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政合理性原則,是現代行政法的重要基本原則。為了保障行政合理性原則在現行法律實施中的有效適用,本文從行政合理性原則的概念入手,對該原則適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從應擴大該原則的適用范圍以及把握權力監控與行政裁量之間的關系這兩方面來進行建言。
關鍵字:行政合理性原則;適用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065-01
一、行政合理性原則的概念
行政合理性原則又稱行政適當原則,是指行政權的行使不僅要合乎形式的法律,而且要合乎“理性”和“公正”之公共“法理”,即“行政”必須從形式的合法,發展到合乎“法治之理性與社會公正”。另外,合理性也是現代行政法治精神的應有內涵。這里的合乎理性應理解為行政權的行使應符合立法目的、法律的一般原則以及事物發展的內部法則和規律。與此同時,行政法上行政合理性原則的確立,與政府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擴張以及人們對行政自由裁量權認識的深化,尤其是對其控制意識的加強有關。19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政府的行政職能日益得到強化,相應的政府行政自由裁量權也在不斷擴張,人們日益感受到來自它的威脅。漸漸的人們開始認識到,行政法不僅應該控制政府的羈束行為,同時也應該限制政府的自由裁量行為。正如美國行政法學家施比茨所說:“自由裁量權是行政權的核心。行政法如果不是控制自由裁量權的法,那它是什么呢?在公法中沒有不受約束的自由裁量權.絕對的和無約束的自由裁量權的觀點受到否定。為公共目的所授予的法定權力類似于信托,而不是無條件的授予。”因此,只以一個原則,即行政合法性原則,約束政府的行政行為是不夠的,行政合理性原則理應成為行政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故而,在1598年英國魯克訴下水道管理委員會案中,確立了行政合理性原則。然而,為了更好地靈活運用合理性原則保障政府權力的有效行使,我建議從以下幾點著手。
二、行政合理性原則的有效適用
(一)行政合理性原則貫穿于整個行政權力的運行過程中。
行政合理性原則是基于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存在而產生的,于是,都認為它只適用于行政自由裁量行為。其實,行政合理性原則是貫穿于整個行政權力的運行過程中的。在行政立法中,行政立法主體應當平等對待各方利害關系人,既不能對行政主體搞特殊待遇,也不能歧視行政相對人,應當平衡公益和私益之間的關系,二者之間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要使行政法律規范更具適用性,就應當廣納良言,聽取各方意見,使法律規范更具理性化和科學化的特征。行政合理性原則,不僅對自由裁量行為起作用,在規制羈束行政行為方面也有重要意義。通常羈束行政行為要求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但是,由于法律固有的滯后性和有限性不可能涵蓋行政內容的全部領域,因此,適用主體不能只按照文義解釋來理解,應當結合立法的背景和立法的宗旨去探尋法律的真正價值,只要不違背憲法精神和法律的價值取向,即可在正常判斷的基礎上作出行政行為。
其次,行政合理性原則不僅適用于行政實體內容的選擇裁量,而且適用于行政程序的選擇裁量。即行政主體在行使自由裁量權時既要注重實體內容的合理,也要注重程序上的合理。由于我國向來重實體輕程序的法律傳統,導致人們往往注重對行政實體裁量中行政合理性原則的運用,而較少關注該原則對程序裁量的運用。事實上,行政程序對于行政決定是否公正合理的價值是至關重要的,另外就行政程序本身而言,也必須體現公正、合理性的要求。
(二)理清行政合理性原則存在的理念問題。
行政合理性原則是對行政合法性原則的補充,同時也是實施行政行為的基本準則和行動指南。但是,一項基本原則能否在實踐中得到有效地適用,發揮其指導價值,進而確立和鞏固其自身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建立和完善保障該原則實施的法律機制或制度體系。實現行政合理性原則的有效適用,首先需要解決好行政合理性原則存在的理念問題。
1.權力監控與行政裁量。
行政合理性原則得以確立的理論前提,首先是基于行政裁量權的必要存在。在現代社會,隨著社會事務的迅速增加和社會關系的日益復雜化,行政機關對社會生話干預的力度明顯增強。行政方式由原來被動的消極行政、盡量少管轉變為積極主動的“服務型行政”,其范圍也不再局限于近代傳統行政的稅收與安全等領域,而是拓寬至人類“從搖籃到墳墓”生活的整個過程以及各個方面。而且,現代社會生活紛繁復雜,瞬息萬變,這都是自由裁量權存在的客觀性社會基礎。正是由于行政事務的紛繁復雜,立法者不可能在任何問題上都制定詳細的規則,特別是對于變遷迅速或新近開辟的領域,很難制定規則,而在外交、國家安全等方面甚至不宜制定規則,只能授權政府隨機應變,根據實際情況處理。行政機關行使巨大的自由裁量權力也就成為一種必然。
與行政裁量權的不可避免和日益擴張相同步,我們必須強化對此種權力的監督,因為任何權力都有被濫用的可能。對享有裁量權的行政行為而言,濫用裁量權的危險更大,必須加以監督。權力容易滋生出腐敗,絕對的、不受制約的權力將會導致絕對腐敗。所以,對行政裁量權的行使必須加以必要的限制,實施權力監控。為此,確定明晰權力監控的原則或標準就顯得更為有必要。顯然,在合法的前提下,我們更應遵循的是合理性。因為裁量權的本質屬性是判斷及其選擇,而判斷是否正當,選擇是否合理便成為行政裁量權是否正確行使的主要辨別要求,這無疑充分說明行政合理性原則應當成為對此種權力實施監控的主要原則。因此,有效適用行政合理性原則,我們應當要從權力監控的高度,對行政合理性原則正確加以定位。
總之,行政合理性原則,作為現代行政法的重要基本原則。它在我國社會的行政發展與行政法治建設過程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換言之,該原則在保障政府權力有效行使以及保護相對人權益不受侵犯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所以我們應堅定不移地堅持該原則而不使其中斷,棄置或弱化,以“合理行政”監控“行政自由”,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鞏固和保障行政合理性原則在行政法中的地位,更有效地在實踐中發揮其指導和規范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煥關、胡建淼《行政法學原理》[M],勞動人事出版社,1989年版
[2]鄭雪芹《我國行政合理性原則的反思與重構》,中南民族大學,2009年
[3]毛光烈《試論行政合理性原則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控制》[J],汕頭大學學報,1999年
作者簡介:潘超(1993-),男,漢族,江西景德鎮,單位: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研究方向:憲法與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