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會永 鄭成鑫 卜楊 湯樹海 賴茂衛 楊浩
摘 要 : 農田水利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基礎設施,本研究采用座談、調查走訪等方式對漣水縣農田水利發展情況進行調查,重點分析了縣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資金投入不足、水利設施老化、配套建筑物不能滿足需要、規劃與管理亟待改善等問題,提出了包括創新資金投入機制和拓寬投資渠道、創新改進工程管護機制、加強基層水利隊伍建設、提高水利隊伍素質、明確任務與合理規劃等方面的對策。
關鍵詞:農田水利;現狀;對策;漣水縣
中圖分類號:S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27
引言
農田水利作為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與農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要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農田水利設施是重要的基礎保證[2]。當前,我國農田水利工程有相當多地區的農田水利建設存在一些問題[3],近年來,很多地區都在分析農田水利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改善農田水利灌溉環境。然而,農田水利由于其自身特點具有很強的地域差異性,不同的地區往往有不同的現狀并需要不同的解決對策。漣水縣農村水利經幾十年的建設,雖已取得較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本文總結了漣水縣水利現狀調研的成果并提出一些改進對策。
1 概況與調查方法
1.1 總體情況
漣水縣位于徐淮平原東部蘇北腹地,淮、沂、沭、泗下游,總面積1676km2,現有耕地面積10.4萬hm2,設計灌溉面積9.7萬hm2,旱澇保收農田面積7.6萬hm2,節水灌溉工程面積4.3萬hm2。由于受黃泛沖積影響,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面高程2.8~16m,大部分地面高程5~9m。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冬冷夏熱,熱雨同季。
1.2 調查方法
組建6個調研組, 采取召開各類座談會、入村調查、走訪等方式,收集了約226處渠道、建筑物、田塊等農田水利設施的資料,獲得了大量的數據、圖片和影像資料,基本上掌握了漣水縣農業水利現狀和存在問題,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2 農田水利現狀調查分析
2.1 基礎設施投入問題
2.1.1 地方政府財政投入比例偏低,工程管護缺乏經費,維修養護難以進行
省級以上財政資金投入能全部足額到位,但縣鄉兩級政府財政困難,對水利投入的配套資金難以到位。現有的灌排泵站特別是單排泵站,由于管護和運行經費難以籌措,導致老化失修嚴重,利用率不高,裝置效率難以充分發揮。
2.1.2 勞動力投入不足,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工程安全運行系數低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青壯年外出打工,水利建設勞動力投入大大減少。一些地方農田水利建設處于停滯狀態,原有工程也因得不到及時維修,損毀嚴重。現有的水利設施需要大量的管護人員,無論是鄉村管理的泵站,還是個人承包泵站的操作工,一般都沒有經過專業技術培訓,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不少泵站人為的帶病工作,存在著皮帶斷裂、電機被燒、電路短路等安全隱患。
2.2 水利設施老化問題
2.2.1 溝渠標準低,輸排水能力不足,田間工程問題較多
漣水縣內灌排水系完整,但因運行時間長,溝渠沖刷、淤積嚴重,大中小溝排澇標準降低,水土流失嚴重,斗農渠輸水能力不足,輸水損失大,水資源浪費較多,增大了農業生產成本,加重了農民負擔。現有田間建筑物大多建于20世紀60、70年代,當時都是按續灌模式設計,隨著農村產業化進程加快,水稻栽插期縮短,用水相對集中,種植結構調整,建筑物的引水能力明顯不能滿足需要。灌排水系運行時間長,淤積嚴重,導致中、小溝排澇標準降低,斗農渠輸水能力不足,輸水損失大,造成水資源浪費。
2.2.2 機電泵站老化失修嚴重,裝置效率低下,排澇泵站,管理難落實
漣水縣內現有農村小型泵站機電泵站718座,裝機884臺套38186kw。由于大部分泵站建設時間長,維修不及時,老化破損帶病運行。據統計,完好、帶病運行和報廢的分別占泵站總數的29.4%、61.1%、9.5%。
2.2.3 配套建筑物遠不能滿足需要,除澇標準還較低
漣水縣內灌排建筑物多建于20世紀70、80年代,建設時間長,工程設計標準低,部分工程損壞,老化嚴重。近幾年的強降雨,主要排澇河道標準低,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要。漣水縣達到日雨150mm以上的除澇面積只有5.1萬hm2,尚有3.5萬hm2農田低于日雨150 hm2標準。漣水縣低洼圩區除澇降漬也存在較多問題:圩堤標準低,部分圩區不封閉;排澇泵站設備老化損壞嚴重;圩口閘老化損壞,無法運行,以至汛期存在漫圩串圩現象,受害較重。
2.3 規劃管理問題
2.3.1 基層所站建設發展緩慢。
作為水利服務體系中基層單位的鄉鎮水利站,每站在編人員僅有2~3人,很難開展工作;由于缺少資金,大多數水利站沒有陣地、房屋破落不堪、綜合經營無法開展,對轄區內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能力下降,未形成有效的、獨立的服務體系。
2.3.2 灌溉管理粗放,水資源浪費嚴重
灌區閘洞運行仍采用人工控制,量水、通訊、調度設施薄弱,沒有計量設備,水費只是按每667m2征收,沒有按方收費,管理手段落后,傳統的灌水方式造成水資源和能源的嚴重浪費。
2.3.3 水利建設參與部門多,易因溝通不當導致規劃不理想
各部門在開展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時,結合當地農田水利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編制了農田水利建設總體規劃以及年度規劃。近年來,漣水縣水利部門先后編制了縣級農田水利規劃、年度農水建設規劃及農村河道疏浚規劃、小型機電泵站更新改造規劃。但由于現時水利建設投入部門多,規劃編制時部門之間不能有效地及時相互溝通,有時導致規劃失當,工程實施后效益發揮不理想。
3 農田水利現狀對策措施
3.1 創新投入機制,保證投資渠道
3.1.1 提高上級投資比例,出臺政策,將水利建設資金投入納入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
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中,可以適當降低地方財政資金的投入比例,提高省級以上財政資金投入比例,減少或取消地方配套。各級政府應從土地讓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經費農于農田水利建設,應在制度上出臺相關政策,將水利發展的各項任務指標納入到各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的業績考核之中,使考核機制日常化、制度化,只有這樣,農村基層水利大發展才能獲得持續長久的動力。
3.1.2 加強水利建設資金整合
近年來水利建設項目的投入主體多元化,由于非水利部門的水利項目建設沒有嚴格按照水利部門的規劃和行業標準來建設,或者工程建成后沒有管護措施的及時跟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利建設項目的重復浪費或效益不佳。政府及相關部門須加強協調溝通,做到水利項目的建設與水利規劃相銜接,按水利部門的建設標準進行竣工驗收,建成后交由水利部門統一管理,提高水利建設資金的使用效率。建議地方政府加強對水利建設的領導,強化水利規劃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推動多主體投入、水利部門扎口管理的水利項目建設管理機制的形成和完善。
3.2 創新工程管護機制
3.2.1 群眾管理制度改革
為調動農民用水、管水積極性,應成立用水者協會,進一步完善農村水利服務體系,積極推行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和經營機制改革,逐步建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明晰化、投入多元化、經營企業化的良性運行機制,有組織、有計劃地通過承包、租賃、拍賣、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改革小型農田水利工程。
3.2.2 鄉鎮水利站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和制度建設
加大對現有人員業務的培訓,改變工作作風,增強為農服務意識。加大對鄉鎮水利站投入,壯大實力,促進鄉鎮水利站又好又快的發展。吸取先進縣市工程管理改革成功經驗,研究制定農田水利基本設施管理的相關規范性文件,修編符合漣水縣縣情的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條例,建立工程的長效管理機制,形成建、管、護農田水利工程運行和管理良性循環體系。
3.3 加強基層水利隊伍建設
3.3.1 努力提高基層水利職工的福利待遇
針對水利隊伍建設中普遍存在的隊伍不穩、 “人才”外流、隊伍素質不高,人員老化問題。在全省范圍內大幅提高基層水利特殊崗位津貼,并且在政策上向蘇北老區等經濟欠發達地區傾斜,改變現有人員年齡老化、文化層次低,專業水平不高,人才嚴重缺乏的現狀。
3.3.2 創新管理機制,提高隊伍素質,開展上下交流的掛職鍛煉
在加強水利職工崗位培訓工作的基礎上,建議制訂優惠政策,鼓勵應屆大學生到水利基層工作,以此充實水利人才隊伍,提高整體素質。推薦基層干部到更高層次的機關單位進行學習取經,鼓勵高層次機關的骨干人才到基層單位傳經送寶,在業務技術上進行傳幫帶,從而更好地促進全行業人才隊伍的快速健康發展。
3.4 搞好規劃,明確任務,強化職能
規劃是工程建設的前提和基礎,明確漣水縣農田水利建設的具體目標和任務,編制好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規劃、村莊河塘整治規劃、縣鄉河道疏浚規劃、農田水利規劃、圩區治理規劃、節水灌溉規劃、農村飲水安全規劃等規劃。工程建設和管理是密不可分的2個方面,在做好工程建設的同時,應積極探索水利工程管護新機制,通過小型水利工程體制改革、成立股份制供水公司等方式,強化管理職能,提高工程管護水平。
4 結語
農田水利對農業和農村發展至關重要,這是直接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一環。通過對漣水縣農田水利現狀的調研,得出漣水縣農田水利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基礎設施資金投入不足;水利設施老化,配套建筑物遠不能滿足需要;工程規劃與管理較為粗放;基層所站建設發展緩慢,水利隊伍技術素質不高。對此,應從創新資金投入機制和拓寬投資渠道、創新改進工程管護機制、加強基層水利隊伍建設、提高水利隊伍素質、合理規劃與管理等方面進行改進。
參考文獻
[1]江夢微,黃國勤,劉彬彬,吳春平,張韶芳.余江縣農田水利建設現狀及發展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12):34-36.
[2]韓亮.我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農業與技術,2015(24):62.
[3]王冠軍,陳獻,柳長順,張秋平,戴向前.新時期我國農田水利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J].中國水利,2010(05):10-14.
作者簡介:鄭成鑫(1994-),男,研究生,主要從事水利工程規劃與管理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