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摘 要】弗洛姆在《健全的社會》中首次集中地描述了消費異化這一概念,從物品的獲取方式、使用方式以及消費結果這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并對異化現象進行了揚棄。弗洛姆的消費異化理論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有助于形成正確的消費觀,為現實中的消費問題提供借鑒。
【關鍵詞】弗洛姆;消費異化;價值
在近代西方,“異化”一詞是一個非常時髦的詞匯,其大意是“脫離,被外來勢力控制,受異己力量統治,讓別人支配”,1844年,在馬克思撰寫的《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了“勞動異化”這一概念。弗洛姆在繼承馬克思“勞動異化”的基礎上,結合當代社會實際對消費異化現象特別是資本主義國家的這一現象進行了批判和分析。
一、弗洛姆消費異化理論的內容
弗洛姆認為,個體在異化的消費中,“他感覺不到自己就是他個人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行動的創造者—他只是覺得自己的行動以及結果成了他的主人。異化的個人與自身想脫離,就像它與其他人想脫離一樣。”在弗洛姆的觀念中,異化在現代工業社會中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而消費異化就是其中之一。
(一)商品取得途徑的異化
弗洛姆在《健全的社會》中指出,人們對用金錢獲得所需物品都習以為常,從不考慮為什么要通過金錢獲得物品并且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行為,但是實際上,這才是最為古怪之處。在弗洛姆看來,消費異化的一個首要原因就是將金錢看作是獲取物品的一個中介物,這將意味著改變人類傳統的認知,擁有金錢也會成為獲取勞動成果的一種方式,還有其他的自財產繼承、搶劫、詐騙等方式也將成為其中之一。異化的消費中,只是由于沒有錢,盡管他對這個物品有迫切的需要或者物品只有到了這種人手里才會實現最大的價值,他仍然與這個物品無緣;而只是擁有金錢,盡管他對于這一物品沒有足夠的了解,他仍然可以占有物品并借以炫耀自己的身份與金錢。對此,弗洛姆認為人們必定是為了維持生存的需要或者是對這一產品有著一定的理解和使用能力才去進行消費,如果自己并沒有迫切地需要它或者說對于這一物品完全沒有任何的了解而只是為了炫耀之用的話,那么他的消費方式是一種異化的脫離人性的行為,僅僅是一種占有行為。
(二)商品消費過程的異化
在弗洛姆看來,我們購買的一些東西很有可能只是一時興起,甚至是為了滿足某種虛榮心理的占有行為。而且,人們的消費也只是產品供應商以廣告的形式強加于商品的意義。產品制造者為了將自己的產品賣出去,以各種形式刺激消費者消費,其中以廣告的形式最為常見。弗洛姆認為人們在消費時,雖然消費的是實實在在的物品,但是他體驗到的卻是物品之外的由廣告賦予的意義,那么,是廣告的哪種魔力促使消費者樂意被它控制呢?弗洛姆認為,我們生活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處在各色各樣的物的包圍之中,我們對于自己所要消費的商品一無所知,僅僅是知道如何得到它,如何使用它。因此,在消費的過程中由于認知的限制,我們不可能全面的了解某一事物,而只能通過廣告來了解所要消費的商品,廣告以其誘人的信息干擾著我們對于商品的認知甚至是使用。
(三)商品消費結果的異化
弗洛姆認為,異化的消費中,對于消費者而言商品并不重要,他享受的是消費的過程,商品的使用結果如何反而不重要了,異化的消費人只想購買商品,不斷地購買走在時尚前沿中的商品,以顯示自己沒有被時尚所拋棄,“消費是通向目的即幸福的手段,但是現在,消費卻成了他自身的目的。”
不僅如此,弗洛姆認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是娛樂生活都有了異化的色彩。人們對商品的消費只是為了消費,在消費過程中他并不是積極地參與,而只是想參與一切能得到盡量多的娛樂文化等東西,只是為了參與而參與。同樣的,在消費的過程中,其消費的內容和方式都會受到操縱,人們的休閑活動被當成商品一樣經營。受異化的消費方式所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是休閑生活都在采取一種異化的方式,人們似乎有一個共同的認知:金錢可以享受到一切。
二、弗洛姆對于消除消費異化的途徑
為什么會出現消費異化這一現象,在弗洛姆看來,究其原因,其實在于人的需求,而資本主義社會工業體制更是使這種異化現象變本加厲。找到產生消費異化的原因后,我們有必要針對這些原因對消費異化現象進行揚棄。
(一)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實行改革
為了解決消費中的這一異化問題,弗洛姆對極權主義和社會主義進行了對比分析。弗洛姆認為在社會主義社會里,人是一切活動的中心,一切活動都是為了人的發展而服務,所以說實現公有制的社會主義才是弗洛姆心目中消除異化狀態的最佳途徑。那么如何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呢?在弗洛姆看來,只有進行改革,并且要在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進行全面性的改革,否則人們擺脫不了這一異化狀態。同時弗洛姆也指出,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異化狀態才會被消除。
(二)倡導“人道化”式的健康消費
弗洛姆認為美國社會正處在工業化的社會和人道化的社會兩條路選擇之中。在這一點上弗洛姆當然更傾向于美國走倡導人道化消費的人道化的社會。相對于異化的消費中只是為了金錢和身份的炫耀,人道化消費則是打破這一狀態,真正從人的內心和需求出發。現代社會中,“富二代”一詞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與這一群體相關聯的是炫富、拜金這些消極詞匯。這些炫富式消費并不是為了體驗某種實質性的需求而消費,他們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財富值,證明自己的地位。在他們進行著奢侈的異化的消費的同時,還有一部分人連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達不到。為了實現人道化的消費,為了破除占有式的病態消費實現存在式的健康消費,弗洛姆提出了“年保證收入”、重新規定消費方向、政府和消費者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等措施。
三、弗洛姆消費異化理論的現實價值
不可否認,弗洛姆消費異化理論有夸大其詞的地方。比如,消費異化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我們在消費時并不了解自己所消費的東西,如用照相機、留聲機就應該了解這一物品的工作原理。但這一看法對人的要求太高,隨著技術的進步,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人們不可能對所有的事物進行深刻了解,因此這是不現實的。
即使這樣,我們也應該看到,弗洛姆的消費異化理論對我國社會中存在的一些異化現象是極具有借鑒意義的。目前我國實行的是社會義市場經濟,而市場經濟的動力是人們對利益的追求,企業為了取得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會千方百計地想辦法吸引消費者,開發新產品。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出現了類似于弗洛姆所描述的消費異化現象。人們進行消費并非出自于消費者自覺自由的選擇,而是受到媒體的蠱惑;消費者進行消費并不是出于真實的需要,而是為了炫耀;閑暇活動不是為了修養身心,而是為了滿足“嘗試過”,“到此一游”的心理。還有最接近我們生活的“淘寶”消費,有些人沉溺于淘寶購物不可自拔,甚至無視自身的經濟狀況,這些現象或多或少的與弗洛姆的消費異化現象重疊。不僅資本主義國家,即使社會主義國家也會產生消費異化,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認為只要有貨幣的地方就會有消費異化的現象。異化現象不僅與經濟制度有關,它還直接反映著人性的弱點,如炫耀心理、求新求異、面子問題、自私心理等。面對中國社會出現的消費異化現象,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大力提倡理性消費,克服消費異化。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國進行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所以在消費這一環節絕不能脫離軌道,走向不斷地追求利潤,企業要有一種以人為本的境界,不把消費者當作是實現自己商品價值的手段,而是滿足消費者真實健康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英]弗洛姆.健全的社會[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p10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