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宏洲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331-02
1.課例指導思想
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課例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立德樹人的要求。教學中通過創設"紅軍靠近、攻陷敵人堡壘"與小學障礙跑田徑教學結合。寓教于樂,通過體育教學中的境情境教學在技能學習的同時進行德育滲透,進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2.課例教材分析
《障礙跑》是小學體育水平二教學內容。是項以不同方式通過不同障礙物的自然快跑運動,常采用跨越、匍匐、滾、跳等多種方法通過障礙,是具一定難度且實用較強的綜合性技能。障礙跑發展速度、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克服困難意志品質。本課重點:學會跨越、跳、匍匐等通過障礙方法;難點:要求學生合理利用技術動作靈巧、協調地通過障礙。
3.課例學情分析
處于水平二的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多表現為直接興趣,學生善于表現自己,想象力豐富,也有一定的互助合作能力,但團隊意識較差。男生好動,好勝心強,勇于表現但對技術動作的學習缺少耐心;而女生則對技術動作的學習存在膽怯心理。匍匐、跨越、跳為主的障礙跑動作雖簡單,但對于水平二同學來說仍然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差異和興趣,培養學生體育自信心,多鼓勵、獎勵學生,及時反饋。教學中技能與情境游戲有機結合,誘導學生進入角色,激發興趣,盡情的體驗障礙跑之樂。
4.課例教學過程
課例教學過程包括準備段、基本段、結束段3個部分。其中準備段包括:(1)課堂常規部分:①體委整隊、師生問好、報告人數、檢查服裝,課堂常規中教師強調品行教育和上課規范;②教師宣布課的內容和任務。(2)一般性準備活動部分,包括:隊列練習、各種方向的跑、跳游戲;②徒手操伸展操;(3)專項準備活動部分。基本段包括:(1)障礙賽跑部分,包括:①障礙情景設置、練習與比賽,內容包括:模仿解放軍戰士的匍匐前進、跨越戰壕、跳過雷區、完成任務快速撤離。(2)攻克堡壘部分,內容包括:①導入情境與明確規則:以小組為單位建設碉堡(三塊墊子一個標志桶);對本組擺設的堡壘進行投彈攻擊(多次練習(沙包投擲));根據剛才的情況再次建筑碉堡,換組進行攻克堡壘。結束段包括:(1)放松:模擬氣球充滿氣以后的飛行軌跡及放氣和爆裂的形態。(2)小結: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3)宣布下課,師生再見。教學流程詳見下圖1:
5.課例場地布置
課例所需場地器材包括:排球場、籃球場一塊(橫向使用)小墊子24塊、沙包40個、標志桶8個、標志桿8個、呼啦圈8個,秒表、哨子、文件夾各一個。具體場地布置示意圖可參考下圖2。本課例場地器材及其布置僅供一線教師參考,具體教學可靈活改變。
6.課例實踐反思
6.1 本課亮點。教學中反饋評價及時跟進。課例中針對學生的、小組的表現及時的進行表揚和鼓勵,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例如:在障礙跑練習環節中教師與成功完成任務的學生擊掌以示鼓勵策略,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正向強化,效果良好。教學中小組合作探究,氣氛活躍,例如:在建壘環節中學生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小組獻計獻策,最終孩子們通過"協商"完成任務。
6.2 不足與改善。由于場地的選取籃球場地面較滑,導致墊子相對不固定,一定程度上可能降低了練習的效果。場地選取有一定摩擦力的類似場地可能會練習效果更好。教學后反思可將障礙跑情境與建壘、攻壘環節對調——先進行建壘與攻壘的學習,在進行障礙跑情境學習,情境可能更完善,教學更流暢——靠近敵壘(障礙跑:匍匐、跨越、跳等)→攻擊敵壘→撤回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