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哲學作為一門愛智慧的學說,世世代代被人們所討論和訴說。而每一個人也都在講述自己的哲學,演繹自己的哲學觀。本文就自己的哲學觀做簡單闡述。
關鍵詞:哲學觀;理性
中圖分類號:G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154-01
從古到今,每個人都在不斷訴說著哲學,闡釋著自己形形色色的哲學觀。從前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到黑格爾的“哲學,可以定義為對于事物的思維著的考察。”到了馬克思那里,“哲學不是叫人信仰它的結論,而是要你思考。”到了近代著名哲學家海德格爾那里,他說:“哲學是某種決定著人的生存的東西”。直到現(xiàn)代,北京大學教授胡軍認為,“哲學, 是指導人們生活的藝術或智慧。”
回溯歷史,這看似形形色色的哲學觀中,卻向人們彰顯著相似的哲學觀:哲學旨在闡釋深層智慧,在于引發(fā)人的反思,開啟智慧去探索終極關懷和人生目的。我所認為的哲學就是如此,通過研究闡釋深層智慧;批判常識,引導人的心靈,從而詩人意識到自己智慧的本性;而后著眼于終極目的,反思自己,謀求生存從而有智慧的生存。
哲學,乃人所特有,它的起源與人息息相關。與動物不同,人是一種具有理性的動物,具有精神性。理性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擁有從有限追尋無限的能力。因此更具理性,具有追問的本性。恰如,為什么一個事物可以追尋到另一個食物?它們最終是否有個最終的本根?萬物都有一個源頭嗎?人從活著那一刻起,便不斷的開始追問,他們追尋個別的、局部的事物,無限的整體的事物;他們追問對象的事物;也追問自己反思的對象;他們追問經(jīng)驗的事物,也尋求超驗的知識……總而言之,他們追問的目標是:有關自身生存的終極關懷;對于萬物的深層關切,這無疑都體現(xiàn)了人的智慧。然而,人常常不能意識到自己有智慧,因而也就很難去追尋智慧。但是,哲學給我們了一個契機,通過哲學,人們意識到了自己的智慧,而且擁有大智慧。因而,從起源上,哲學起源于人無用之用的發(fā)問,并通過闡釋深層智慧,引導人去反思自我追尋終極依托病謀求生存。
既然哲學立足從終極目的去研究人的生存,那它必定有其自身特定的研究對象。人類經(jīng)常發(fā)問:我該如何生存?怎么活著才有意義?我們該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生存呢?我該如何正確處理我和他人,和社會,和自然地關系呢?過去,現(xiàn)在,未來又會怎樣呢等等一些問題。這些費解的問題都是哲學需要給予我們答案的。從這個角度看,哲學向我們闡釋著:本體論,認識論和價值論。本體論,從更根本上解釋世界人生的本來面目,比如世界的起源,世界的組成要素,事物的共性等,讓人們走出“山洞”,看到真正的世界,看到終極存在,認識本真。認識論,主要解決我們的可知范圍。世界本來有多種可能狀態(tài),我們能認識什么?能認識多少?我們認識的是真正的實物嗎?哲學中的唯理論,經(jīng)驗論,康德實踐理性批判等都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方向。價值論,主要涉及美學和宗教學,它從總體上解釋人生理想中的狀態(tài),他人們?nèi)グl(fā)現(xiàn)美,認識美,獲得更具有價值性與合理性。
從很大意義上看,哲學無疑在引導我們的人生,具有非凡的目的。哲學,通過確立和論證人生世界宇宙社會之間關系處理的應有原則和根本理念,為人類的生存提供指導。哲學構建系統(tǒng)的價值體系,將不同的原則應用于人的生活之中。同時,將具體的體系為標準去批判人類的價值生活,趨近理想狀態(tài)。人總是生活在既定的社會體系中,有時難免不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因此需要再審視、觀察。馬可勒留的《沉思錄》,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康德的三大批判無一不說明哲學就在于不斷的反思,發(fā)現(xiàn)。從無到有的創(chuàng)新,改造舊體制,建設新體制無一不需要反思中揚棄與提高。
從哲學的起源,研究對象,研究目的中我們看到了哲學的重大意義。哲學,作為人類生存智慧的結晶,是時代精神的升華,從托馬斯到黑格爾再到羅素,哲學體系不斷深化,意義也彰顯。首先,對于個人而言,哲學促進了人的覺解。現(xiàn)代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講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哲學就是不斷提升我們的境界,讓我們不斷的從功利的人走向賢明的人,在逐步趨近于圣人。讓人不斷從獸性超越到神性,不斷走向完善,走向全面發(fā)展的人。其次,對于社會而言,哲學不斷促進著社會完善。哲學,通過為社會提供一些系統(tǒng)化的價值體系。當然,哲學無疑也起著規(guī)范科學發(fā)展的作用。它通過為國民,社會和人文科學提供一般性的理論理念,整體狀況,為規(guī)范它們的發(fā)展也指明了道路。
哲學先哲蘇格拉底早向我們闡明“不經(jīng)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過”。對于一個具有理性,生活清醒自明的人來說,生活中不可能沒有哲學的。哲學能讓我們在思考中沉淀自己,反思中超越自己,批判中提升自己。哲學讓我們在茫茫無知的人生中發(fā)現(xiàn)智慧,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找回清醒,在消極失望中重獲新生。總之,哲學帶給我們的太多,它是生命之光,生存之魂。
參考文獻:
[1] 馬捷莎. 關于“哲學是什么”的斷想[J]. 黑龍江社會科學. 2005(02)
[2] 龔時中. 哲學是科學嗎——兼論哲學是什么和什么是哲學[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2004(02)
[3]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d53360102f3hb.html) - 什么是哲學?_李銀河_新浪博客
作者簡介:程慧中(1992.3-),女,湖北十堰人,碩士研究生,湖北大學哲學學院,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