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論文旨在探討民族元素在現代首飾中的運用,通過描述對民族元素的了解和學習,嘗試打破民族元素在現代首飾設計思維中的局限性,說明其僅僅出現在民族部落中是不夠的,更應融合于現代首飾設計中,以此來探索民族元素在現代首飾中盡可能體現出的質感、魅力以及人文氣息。在現代首飾設計中,廣泛、大膽而合理運用民族元素,并加以創新發展,使其與現代社會審美趨勢融為一體,在藝術價值之外創造更多接地氣的商業價值。
關鍵詞:傣族;銀飾;融合;表現原則
中圖分類號:TS93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219-02
一、現代首飾的發展及其內涵
當今社會,資源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快,世界格局也變得更加多元化。在這種大環境下,各種藝術形式開始相互交融、相互滲透,從而形成了這個時代所特有的藝術特點。首飾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也不斷的變化著,演繹著,爭取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榮獲一席之地。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價值觀和審美觀日益成熟,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充分認識到中國特色文化的可貴,從事首飾設計的設計師也漸漸地從起初簡單的模仿逐步創新,從而使現代首飾藝術突破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從而獨具自身的文化特色,達到最終不僅具有形式美同時又包含內容美的最高境界。未來的首飾發展趨勢更應該在此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嘗試從少數民族的文化中汲取靈感并將少數民族元素融入設計過程中,開闊設計思路,設計出更多富含中國文化的首飾贏的世界市場的關注。
首飾廣義上是指與服裝或人體相配的各種附加物或替代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狹義上來說,首飾在古代通常用來指男女頭上佩戴的飾品,而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則一般專指女人的飾物,例如:手鐲、戒指等。現代首飾設計風格各種各樣,可稱得上是琳瑯滿目,足以讓人眼花繚亂,大致可分為自然風格、簡約風格、品牌風格、民族風格和中國風格等五大類型。其設計主題更是各不相同,不僅僅只是現代,前衛的設計理念,偶然間時代末的那份懷舊也時常贏的眾多設計師的眷顧。
二、民族的首飾文化及其藝術特色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他們分別居住在不同的自然環境里,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孕育了自己獨特而光輝燦爛的文化,有著不同的生活風俗與傳統文化,講著不同的語言,每個民族甚至每個支系內部由于居住環境的不同都存在著差異,幾乎是一村一寨都自成風格,有些民族的支系稱謂竟多達上百種。正是因為這些因素的影響,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才得以如此悠久,如此多元,如此燦爛,進而造就了少數民族首飾藝術百花競放之勢,享有“衣冠王國”之美譽。
中華民族是一個多元統一體,各少數民族各具藝術特色,苗族的銀冠富麗堂皇;瑤族的“鵝冠”雅致大方;彝族的“鵝冠帽”清麗秀美;滿族的“兩把頭”高貴端莊。各少數民族以不同的材質表現著其獨特的藝術特色,山地民族獨龍,阿昌喜用竹、藤作飾;海濱民族高山族則以貝珠為貴,一件衣服可鑲貝三至四萬顆;藏族、蒙古族尤其愛好寶石。①
少數民族的首飾文化燦爛奪目,除了款式上的千變萬化,裝飾形式上更是豐富多彩。少數民族的首飾文化以愛情象征、崇尚自然、時尚之源為三大特色,主要分為頭飾、項飾、胸飾、背飾、支飾、腰飾幾大類,而論起材質,則多佩戴銀飾。苗族的銀飾在各個民族的銀飾之風中可謂是首屈一指,堪稱為一個被銀光包裹著的民族,一個盛裝的苗族婦女,全身銀飾可重達二三十斤。以苗族婦女的頭飾為例,她們的頭飾式樣繁多且別具風格,有的甚至高達尺余,主要分為銀角、銀扇、銀帽、銀插針、銀童帽飾等等。銀角兩角分叉,主紋通常為二龍戲珠形象,佩戴時要在銀角兩端插上白雞羽,白雞羽在風中搖曳,彰顯銀角的高聳、巍峨的同時又兼有輕盈飄逸之美。僅僅銀角之美已讓人贊嘆不已,作為苗族盛裝的銀帽更是滿頭珠翠,雍容華貴,世間簡直沒有一個詞語可以完全形容其自身的光彩,每件盛裝都凝聚了她們的聰明和智慧。
三、民族首飾與現代首飾的融合與思考
在科技如此日新月異的今天,傳統的少數民族首飾以其自身獨一無二精美的做工躋身于世界市場競爭中,并且憑借自身特色與豐富的文化內涵蹦發出了鮮活的生命力,成為了最具有極高收藏價值的藝術品之一。與現代批量機械生產的首飾相比,少數民族的首飾承載了中國各個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折射了中國不同地區少數民族的價值觀和審美觀;留存了中國傳統少數民族的鍛造歷史和冶煉技術。如此精美的首飾在幫助我們了解中國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并且為我們進一步保護、發掘并整理這些漸漸消失的工藝的同時卻因手工藝人生活的艱辛與手工藝的失傳逐步退出歷史的舞臺。
少數民族的首飾設計中充滿了具有古老民族特色傳統的主題元素,無論是造型、材質,還是色彩、圖案或者是其象征性都極具民族特色,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韻味。雖然近幾年處在我國首飾業的快速發展時期,但在市場競爭卻不顯優勢。首先是因為眾多具有少數民族元素的首飾因其復雜的做工和所需的精湛的技藝無法批量機械生產,多樣的款式與豐富的圖案無法有效運用于現代首飾設計中,從而失去了一部分市場競爭的優勢;其次則是因為現代首飾設計存在著與少數民族首飾截然相反的問題,即:設計風格單一,抄襲現象嚴重,缺乏文化內涵等。通過市場調研不難發現,現代首飾市場充斥著大量的雷同作品,引領并主導消費市場的依舊是那幾個流行多年的商業款式,其中一方面是因為一部分規模相對而言比較小的首飾公司為了降低首飾的設計成本而直接盜用其他公司的設計成果導致了首飾市場的亂象叢生;另一方面是因為一些首飾設計師不能有效的汲取少數民族的優秀圖案紋樣,只是從現有的首飾作品中大量的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進行首飾的再創造,導致了現代首飾的形似而沒有神韻。
目前,市場上的首飾行業都在竭力打造自己獨特的品牌,國外珠寶首飾企業紛紛來搶占中國市場,如何從中國少數民族首飾中找到與時代結合的閃光點,利用少數民族文化中的精華去開發新的市場也就是真正再設計的過程。②中國少數民族眾多,生活習俗與傳統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在首飾材質、佩戴方式以及樣式造型、圖案紋樣等方面均烙有民族特色的烙印。在現代首飾設計中,應改將從少數民族中汲取出來的這些主題元素穿插于現代首飾設計輪廓中,并注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精髓,力求體現出人性的回歸,展現出濃郁的民族氣息和少數民族純真自然的美。使現代首飾更貼近生活,而不帶有任何矯飾和浮華的色彩。民族的即世界的,世界的即民族的。
四、民族首飾在現代首飾中的表現原則
堅持本土化是探索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內涵本質的精髓。現代首飾設計應從傳統文化與自己的個性之中尋找新的的碰撞點,從而形成自己的設計風格,在設計過程的在創造中,致力于渲染地域的民族優勢,強調少數民族特色的元素,從不同民族的藝術特色、銀飾款式、圖案裝飾中尋找素材,表達出與現代市場首飾截然不同的獨特性,以奇致勝。當今市場競爭如此激烈,只有堅持本土化,加入民族元素的首飾才能在世界一體化的首飾市場中獨樹一幟,成為首飾市場中永不褪色的潮流。
堅持簡約化是現代許多設計師所追求的,作為21世紀的設計師,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從傳統中汲取美,將少數民族文化元素有舍取的運用于現代首飾設計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全部的照搬、照抄,充分考慮與市場需求相關的文化要素來進行創意構思,以簡為美,不過分裝飾。
設計是為市場服務的,一切設計都需要有消費者的參與,沒有市場的設計是沒有意義的,沒有消費者設計是失敗的設計,市場永遠都是衡量設計成敗的度量衡。現代首飾設計面臨的問題也正是面向市場,以市場的需求為切入點,以滿足不同消費特征為設計目標。③少數民族首飾雖獨具特色,但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首飾設計還應考慮市場成本以及制作時間,做到獨具特色的同時也滿足利益最大化的市場規則。科學理性的設計觀念是做好首飾設計的前提,少數民族特色元素在首飾中的運用不是落伍的表現,但是要學會合理有效運用。時尚高雅的首飾設計也不往往是千篇一律,同樣同一類的首飾也不意味著就只能是一個風格,總而言之,設計要面向市場,設計思路要開闊,不做完全藝術家的設計師,但設計作品要具有藝術性。
結論
現代首飾設計理念所產生的時尚潮流已經不僅僅簡單的指外觀形式上的美,更加更注重的是本土的內涵。少數民族文化作為我們開啟中華民族文化之謎的一把鑰匙,其自身的璀璨奪目已使人贊嘆不已,不僅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光斑,更是現代首飾設計的素材庫,在現代首飾設計中扮演者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少數民族元素在現代首飾設計中的發展前景顯得較為樂觀。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分析、研究少數民族首飾的藝術特色,去探尋蘊藏在華麗盛裝下的精華之處,在此希望這些見解可以為我國特色首飾走向世界盡一份綿薄之力。
注釋:
①徐占餛:《中國少數民族首飾文化的五大特色》,《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2,29(2),第99頁。
②趙洪剛:《隨性中的現代首飾》,《中國寶石》,2003,(4),第111頁。
③孫仲鳴:《首飾商業設計與首飾藝術設計縱橫談》,《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00,2(2),第23頁。
參考文獻:
[1]王伯敏:《中國少數民族美術史》,福建美術出版社,1995.03。
[2]毛艷:《中國少數民族藝術研究史(1990-1949)》,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08。
[3]韋榮慧:《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紡織工業出版社,1992,09。
[4]徐占餛:《中國少數民族首飾文化的五大特色》,《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2,29(2)。
[5]孫仲鳴:《首飾商業設計與首飾藝術設計縱橫談》,《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00,2(2)。
[6]趙洪剛:《隨性中的現代首飾》,《中國寶石》,2003,(4)。
作者簡介:梁蕊(1992.01-),女,民族:漢,籍貫:山東德州,學歷:在校研究生,單位:山東藝術學院,研究方向:裝飾藝術綜合材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