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轉型最大阻力是過去形成的‘路徑依賴。應該說,轉型最大的障礙是人和體系,尤其是在已經對大規模增長的傳統路徑有了依賴的前提下。當時,在我們核心的管理團隊里存在很多分歧,甚至在2014年春節后,有管理層公開提出質疑,認為轉型的戰略方向存在問題。在此過程中,溝通是最重要的,大家要求同,并且允許存異,當無法求同時,甚至需要進行大規模的人事調整。我們當時就調整了約三分之一的核心管理層?!?/p>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
“我們用投資的方法避免了小米成為一個大公司。我們的生態鏈產品是怎么做的?比如想做插線板,我就在全世界找最牛的人,說服你來創業,我投資占小股、你占大股,你的產品達到小米要求,我幫你進入小米渠道。我們這種方法投資了55家公司,換在大公司其實就是55個部門,這55家公司只有170人在管理。如果我要搞五六十個部門,就會累死人,我得把他們全部變成老板,所以小米是一支艦隊。像現在做得比較大的,華米,世界第二的智能穿戴設備商,做平衡車的納恩博世界第一,紫米做充電寶也是世界第一,都是在兩三年成了巨大的規模。采用這個模式是因為我不想變成大公司,大公司效率低下。首先你成功,接著是我們小米的成功,進入100個行業、激活100個行業。”
——小米科技CEO雷軍
“保持定力是一種深刻的經營哲學。華為28年只對準通信領域一個城墻口沖鋒,密集炮火、飽和攻擊、持之以恒,就是保持定力的典范。但是,保持定力絕不像詩歌中說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那樣浪漫,需要抵制各種誘惑、頂住業績壓力甚至犧牲短期利益。而這需要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作為支撐,需要股東、董事會、管理層等深刻洞察銀行的經營規律,不汲汲于短期的繁華,也不戚戚于暫時的困難,才能真正做到‘面對風雨,不動如山。”
——平安銀行行長邵平
“包括我自己在內的許多人都覺得國企改革似乎進展得太慢。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國企改革提出的由國有資本代表機關直接管企業、管人、管事、管資產轉向管資本為主,設立若干資本經營公司對原有的國有企業作為投資主體掌握股權。而政府的管理機構要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這個問題在認識上還有不同,比如有些熟人是在國企部門的,他們就認為管人、管事、管資產還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情況之下,作為現代公司制度的核心,公司治理怎么能夠建立起來呢?所以,首先要在認識問題上求得統一和共識,這恐怕是能夠邁開步子往前走的一個前提條件?!?/p>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敬璉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其質量直接影響市場活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就要進一步優化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要規范大股東行為,給投資者一個真實的上市公司。推進并購重組市場化改革,強化市場的優勝劣汰功能,加強對忽悠式重組、跟風式重組等監管,引導上市公司規范運作,老老實實做好主業,鼓勵上市公司加大回報投資者的力度,促進市場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的形成?!?/p>
——證監會副主席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