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富發
【摘要】“分層次教學法”的指導思想,就是遵循規律,承認差異,避免長期以來體育教學中采用的“單一形式”教學法,克服“吃不跑”和“吃不了”的現象。實踐證明,“分層次”教學法符合體育課課堂教學改革的客觀規律,它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增強學生體質方面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廣闊前景。筆者根據幾年采用“分層次”教學法的特點、優點、分組方法、層次目標以及必須注意的環節分別做如下闡述。
【關鍵詞】“分層次”教學;教學質量
一、分層次教學的概念與特點
所謂“分層次”教學,就是指一位教師在同一課堂,同一時間里向兩個以上不同練習組學生進行分層次的教學。如將所授學生,按掌握動作技術的好、中、差分組;按身體素質較好、一般、差分組。“分層次”教學法是一種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教材與授課對象的特點采用各種有針對性、實用性的分層教學形式。
二、分層次教學的分組方法及其層次目標
層次分組是按照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以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成績為主要依據,同時參照學生上一學年的體育成績。進行層次分組。每組的比例大約強與弱的學生各占百分之三十,中等的學生占百分之四十。采用技術分組和素質分組教學方法,取得較好效果。
所謂技術分組教學,就是根據學生完成動作好、中、差進行分組教學。技術分組又可分為臨時分組、固定分組和晉升分組等。臨時分組是根據學生練習動作的好、中、差決定的,而固定分組又需在臨時分組的基礎上進行,這種相對的固定分組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再進行晉升分組。這些分組形式都是從學生掌握動作的情況考慮,區別對待的,具有靈活性、針對性、實效性。但技術分組是在性別分組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且必須有一定的教學基礎,因此,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它適用于中職和高中各年級,而對技術性要求不高的教材和身體訓練等就不適宜。
素質分組教學是根據學生身體素質的好、中、差進行分組教學。這種分組不僅針對較強,從素質角度著眼加以區別對待,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它可以是固定的,即每一節課或某一個單元,始終按素質分組形式出現;同時又可以臨時的,可根據教材、課的類型,隨時進行分組。這種分組適合于初中、高中、職專各個年級。
在分層次教學中,為了讓不同層次組都能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們必須實行三級目標教學:一級目標適用于強組,二級目標適用于中組,三級目標適用于弱組,使其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差異性。一級目標的教學內容要全面完成“大綱”計劃,掌握“大綱”規定的動作技能,三級目標的教學內容是學習“大綱”規定的動作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由于教學目標接近學生的實際情況,具有可行性和目標層次的激勵性,便能充分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
三、采用“分層次”教學法必須抓好八個環節
1、調查摸底:盡可能地對學生的體能,素質狀況,基礎水平、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練習態度、接受能力和學習習慣等情況進行調查摸底,產生比較全面準確的認識,以便更好地統籌安排,進行分組。
2、分組: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以班為單位較科學地把學生按教學需要分成若干組。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根據學生發展情況,進行合理調整,因為教學分組是一個動態的,而不是一成不變,固定的形式。但不論運用何種分組教學,都應符合教學要求,應使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時間,并有利于區別對待,有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
3、考慮學生的性別差異:由于體育教學內容主要是學生身體直接參加的活動,并且學習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身體練習的質量,而男女學生身體在生長發育的不同時期,在學習的不同學段有很大差異,表現在身體形態、機能水平、運動素運動能力上都有明顯的區別和各自特點。因此,在體育教學中盡可能要男女生分班上課,或合班分組(男生、女生組)上課,以便從男女生的不同生理、心理特點出發,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練習手段、運動負荷等,經收到預期教學效果,使男女生都在各自的身體基礎上得到發展。
4、安排教學程序:一個“分層次”教學班教師要負責幾個不同組別的教學,需準備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程度的課,就必須考慮教學程序的安排。教師應先教新授課的組,然后再巡回指導復習課的組,先指導差生和女生,后指導較好的學生。也就是教師的教學程序安排應從不懂到懂,由懂到會,由會到熟,由弱到強。
5、培養學生骨干:“分層次”教學需要小助手、小先生的輔導,因此培養學生骨干對上好一堂課有著直接關系。首先,要挑選認真負責,以身作則、善于管理和體育基礎好的學生當體育干部。其次,教師應在培訓骨干上下功夫,有些教材的基本內容、動作方法要領和運動保護方法等可以讓骨干先行學習。教師既要傳授給他們工作方法、鼓勵他們大膽工作,又要嚴格要求,教育他們以身作則,遵守紀律,勤奮學習,平等待人,團結同學,正確對待自己的成績和特點。既要幫助他們在工作中樹立威信,又要對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幫助解決,工作中出了問題教師應主動承擔責任,并幫助他們分析問題產生的,及時改正缺點,不斷提高工作能力。
6、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分層次”教學法和“單一形式”教學法的不同,在于每節課都必須完成三級目標的教學,這就對教師提出更高的素質要求。教師必須加強自學、進修、培訓、教研等,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識水平和業務能力,不但要掌握體育基本理論,熟悉教材,善于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而且還要培養獨立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全面力,在教學中做到深入淺出,才能適應“分層次”教學法的需要。
7、合理布設場地器材:應盡量相對集中,不要過分分散,距離太遠,以利于教師的全面指導。
總之,隨著體育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如何更加科學、合理、有效地運用“分層次”教學法,是我們今后必須研究的一個課題,同時也是一種更加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手段。
【參考文獻】
[1] 翟裕華. 目標分層次教學再探[J]. 北京報刊發行局, 2001(2).
[2] 關鴻羽, 白銘欣. 指導學生學習的策略與方法[J]. 北京: 中國和平出版社, 2000,3.
[3] 周登嵩. 體育教學與體育課[J]. 北京: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1995,7.
[4] 杜香當. 體育教學中的分層次教學法[J]. 體育管理,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