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原
摘要: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促使各個企業飛速發展,在企業的各項工作中,安全保衛工作對于企業的人員安全以及商業資料安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企業的安全保衛工作也是社會治安中的重要組成部門。企業的治安情況具有突發性和集中性,而且人員又非常多且分散,導致安全保衛工作難度非常大。安全保衛工作能夠直接關系到企業是否能夠安全工作和生產,因此,就一定要對企業安全保衛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對策進行良好的解決,進而使企業的安全保衛工作能夠更好的進行,保證企業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工作和生產,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企業;安全保衛工作;存在的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141-01
我國的社會和經濟在國民共同的努力下不斷進步,各個企業在這種背景下也在不斷擴展規模,而且也將過去企業內部的封閉性原則轉變為更加開放的體系,促使企業內部的流動人員逐漸增多,這對于安全保衛工作帶來了更大的難度。安全保衛工作是保障企業內部人員的安全以及商業機密不被盜取,為企業創造安全、舒適的工作和生產環境,因此,安全保衛工作對于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企業的安全保衛工作依然存在的一定的問題,想要將企業內部環境的安全系數提高上來,就一定要制定有效的措施和對策進行解決,這樣才能夠促使企業能夠在一個高度安全的環境中快速發展前進。
一、現今企業安全保衛工作所面臨的問題
第一,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體制的不斷發展進步,企業正在高速的發展中,但是在發展的同時,企業內部的人員數量也在成倍的增長,這對于企業進行安全保衛工作的難度有所增加,而且人員復雜性提高,就會有一些偷盜現象頻頻發生,這種情況對于企業健康發展有著非常嚴重的阻礙作用。第二,企業領導只關注經濟發展,對于內部的安全保衛工作不重視,這就造成了從事安全保衛工作的人員積極性不強,而且相應的薪資待遇也非常低,進而使企業的安全存在著隱患,阻礙企業良好的發展[1]。第三,企業安全保衛工作的內部有著很多矛盾,很多從事安全保衛工作的人員覺得自己的職位非常低,而且平時也沒有什么工作,導致整天無所事事,進而使企業的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二、加強企業安全保衛工作的對策
(一)不斷加強組織領導。
我國的企業在當今時代下正處于一個發展關鍵時期,怎樣才能夠保證企業健康、有序的發展進步,怎樣才能夠提高企業內部的穩定性,這些都是與企業息息相關的。所以,一定要加強組織領導,使其對企業的安全保衛工作有一個全新的認知,并明白安全保衛工作對于企業健康良好發展的重要性。提升安全保衛工作的服務水平、安全能力,而且還應該逐漸提高從事安全保衛工作人員的薪資待遇,并定期對安全保衛工作人員進行教育培訓,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還應該制定一定的身體素質鍛煉計劃,進而提升安全保衛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企業還應該對安全保衛工作的重要性進行呢全面的貫徹,對安全保衛工作中的職責進行明確,進而提高安全保衛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2]。
(二)加快規章建制的的步伐。
企業想要不斷提高安全保衛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就一定要制定良好的制度和體系,并對其進行具體的落實和實施,與此同時,對安全保衛工作的范圍進行界定,從而使安全保衛工作更加規范化。在進行制度的制定過程中,應將具體的職責進行劃分,并對責任制進行完善,進而防止企業內部總出現安全問題,將安全保衛工作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將企業的安全問題進行事前預防。
(三)加強技防設施的建設。
企業的發展促使內部的工作模式也在進行著轉變,因此,企業就應該對應用的觀念進行更換,對工作模式進行有效的調整,并在調整的過程中充分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使其更加適合企業的發展。企業在進行安全保衛工作的時候就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對各個角落進行全面的監控,并安裝防盜報警系統,進而提高企業的安全設施建設和防護能力,確保企業能夠在工作和生產的過程中處在一個非常安全的環境之中[3]。
結語:對于企業來說,安全保衛工作是非常關鍵的,在平時工作的時候,安全保衛工作能夠為全體工作人員創造非常安全的工作和生產環境,在企業休息的時候;安全保衛工作能夠保證企業內部資料和信息不會被人偷取,防止社會人員進入企業,為企業提供非常安全的環境和條件。但是企業想要提高安全保衛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就一定要將存在的問題加以解決,對從事安全保衛工作的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和教育,提高他們的素質和文化水平,對身體素質也應進行定期的檢查,這樣才能夠切實保證企業一直處在一個非常安全的環境之中,為企業的生產和工作提供重要的安全保證。
參考文獻:
[1]范楚寧.新時期企業保衛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11(07):111-112.
[2]李鵬.淺談如何做好企業的治安保衛工作[J].現代商業.2011(14):123-124.
[3]塔宏偉.淺談企業保衛工作面臨的新課題及對策[J].才智.2011(20):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