。"數學在訓練人的思維、思想方法以及熏陶人的精神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習數學能培養學生嚴謹、縝密、有條理的思維方式,數學的推理有助于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態度。對于小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習慣主要是通過不間斷地反復訓練來實現。通過嚴格訓練,使學生形成對待任何工作都認真負責的態度,形成獨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形成敢于正視錯誤、改正錯誤的優良品德。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優良品德的訓練要從一點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漸進,又貫穿始終。如在進行計算能力訓練時,筆者先要求學生認真審題,邊審邊思考:"題目有沒有抄錯?先計算什么?再計算什么?能否簡便計算?"在計算時要求學生一步一回頭,自覺進行檢查,做錯及時糾正,自覺分析錯誤原因,防止再錯,養成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
3.激發愛國熱情
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用數學史上的光輝成就的材料,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數學家的重大貢獻,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創造的價值,增強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如在教"圓周長"一課時,我使學生了解,約2000年前中國的古代數學著作《周髀算經》中就有"周一徑三"的說法,意思是說圓的周長大約是這個圓直徑的3倍。又如在教乘法口訣時,我告訴學生乘法口訣的歷史很悠久,2000多年前我國人民就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了,使學生知道我國不愧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國人民是最聰明、最有智慧的。我告訴學生,他們是祖國的希望,還有許多科學的奧秘等著他們去探索去揭開,鼓勵他們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后才能攀登科學的高峰。我還用生動的富有教育意義和有說服力的數據和統計材料,讓學生了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國發展的時代脈膊,從而激發學生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熱情。
4.組織有趣的數學實踐活動,在提高能力中受到德育教育
適當開展一些數學主題活動,使德育與小學數學教學有機結合。如:在學過統計后,設計一節"白色污染"的實踐活動課。活動之前先組織學生觀看一組資料片,談談觀后感,然后分小組統計本組、本班一周內扔塑料袋的個數和平均每人每天扔塑料袋的個數。然后設置情境讓學生計算出全校學生照這個速度扔塑料袋,多長時間我們的校園將會被鋪滿。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到統計、計算、分析、討論中,大量的數據給學生內心以強烈震撼,每位學生都發自內心地表示:"從我做起,一定要杜絕白色污染!"學生不僅提高了能力,明白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又喚醒了學生的環保意識。還可以組織"我是小小交通員"的數學調查和訪問活動,讓學生到交通路口測量不同時間段車流量,訪問交警,把測量和調查數據進行歸納整理,動手制作統計圖等。
5.聯系生活實際
在教學目標里常有這樣一句話: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其實我們不僅在數學教學需要聯系生活實際,在滲透德育教育的時候更需要聯系生活實際,用事實說話最有說服力。如果我們在德育教育中能聯系到學生身邊的人或事,效果往往會事半功倍。比如在教學年、月、日的時候,我讓學生問問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在哪一天,現在離自己父母的生日還有多少時間,進而提問到了父母生日這天我們應該做點什么,培養學生孝敬父母的情感。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是一個重要的并且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課題。在進行這一課題實踐時我們必須注意方法上文道結合,做到自然妥貼,切忌生搬硬套,使學科內容與德育內容做到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 黃輝.讓生活問題走進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 新課程(教研). 2011(09).
[2] 吳偉鴻.談中學數學能力結構與測試[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