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敏
摘要:九年級數學復習,由于時間緊內容多且無新意,學生容易失去興趣。如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復習效益呢? 本文就此探討一些方法。
關鍵詞:自覺進入角色;備好課;少教多學;指導;信息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263-01
一、規定目標,促使學生自覺進入角色
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抄,老師問、學生答。講聽寫抄問答應該是許多教師上課的概括。復習基礎知識時,如果采取教師羅列知識點,提煉方法和技巧,勢必會造成學生等靠的習慣。教師泛泛而談,學生掌握也不牢靠。教師應讓學生先做練習,通過練習,讓學生羅列知識點,總結解題方法和技巧,促使學生自覺進入復習角色。開始時學生可不習慣,教師要加強示范引導,教會學生串線的方法,經過幾次嘗試之后,學生自己總結的可能比教師羅列的還更全面,更完備。課堂上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在探究中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備好課,不片面追求復習進度
教師備課時要善于串聯知識,將有共性的,或者同類型的知識通過類比,或者引申變式,融為一體。教師應當宏觀調控節奏,講解應當做到詳略得當,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備好每一堂課,做到有的放矢。
1.備課中應當發揮集體的力量,將集體備課與合作備課與個人鉆研相結合。讓所備課能真正能指導本班的實際教學。教師應當先把要講的和學生要練習的例題和習題先做 一遍,再看學生目標練習中集中的問題,明確課堂引導的重點。
2、選題精典,以少勝多
初三數學復習中不能大搞題海戰術。教師應將知識要點復習到位,思維方法,解題技能訓練到位,少做幾個題又何妨。講得多練得多還不如教會學生重點掌握幾種典型題型還實用。
三、提高上課藝術,采用“少教多學”
“少教”就是精心設計每課的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教師的精心引導下,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覺得“有勁”,于是產生“憤”與“悱”之情,從而津津有味地與教師一起“探索”、“研究”。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發現”,學會了知識。這種“少教”即“精教”、“精講”。教師是全課的主導者、組織者、指揮者,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努力摘到蘋果,嘗到成功的喜悅。“少教”不是越少講越好,而是講在關鍵處,力用在刀刃上。關鍵部位要講深講透,使學生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懂知識產生的背景,應用范疇,與它相近知識的區別和聯系。
“多學”是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多種多樣的練習中,幫助學生通過各種練習學懂、學會、學透各種知識。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不斷領悟的過程。只有通過多次的基本練習,得到初步掌握;再通過拓寬,加深達到“舉一反三”;然后通過變型練習,達到觸類旁通。真正起到學者無心,教者有意,潛移默化的作用。
“少教多學”能使學生學得懂、學得會,學得好,學得快,教師把問題當堂解決,使學生懂得怎么學。這種師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思想值得提倡推廣。“少教多學”要取得成功,需要“兩高”的前提,第一是教學質量,第二是學習質量。教師會教善教與否決定教學質量,而學生的厭學、不學或者求知若渴則影響學習效果,彼此互為因果。 “少教”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一定要比“多教”的高。 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上課必須體現‘三為主原則,精講精練。教學上應在精上下功夫(精講﹑精練﹑精心選題);在點字上做文章(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落實知識點);在能字上下大力氣(計算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搜集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遷移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書面表達的能力等等)。
在以學生為本的課堂里,讓學生主動去探求知識,既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也解放他們的個性。莘莘學子從中學到的絕對比教科書的圈定內容還要寬廣和精深。多學的不僅是知識的認知,還有動手能力、獨立思考、團隊的協作、個人信心的培養,都對學生大有裨益。
四、實施學法指導
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復習,教會學生自主復習合作復習,變被動復習為主動復習。讓學生手﹑眼﹑口﹑耳﹑腦并用。在學習掌握知識的同時,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如何實施學法指導呢?我認為:一是要體現學法的科學性(適合青少年的認知規律),適應性(一種學法能遷移到解決同一問題,而非只能解決某一具體問題),易記性,可操作性;二是要把學法指導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做到有計劃;有次序地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規律;三是要輔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去創新.這樣,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不斷激發學生的復習興趣,使之掌握知識的同時,智力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高.四是要培養學生嚴謹治學的習慣:教學中我們發現一些好學生往往不拘細節,復雜的題目做得好,簡單的題目會犯一些低級錯誤。這些同學平時遇到計算量大的題目往往不去認真驗算,養成等答案的習慣。考試時一旦非得自己動手就會心慌出錯。而且,有時為了增大課堂容量,我們重分析過程而輕視了對書面表達能力的訓練,學生看得懂也聽得懂,但一旦讓他自己操作又不知如何下手。證明題表述不嚴謹——跨大步的現象非常嚴重,考試時勢必會吃虧。教會學生平時養成嚴謹認真負責的習慣,也是教會學生學會自己對自己付責任的一種行為表現。
五、樹立信息意識,盤活資料
一位名人說過:要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教師的博學多才才能引導學生到達成功的彼岸。作為我們工作在第一線的初三數學教師,一定要充分調動起自己的聽覺功能,視覺功能。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信息眼,信息耳,樹立信息意識,密切關注現代傳媒中的有關聯考的最新信息,充分利用學生手中的資料,研究各種教輔讀物和報刊雜志上的新題型,結合教研會的精神,把握考題的新動向。教師要關注新聞熱點,從中編撰一些應用題和探索性問題進行針對性訓練,它可以減少學生對中考題的陌生感、新奇感。從而有效地克服學生考試怯場的心理……道聽途說不足為憑,但來自權威人士,權威部門的信息和觀點,決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一定要加以認真研究,最好轉化為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編選一些合適的題目進行適應性訓練和針對性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在初三數學復習中有的放矢,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閉目塞聽,抱著老本本復習,只能會事倍功半,誤人子弟。
復習不是將舊知識簡單的羅列,而是將以往的知識進行新的運用,讓其記憶更加牢固,運用更加靈活。九年級數學教師面臨中考的壓力,應使用高效的復習方法讓學生獲取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