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更要進行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兩者不可偏廢。利用直觀,感知形象,引導學生啟發思維,實現自我教育的目的,增加教育的趣味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閱讀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具有廣泛工具性和鮮明思想性。因而我們在加強對學生語言文字訓練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同時,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語文所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更要進行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兩者不可偏廢。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怎樣進行思想教育呢?閱讀教學中的思想教育,要根據教材的語言因素,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狀況,有的放矢地進行。那么,在閱讀教學中,該如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呢?下面淺談個人幾點做法。
一、思想教育必須放在語文教學的首位
知識無階級性,而教育則是有階級性的,教育從來都是從屬于一個階級的,我們的教育就是要為無產階級的政治服務,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養講文明、守紀律的一代新人。我們語文書中的課文《我們愛你啊,中國》《鄭成功》《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等等各篇無不是思想教育極強的活的教材。它無不在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著學生的情操,激勵著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勞動。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依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特點,向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愛國教育、傳統教育、使之從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從我做起,從小做起,這樣必能為他們的人生奠定下堅實的根基。
二、利用直觀,感知形象,點燃情感之火
思想品德教育作為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求我們要充分利用課文中插圖、掛圖等直觀手段,調動兒童的感官,使兒童形成鮮明、深刻的印象,并結合有關內容,為學生創設情景,感染觸動學生的情感,樹立形象使其受到濃烈的陶冶,點燃情感之火,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學《誠實的孩子》一文時,著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文中的插圖并結合課文中有關的內容,讓學生感知列寧是一個有錯就改,勇于承認錯誤的好孩子。從而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勇于接受批評,敢于承認錯誤的良好品質。再如教(詹天佑)一文時,我通過直觀演示畫圖,讓學生認識詹天佑的兩端鑿井法、中部鑿井法和“人”字形線路,使他們能具體了解詹天佑這樣的中華英杰的智慧,從其形象得到感染。再聯系當時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抓住揭示帝國主義欺負中國人自己無法修筑鐵路這一本質,從而點燃他們憎恨帝國主義之火,引發他們的愛國熱情,也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引導想象,感受形象,誘發情感
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來感受課文所塑造的形象,誘發學生的情感,引發學習動機,并從教學中滲透教材的思想性是通過對教材刻畫形象的具體手法的分析與探討來實現的。閱讀課文中有不少深刻的句子,這些句子大多是揭示文章中心思想或刻畫人物精神風貌起關鍵作用的句子,教學中引導學生領悟這些句子蘊含的深刻意義,不僅能使學生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能更好地引發學生的情感,使之與作者思想一致,從而受到強烈思想教育。特別是那些思想容量較大,蘊含不盡之意與言外的“雙關句”,更應很好地引導學生領悟。
四、啟發思維,體會形象,激發情感
形象可通過語言,行動來體現,但精髓之處在于語言、行動內含的本質,然而這些精髓隱含于語言文字之中,需要引導學生對課文塑造的形象一步一步地揭示,正有如朱熹所說“從皮殼到骨髓?!辈拍苓_到激發學生情感,實現思想教育的目的。而在揭示形象本質過程中,必須積極啟發學生思維,撥動學生心弦,強化自身的感情體驗,引起共鳴,從而受到熏陶感染,受到教育。如教《糶米》一文時,通過與學生討論,覺得學習這篇文章的關鍵問題是“為什么豐收年農民命運依然很悲慘?”于是必須引導學生聯系當時的社會環境,積極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悟出地主階級、封建主義、帝國主義是窮苦人民遭受悲慘命運的根源。還有《窮人》《小音樂家楊科》等課文都可按照這一方法提出關鍵問題,積極啟發思維,激發情感。在感情升華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五、設身處地,再現形象,升華情感
學生理解課文有一定的時空差距,他們只能身處局外,不能理解其中之精華。因此教書育人要悉心、精心,聯系實際,引導學生身處其境,再現文中形象,由情悟理,積極啟發思維,使情感達到升華,實現自我教育的目的。課文中色彩鮮明的事物和生動的人物形象,最能喚起學生的直覺思維,在頭腦中形成深刻、持久的第一印象,使之成為學生道德評價的標準或模仿的依據。如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時,可用投影出示邱少云烈火燒身的情景,簡單講述邱少云的偉大壯舉,并讓學生認真觀察邱少云的表情、動作等,把學生引入情境,頭腦中變幻著當時的情境,最后讓學生齊立向像中的邱少云行隊禮致敬,使學生的認識得到升華,內心再次受到觸動,受到感染,激發他們學習邱少云嚴守紀律的高尚品質。
總之,學習興趣是在社會生活條件和教育的影響下,逐漸形成起來的。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傾向,是一種潛在的力量,我們需要通過學習實踐使它激發出來,并保持一定程度的穩定,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以此來推動自己的學習并從中得到滿足。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形象感染力的作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既有助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增加教育的趣味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這一課題還有等于我們更深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