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本研究通過對河北省農村環境衛生情況的實際調研,掌握了河北省農村環境衛生的總體情況,并對其制約因素進行了分析,最后從資金支持、模式規劃、知識宣傳和政策連續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環境衛生,農村,中心村,現狀調查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視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問題。2013至2016年中央1號文件連續四年提出要加強農村生態建設、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美麗鄉村示范。為更好的掌握農村環境衛生的現狀,本課題組利用2015年暑期對河北省保定地區共185個村的村干部進行調研座談,重點了解當地市農村環境衛生狀況以及制約因素。
1 保定市村莊環境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
根據185個有效調查樣本顯示1,被調查對象對本村的環境衛生狀況總體上并不十分滿意,滿意率為45.67%,具體各個環節的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1飲水方式
有效問卷結果顯示,被調查村莊的自來水管網建設覆蓋比例較大,達到86.26%,自家打井的村莊占比為9.92%,其它飲水方式采用很少,如表1。
1.2道路交通
村內街道。有效問卷結果顯示,村內道路硬化情況較好(占比93.79%),但部分道路需要維修。12.99%的村莊內部街道全部硬化,45.76%的村莊主干道已經硬化,35.04%的村莊內部道路硬化了但需要維修,只有6.21%的村莊內部道路沒有硬化。
對外交通。有效問卷結果顯示,絕大多數被調查村莊對外交通較為便利(占比72.88%),有48個村莊出行道路不方便。導致出行不便的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三點:一是出村道路破損嚴重,年久失修;二是位置偏遠,遠離主干道,缺少公交線路,通行不便;三是出村道路少、道窄,影響出行。
1.3垃圾處理情況
有效問卷結果顯示,建有垃圾轉運站的村莊比例為15.22%,采用垃圾池的方式儲運垃圾的村莊比例為43.05%,采用垃圾箱的村莊比例為16.56%;有25.17%的村莊還沒有建設相關的垃圾儲運設施,如表2所示。
在建有垃圾儲運設施的92個村莊中,有64個村莊聘用了專業的保潔人員,占比69.57%。有116個村莊負責人認為垃圾處理費用對村集體經濟造成很大負擔,占比88.55%。
在問及是否考慮由村民承擔一部分垃圾處理費用時,55.12%的村干部持否定態度。主要原因在于:村民有抵觸心理,不愿意繳納和當地農戶收入低,無法繳納。
1.4村莊綠化
有效問卷結果顯示,村莊綠化情況并不樂觀。41.41%的村莊有綠化,且配備專人管理;有54.69%的村莊沒有綠化;其它情況較少,見表3。另外,有66.13%的村莊沒有建設環村林帶。
1.5用電情況
有效問卷結果顯示,大多數村莊居民用電情況較好,居民用電基本不停的村莊占比65.87%;停電次數較少的村莊占比32.97%;經常停電的只占1.17%。
1.6污水排放情況
被調查村莊污水排放管道建設比較滯后。超過一半(占比64.16%)的村莊沒有任何排水設施,雨水和污水外排管道都沒建設;只建有雨水管道的村莊占比16.67%;只建有污水管道的村莊占比5%;全部建成的村莊占比14.17%,如表5。
1.7污染情況
有效問卷結果顯示,被調查村莊的主要污染來自空氣污染,占比48.36%;其次是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分別占比22.95%和14.75%,如圖1。另外,生活垃圾也是村莊污染的一個重要來源。
通過進一步分析各污染形成的原因發現,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一是冬季取暖燃煤造成的污染;二是周邊工業企業的排放,以鋼鐵廠和水泥廠最為明顯;再有就是秸稈焚燒和周邊養殖場帶來的污染。
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村莊周邊有河道,其污染來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污染企業的排放和本村生活垃圾傾倒;二是村莊周邊沒有河道,其污染主要集中在:村莊沒有污染外排處理設施,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另外就是村莊周邊畜禽養殖污水外排造成的污染。
土壤污染的主要來源集中在化肥農藥的殘留。
1.8村民中心建設情況
有效問卷結果顯示,有60.8%被調查村莊已經建成村民娛樂健身中心;大部分村莊(77.24%)沒有建立互助幸福院(養老院),22.76%的村莊在本村建有互助幸福院,鄰村和鎮里有的分別占比5.69%和9.76%。
只有15.57%的村莊沒有建設文化活動室,36.53%的村莊雖然建了活動室但活動室太小,不能滿足需要,另外有35.93%的村莊雖然建了活動室但沒人使用,真正使用率很高的只占11.97%。
絕大多數村莊都建有衛生室(96.9%),但村莊衛生室設施建設和治療效果上有待進一步提高。
2 對“美麗鄉村”建設的認識
在問及“哪些要素對構成美麗鄉村起重要作用”時,有30人首選“產業特色明顯、產品優質安全、資源生態和諧(產業)”;有43人首選“規劃布局合理、基礎設施完善、自然環境和諧(環境)”;有16人首選“生活寬裕、社會保障有力、鄰里親朋和諧(生活)”;有17人首選“鄉風樸實文明、地方文化鮮明、人文傳統和諧(人文)”,具體情況如下圖2所示。
在問及“最能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效果的條件”時,有35人選擇了生態旅游,有65人選擇了環境保護,有47人選擇了特色產業,有46人選擇的是居家環境,具體情況如下圖3所示。(本題可多選,各選項之和可以超過總樣本數量,下同)。
在問及“把貴村財力用于村莊面貌改善能否承受時”,絕大多數村干部持否定意見,占比97.5%。而由村民自籌部分資金用于農村面貌提升難度也很大,只有30.43%的村干部認為可行。
調查結果表明:村干部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更重視環境和諧的作用,同時村干部也認識到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產業的支持,缺乏產業支撐,村集體自身財力很難承擔建設費用。
3 保定市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對策及建議
從上述的現狀分析可以看出,保定市美麗鄉村建設情況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但在某些領域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財政資金要分出“輕重緩急”。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如自來水管網建設、道路交通建設、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很大一部分屬于公共設施范疇,從經濟學的角度考慮,這些問題應該由政府負責建設和維護。
但由于我國“二元結構”的存在,政府對農村領域的公共設施投入相對較少,調研結果也表明,單純依靠當地村集體和農戶的力量很難改善村莊環境條件。因此,財政資金在支持“美麗鄉村”建設時應分出“輕重緩急”,把最重要、最緊急的需求放在支持的第一位,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鄉村最緊迫、最需要的領域。
美麗鄉村建設要因地制宜。保定市地域特色多樣,各地區的地理環境和經濟條件不盡相同,很難以一種方式解決所有問題。比如山區自來水管網建設難度大,平原地區難度相對較小;經濟較發達村莊的道路建設好,經濟條件差的村莊其道路建設就滯后。如果在全市范圍內實行一套單一標準來改善村莊環境狀況可能會受到一定的阻力,這種阻力涉及地域環境、當地文化習俗、生活生產習慣等,所以建議在不同地區進行試點,試點之后推行適合當地需求的美麗鄉村建設方案。
加大宣傳力度。走訪中,村干部和農戶對目前推進的“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總體認可度非常高,為“美麗鄉村”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前期基礎。但在某些具體的環節認可度較低。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普及相關的專業知識,讓農戶認識到做這件事的好處。只有農戶認可了,美麗鄉村建設才能真正有效的滿足農戶所需所想。
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在調查過程中,村干部和基層同志反映這幾年的政策推行不統一,“一會一變”。前期項目剛做到一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政策一變,后面的工作就無法持續下去,不僅造成了浪費,而且前期答應農戶的條件也無法兌現,喪失了農戶對政府的信任感。因此,可持續的政策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成敗的基石。只要政策能保證持續連貫,稍加時日,保定市的美麗鄉村建設情況必將面貌一新。
基金項目:2015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編號201501019;2015年度河北省社科聯民生調研課題,編號201501802;河北“三農”問題研究基地成果;河北省農業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基地成果;河北省現代農業發展研究基地成果;河北農業經濟協同創新中心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斌(1978-),男,河北保定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村經濟與民生改善。
注:部分問卷問題有空缺,分析結果以實際填寫數據為準,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