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筱
【摘要】語篇教學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以及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關鍵環節。本文針對高年級英語語篇教學的現狀進行思考和分析,著重就語篇教學的導入方式、精讀指導及拓展設計方面提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關鍵詞】語篇 語篇教學 多樣性 整體性 發展性
語篇是小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材料之一,可以是對話、獨白或是語段,它有比較完整的語言組織形態和多元的語言要素。語篇教學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以及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關鍵環節。與中低年級的語篇相比,高年級語篇的長度有了明顯地增加,主題更加豐富,內容更加豐厚,所涉及的詞匯、句型、語法點及背景文化知識越來越多,這給高年級的語篇教學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本文就語篇教學的現狀著重談談對自己語篇教學的一些思考。
一、語篇教學現狀
語篇教學是幫助學生獲得英語信息輸入的一種主要手段,同時對培養和發展小學生語言信息輸出能力,實現語言的跨文化交際,給學生帶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轉變方面,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當前的語篇教學卻令人堪憂。
1.過分注重任務的趣味,忽視導入設計有效性。課堂氣氛對于課堂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高效、愉悅的課堂氛圍對師生交流和語言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有的教師為了營造一個生動活潑、趣味盎然的課堂氛圍,特意設計了學生喜愛的任務活動。誠然,這樣的活動是趣味的,課堂氣氛是熱烈的,學生發言是活躍的,課堂思維含量卻幾乎為零。語篇教學的導入應具有一定的鋪墊性和過渡性。這就要求教師在緊抓學生興趣點的同時,找準語篇學習的切入點,設計一定的信息差,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2.過分注重詞句的理解,忽視語篇結構整體性。有人說,英語教師的眼睛像一把銳利的手術刀。每當拿到語篇時,眼睛就開始迅速地掃描文本中的生詞、短語甚至是句型,將他們分解出來進行語篇前的教學。等學生們充分掌握了,再帶著他們進入課文學習。英語教學法專家胡春東教授曾批判這樣的語篇教學,過分注重詞句教學,對課文過度肢解,忽視了語篇原有的整體性,破壞了語篇的原汁原味。
3.過分追求練習的多樣,忽視思維指導層次性。課堂練習的有效設計對課堂效率的高低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的老師為了體現活動的多樣性,設計了很多練習,然而有些練習的實質和操練層面是一樣的。如對課文內容梳理時常用的填表及連線兩種形式,對學生的考察是相同的。語篇教學的練習設計更應以引思、促思為目的,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課堂練習的設計并不一定是多種練習的堆砌,而應是具有思維坡度的階梯式的練習。
二、語篇教學“三步曲”
小學高年級是訓練學生英語思維和發展閱讀能力的重要時期,在課堂中實施有效的語篇教學實踐,對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幫助他們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有著重要的意義。高效的語篇教學能引導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活動提高信息獲取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積累語言和文化背景知識,交流思想;發展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情感態度、學習興趣和學習策略等方面,全面提升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1.多樣化的導入方式,預熱語篇: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生硬的導入環節令人摸不著頭腦,無趣的導入任務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而主題式的、生活化的、簡約的、具有思維含量的導入能為語篇學習做好鋪墊,引導學生做好閱讀熱身活動。
a)生活化交際。2011年南京《現代與經典》田湘軍老師的Wrong Information about Animals這一節觀摩課上,田老師通過展示自己的照片并問Who is this man?讓學生對自己給的Information card上的信息進行提問和猜測。在猜測時,田老師不停地用Youre right/wrong.進行回答,對于田老師女兒Tina,很多孩子都給出了Wrong information。這樣生活化的交際導入,不僅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營造了良好的語言交流氛圍,而且對Wrong和information做了全方位的詮釋,為學生60秒閱讀材料,找出合適的文本題目做好了鋪墊。
b)主題式導入brainstorm。主題式導入通常采用brainstorm的方式,即圍繞一個特定的話題,請學生進行發散性思考。頭腦風暴的方法既能展現學生的個性,拓寬他們的想象力和思維空間,激活他們頭腦中的知識庫,活躍學生的思維。這樣的活動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語篇學習做好準備。
c)預測型導入。閱讀前的預測使閱讀過程變成一個積極主動的交際過程。如,利用語篇的插圖,讓學生看圖說話,猜一猜發生了些什么?教師是傾聽者,鼓勵學生積極討論,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大膽猜測,然后再進行閱讀活動。這樣產生一定的閱讀期盼,提高閱讀興趣,喚起閱讀欲望。
d)懸念式導入。課堂上以懸念式的問題作為導入,觸發學生的好奇心,不僅能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會使學生產生探索問題答案的神秘感,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興趣。這樣避免了平鋪直敘之弊端,啟發學生的思維。如王勁春老師的The smart bee一課中,教師用四個問題What/Who are they? How is the Queen? Who helps the Queen? What is important in this story? 讓學生對對Queen這個人物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對語篇的內容好奇不已。
2.整體性的語篇學習,深入語篇。愛爾蘭詩人葉芝曾說過“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教育不是把水桶灌滿,而是將火把點燃。)這與郭思樂教授提倡的生本教育的理念不謀而合,在深入語篇學習時,教師更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交際能力和語用能力而奮斗。
a)整體呈現,初步感知。語篇教學從理解語篇整體內容入手,運用所學語言和知識瀏覽和捕捉重要的語言線索,對所讀文章獲得一個總體印象,找出語篇的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高年級對話式的語篇前往往有一段引言,文本的主題往往藏在這里,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關注主題句。通過聽、略讀或觀看動畫的形式,抓住關鍵信息,對語篇話題進行初步感知,為精讀學習打好基礎。如田湘軍老師的Wrong Information about Animals這一節課上,請學生自讀文本,并選一選最佳標題是什么?A. Information about animals; B. Wrong information about animals; C. Things animals can do. 由于導入環節充分的鋪墊,學生都能找準了主題,并通過初讀對整篇文章的內容做到了心中有數。
b)精讀學習,細節處理。傳統的語篇教學有從上而下和從下而上兩種教學方式。精讀學習的關鍵是有層次地進行語篇學習,理解語篇的邏輯條理性,學習關鍵性的詞句,培養學生的細節意識。教師可以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技巧,如略讀、跳讀、尋讀等。
c)綜合實踐,融會貫通。語篇的學習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進行語用模仿甚至是語用創新。綜合實踐環節的重點應放在對語篇的練習、鞏固和拓展上。語篇朗讀、復述文本及續寫故事等形式能有效檢測學生對語篇的掌握度,輔導學生從語言內化、知識積累到能力發展的過度。如:有聲朗讀能有效強化學生的語感,學生通過跟讀,模仿準確的語音語調;通過教師指導朗讀,體會語篇的重音、意群及連讀等技巧;通過自讀,加深對語篇結構的理解;通過合作朗讀,彰顯語言的魅力。
3.發展性的拓展設計,延展語篇。新課程標準指出,英語閱讀教學的根本任務不僅要完成傳統閱讀教學中傳授語言知識,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任務,而且要適度深化課文的內涵和拓展課文的外延。因此,教師必須以課本語篇教學為抓手,教授適合學生的閱讀技巧及策略,并適當挖掘和拓展閱讀材料,豐厚學生的閱讀素材,培養學生的閱讀遷移能力。我們可以從兩方面著手:(1)閱讀延展,積累知識:選擇與課文語篇主題相關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拓展知識面;(2)閱讀遷移,訓練思維:選擇與課文語篇難易程度相當的讀物,指導學生嘗試使用課堂上介紹的閱讀方面進行遷移性閱讀。
小學英語高年級語篇教學的探究任重而道遠,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嘗試。對于現有的課堂現狀,我們應引以為戒。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必須時刻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以前沿的理論為指導,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目的,不斷嘗試,切實提高語篇教學效率,提升學生閱讀技能為目標,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王薔,程曉棠.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67.
[2]王強.例析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教學的有效途徑[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06.
[3]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