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才 張丹風 任雅嫻 杜曉聰 鐘瑩



摘要:本文研究鄂西恩施自治州巴東縣莊屋頂村畜牧業發展狀況,介紹當地的地理背景、養殖條件、資金、市場、土地產權、利潤等方面,希望能為其它地區發展畜牧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鄂西恩施;畜牧業
中圖分類號:F32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145-01
一、發展畜牧業的大環境
(一)地理環境適合畜牧業。
莊屋頂村位于恩施最西部,西接重慶市巫山縣,北臨神農架。莊屋頂村是典型的山地地形,土地貧瘠,唯有少數兩山之間平坦土地可耕種。山地海拔均在1700米以上,山勢陡峭,難以形成大規模的草場。四季氣候變化顯著,夏涼冬寒,典型山地氣候。羊、牛對地形適應性強,具備發展養殖的地理條件。
(二)大量農村人口進城使得大量荒山、草地集中成為可能。
傳統農村的所有資源都被分割成小塊,無法集中資源進行大規模養殖。伴隨城市化進行,農村人口進入城市,農村出現大量荒蕪的山地、草地,使得承租土地成為可能。
圖1
二、畜牧業規模化趨勢明顯
通過對村里村民的實地調查,發現有許多家庭都是傳統的農業和畜牧業并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出現了幾位專門以畜牧業為產業的戶主,畜牧業頗有規模,以師昌民為代表的“兄弟養殖合作社”為其中典型,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絕大多數人在從事傳統農業之時仍然將畜牧業作為副業。徐宗山、馬明虎、師昌民、師常華是養殖專業戶,完全脫離傳統的農業,師昌民、師常華兄弟建立了合作社形式的農業企業。
養殖對象以牛羊為主,尤其是羊最少得有10只,最多的兄弟養殖合作社多達683只,在高海拔地區這個數目很難得,兄弟養殖合作社可算作一個小型農場。以農業為主要業務的家庭的養殖數量與專業養殖戶的養殖數量相比懸殊很大,羊的懸殊在68.3倍,牛的懸殊在15.5倍,這是因為牛的養殖周期于羊的周期,養殖成本高于羊的成本,以及草場承載力有限。
三、專業養殖戶占有大面積的山地草地
傳統的以畜牧業為副業的家庭的養殖場所是自家的自留山、自留地。養殖專業戶租賃大量的荒地荒山,集中起來形成很大的養殖區域集中養殖,場地面積多大1500畝以上,其中兄弟養殖合作社達到2700畝,相當于一個中型農場規模。由于規模大,完全可以脫離農業進行純粹的畜牧業生產經營與管理。
四、財務籌資運用債務杠桿
圖2
辦理規模化的農場需要大量資金。前期資金積累不足讓籌辦過程充滿風險,所以不得不舉債融資。非專職養殖戶養殖數量少,不需要舉債。專職養殖戶不得不籌借大量資金。兄弟專業養殖合作社一半財務資金靠舉債籌集。其初期資金構成如圖2。
五、政府提供養殖技術支持和免稅
兄弟專業養殖合作社建立后,政府部門提供技術支持,免費給予檢疫。衛生部門上門提供疾病預防和疫苗服務。由于初期沒有及時注意衛生防疫,養殖養殖損耗率達70%,打疫苗之后損耗率降到10%,極大地保障了養殖的安全,從源頭上確保產品健康。
政府為了扶持年輕人創業,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給予免稅支持,減輕成本負擔,凈利潤提高,家庭收入增長,對畜牧業發展是很大的激勵。
六、銷售渠道單一且不穩定
商品靠市場得以流通和存活。兄弟養殖合作社畜牧產品的銷售依賴熟人主動上門重復購買,缺乏主動開拓市場的意圖,僅滿足巴東和巫山近距離市場。顧客主要集中在逢年過節時段上門購買。一旦顧客的經濟水平下降或者消費欲望萎縮,大量產品積壓滯銷,財產損失很大。在信息化時代,若不利用現代化手段擴大銷售網絡,吸引大量潛在客戶,多元化銷售渠道,兄弟養殖合作社的盈利能力不會增強。建立現代化的銷售網絡,維持穩定的客戶群,對合作社很關鍵。
七、土地產權關系不穩定使養殖風險仍然存在
中國農村土地是集體所有制,個人不具有土地的所有權,農民個人只有土地的使用權。合作社租賃的土地是土地使用權,使用權的期限有限,而且合作社租賃土地沒有訂立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未來出租人隨時可能收回出租的土地,屆時承租人將不能主張自己的權利。所以,合作社要想辦法使土地的使用權期限盡可能延期,并且以合同形式確定權利,否則養殖事業隨時都會半途而廢。
八、利潤空間受產業發展模式影響大
兄弟專業養殖合作社主要依靠綠色放養,主要特色是綠色無污染。這種粗放的經營管理模式簡單、成本低,以家庭為單位就可經營,只需要投入土地租金費用、種羊成本,無稅收費用負擔,人力資源無需成本支出,估算每年收入結余15萬元以上,在當地算富裕之家。但是,相比肉制品加工產業,利潤顯得很小。就單純賣羊而言,市場價格波動不大且不高。通過圖3的對比可知,若進一步加工賣羊肉,羊肉每單位價格比單純賣羊單位價格高三倍以上,可見精加工后的利潤空間之大。
圖3
結語:
從前山地畜牧業只是農業的補充,顯得微不足道,現在畜牧業在農村中地位得到提高。發展畜牧業能調整農村經濟結構,豐富農村生活,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但是在山區農村發展畜牧業會受到很多因素制約,比如土地產權問題、啟動資金不足、產品銷售市場受限、無法發展深加工等等。這些困難需要相關部門幫助解決,例如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投資肉產品加工產業等,同時農民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畜牧業發展的現代模式。
特別說明:本文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創新教育計劃資助。
作者簡介:
徐宗才,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研究生。
張丹風,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研究生。
任雅嫻,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研究生。
杜曉聰,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研究生。
鐘瑩,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