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和諧思想,挖掘開發這些寶貝的和諧思想,對于我們當前建構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濰坊風箏作為中國風箏主要產地之一。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風箏以造型精致、色彩逼真、色彩艷麗、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而著稱于世。它就是民間文化的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國濰坊地區民間生活中的民俗文化,蘊涵著豐厚的文化內涵。
關鍵字:傳統藝術;人文和諧;天人合一
中圖分類號:J1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227-01
濰坊風箏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并不是材料、造型、技術的簡單拼湊,而是一種充滿文化意義的藝術形式,綜合了自然、歷史、人文、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它是我們文化的一種載體,其形象深深地傳達了民族文化的內涵,并成為文化意義的媒介。
千百年來,濰坊一帶的人民一直保持著做風箏、放風箏和賽風箏的習俗。歷代風箏藝人大膽嘗試,不斷創新,逐步完善了風箏的制作技藝,使濰坊風箏在造型結構、繪畫色彩的傳統技法運用上,呈現出獨特的地方風格,并且至今濰坊出現了以木版年畫風格為主的楊家埠風箏和以濰縣扎彩老藝人及喜愛繪畫的文人雅士為主的老濰縣風箏兩大流派。兩大流派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產生出各具特色的風箏世家。
一、和為貴:人際關系和諧的思想
在人與人的關系上,中國傳統和諧思想主張“和為貴”,寬和處世,從而創造人際和諧的社會環境。
濰坊風箏可以說是民間藝術中最為純真、古樸的藝術,它真正的反映社會中廣大的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理想和追求。濰坊風箏的繪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歷史人物、神話人物、戲劇人物等,制作者對其的刻畫是對這些寄托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應該珍惜當下得到的生活,是一種文化的一種載體。濰坊風箏作為一種傳統文化,是一種文化的沉淀,是廣大人們認可并且在社會的發展中所改造創新,有著很強大的包容性。一種文化之所以被傳承,這是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體現。
二、濰坊風箏繪畫中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的思想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中國傳統思想主張“天人合一”,強調人類應當認識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
濰坊為什么會成為風箏之鄉呢?濰坊的地理自然環境為“濰坊風箏藝術”發展創造了特定的自然因素。濰坊地處山東半島中部的“魯中平原”,“魯中平原”又地處膠東半島丘陵和魯沂山脈的中間;“魯中平原”南北面向廣闊的渤海和黃海;半島性氣候和渤海、黃海的季風給“魯中平原”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風道,造就了“魯中平原”這個良好的風箏放飛場地。大自然賦予了“濰坊風箏”得以長久發展的自然地理條件,這是濰坊特定區域環境發展風箏的自然因素。一種文化的存在,特別是經過歷史的洗禮,與特定的自然環境是密不可分的!
對于神秘的大自然,人們即恐懼又渴望探索?人們把自然給予我們的事物會賦予某種涵義,表達對自然的崇拜及尊重。
從色彩色彩上,人民在風箏的制作上用色大膽,鮮亮。如龍頭蜈蚣風箏,作為濰坊中較為知名的一種,其色彩以大紅大綠為主。色彩追求鮮紅而熱烈,且以大紅為主色。綠色為輔,在細部以群青和嫩黃、朱紅等顏色構成了對比強烈豐富多彩的色調,整個的紅色龍神,加之鮮綠的龍須。有一種強烈的對比意識,正是在這種對比的環境中迸發出勃勃的創作和生命力。色彩來源于大自然,而這種搭配更是來源于大自然。正是我們和大自然的這種和諧相處模式,我們利用大自然更尊重大自然。人民對大自然的熱愛滿滿的從風箏的種類中可以看出來,如有鳥形風箏、蟲形風箏等,色彩依舊那樣的奪目。造型富有強烈的視覺 沖擊力,完全體現了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思想,把中國文化與中國傳統結合在一起,讓人們深深的了解到和與自熱的和諧相處,深深的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三、神形合一:個體身心和諧的思想
個體身心的和諧,在中國古代,也稱人的神形合一,主要是指人生在世,要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態,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人格,以實現個人身心的和諧。在濰坊風箏中,百姓能把耳熟能詳的故事傳說記錄在濰坊風箏上。可見山東濰坊的歷史文化底蘊的深厚,和人們的良好心態,他們愿意信仰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風箏藝人提供了充分想想象的空間,也為他們抒發內心情感傳達美好愿望提供了載體。值得—提的是風箏中無論哪種題材都被藝人們通過象征寓意、寄情等手法賦予了各種吉祥的涵義即使是帶有悲劇色彩的神話傳說像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許仙與白蛇等風箏風箏作品也往往拋開原有的悲劇成分,突出其幸福美好的一面。在繪畫的內容上一是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中想象的動物,如:“麒麟”“翼龍”等。二是真實存在的動物。如;“燕子”“金魚”等。大量的動物題材特別是前一類,在一定的程度上與動物崇拜有一定的關系。濰坊很有名的“龍頭蜈蚣”風箏。龍為頭,蜈蚣身體做腰節,構成龍的風箏。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中國人民歷來把龍視為職高為上的神靈,而蜈蚣在濰坊民間的傳說是龍的子孫。制作者能把其二相結合,這與當地人的思想信仰體系相符合。后一類則是人們最求吉祥如意的傳統文化心理。人們還賦予了現實中的各種動物不同的吉祥寓意。!這種 個體身心和諧的思想,在當今社會又有幾個能做到?我們應該俯下身來認真的反思,在如此浮躁的社會我們所追逐的使我們自己內心所要的東西嗎?身心的和諧我們又該從何談起呢?
四、協和萬邦:民族關系、國家關系和諧的思想
在處理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上,中國傳統和諧思想主張“協和”而非“征服”,即在平等基礎上,和平共處、親善和睦。濰坊風箏中一些文人學士會把教育意義的故事及愛國人士運用國畫的形式的繪入其中,對增強歷史文化的學習和民族凝聚力有很大的提升。
總之,在建立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和諧、個人內心和諧以及國家民族關系的和諧方面,中國傳統文化中包涵著非常豐富的思想內容,這些思想雖然有其時代的局限性,但只要我們堅持在批判中繼承、在繼承中創新,就一定能使其進一步發揚光大,對我們當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積極有益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陳鼓應.老子注釋及評介[M].北京:中華書局,1984.
[2]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史志篡編委員會. 寒亭區志 [M] 齊魯書社,1992
[3]宋希煥. 風箏 [M] 山東友誼出版社,1990
作者簡介:李艷艷(1989.08-),女,漢族,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人,貴州師范大學2014級藝術學理論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