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幼兒園教育中,美術教育活動越來越受到老師、家長以及孩子們的青睞,并作為整個學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育幼兒實踐創新能力的關鍵方法。美術教育中的繪畫活動不僅影響孩子們的興趣愛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還影響著兒童的情感意志、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本文將從幼兒園中最基本的繪畫教育活動探討,分析在繪畫教育活動中如何培育以及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愛好以及創新思維的構建。
【關鍵詞】兒童;繪畫教育活動;創新思維;培育培養;素質教育
一、幼兒園繪畫教育活動如何促進兒童的創新思維
1、幼兒園繪畫教育活動的特性
在當今的幼兒園美術教育中,幼兒的繪畫教育存在內容單一、顏色多樣的現象。幼兒的繪畫極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并不像成人繪畫中那么受制約與限制。兒童的繪畫教育主要有以下特點:
(1)以創造力、創造性思維和表達培養為核心
在幼兒園的繪畫教育活動中,幼兒在繪畫中能夠利用主觀經驗提出新穎的、高價值的和高素質的想法。兒童繪畫教育的珍貴之處在于孩子們能夠不受各種條條框框和繁瑣規則的限制,不受嚴密邏輯和嚴格比例的規定,大部分情況下完全受到兒童自己高超的想象力和主體感覺支配。因此老師在教育活動中不僅要從多角度多思維出發,還要從兒童本身的角度出發來考慮繪畫教育的水平與方法。
(2)以強烈情感、豐富體驗為主體
在繪畫教育中,兒童的強烈情感和豐富體驗往往能夠幫助兒童將想象力與繪畫內容實際相結合,能夠促進兒童將自然和紙筆相融合,這樣才能做到兒童不會被強制的將繪畫當作一種任務和作品,而是將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情緒自然的表達和流露。當兒童主觀觀察與探究周圍的世界時,他們能夠將豐富的情感投入到物體和事物本身,用一種非理性即感性的態度來看待世界,從而將感性的認知描繪在紙筆之間。
2、幼兒園繪畫教育所起的積極作用
(1)繪畫能夠激發兒童的創造力
兒童在繪畫過程中的自由表現能夠激發他們的創造力。他們能夠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對事物進行認知與理解,從而將感情抒發在筆紙之間。同時,繪畫能夠讓兒童表達內心的世界,他們通過觀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事物,既動手又動腦,培養手腦結合的技巧,打破常規,突破現實,增強兒童的思維能力,提高童年樂趣。
(2)繪畫能夠提高幼兒的美感、智力和心理品質
幼兒自由的繪畫過程能夠在兒童沒有掌握文字表達能力時運用繪畫的形式表達思想,對美好的事物進行更好的體驗與感受。在繪畫前,幼兒需要對事物的細節進行觀察,這樣有利于他們更細致地認識世界。繪畫是一種慢性的過程,因此要想完成一整套繪畫,幼兒需要強大的毅力與耐力,這對于培養兒童的堅強毅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3)繪畫的美來源于生活勞動、又能夠服務于生活勞動
繪畫中的美經常來自于大自然中的美,隨著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繪畫藝術與設計創意非常普遍與廣泛,美深藏在人們的生活當中,例如色彩斑斕的絢麗、黑白藝術的優雅等。因此人們的各種活動和行為舉止從繪畫過程中能夠得到快速的提升,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大自然與社會中的美,也就無法創造出具有自然美的繪畫。因此從一幅高雅的繪畫中可以表現出孩子們善良、純樸、美好的心靈,陶冶他們高尚的情操,提升他們的舉止,創造美好的心靈。
二、如何在繪畫教育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1、采用多種繪畫形式,培養創新習慣
在繪畫教育中,除了繪畫內容外,繪畫工具、材料以及技巧與方法的種類能夠促進幼兒養成創新性習慣。例如繪畫的平臺有傳統紙張、木板、黑板等,還有非常規的材料如布料、石頭等,都能夠使得幼兒打破繪畫常規,進行自由發揮。
2、豐富幼兒日常生活,激發創新精神
一位教育學家曾指出,生活是繪畫的源泉,因此每一幅幼兒的繪畫作品都是幼兒本身從日常生活中的各個不同角度進行分析與觀察,最終得到的結果。例如在生活中兒童如果沒有見過各種動植物,他們如何畫出美妙的動植物世界?因此他們常常能夠自然而然的在繪畫過程中運用到生活中的靈感。又例如快樂的游樂場、緩緩流動的小河都能夠作為他們創作的源泉。孩子要在繪畫中有意識的去做生活之有心人,做到觀察與分析相結合,然后根據自己所觀察分析后的記憶把內容呈現出來,即使一開始畫的過于簡單,但這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持之以恒便能夠不斷促進孩子們的記憶力與創造力。教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指出:“如果沒有形象生動的表現,就沒有人類不斷創造的過程。”因此作為教師和家長都要指引幼兒從細微的生活環境中感受人及事物的美,激發他們表達這種美和創造的情趣,要讓孩子們多親近大自然,到大自然和社會環境中發現美、感受美,從而激發創造的欲望。
3、運用因材施教方法,鼓勵發展創新力
在繪畫過程中,同一幅作品也許對不同孩子和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意義不同,因此在繪畫教育中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年齡等對其進行培養,使其能夠充分表達想象力和繪畫能力。如果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利用同一種教法、采用同樣的指導、提出相同的要求就會使參差不齊的孩子接受程度不同,這樣就大大增加了幼兒繪畫的為難情緒以及打擊了孩子們繪畫創造的積極性,因此最終會阻礙孩子繪畫創新創造力的培養。所以在實際的繪畫活動中我們應當因材施教,對有天賦繪畫能力強的孩子,教一些繪畫內容繁雜、技巧較高的繪畫方式,對繪畫能力稍微差的孩子,要選擇較為簡單的繪畫內容進行不斷練習,從初級繪畫教起,讓其漸漸掌握繪畫的技巧,培養他們的創造力與創新精神。最后在繪畫教學中,要積極熱情地鼓勵孩子,絕不能嚴厲指責批評,更不能進行打擊,要保護和鼓舞每一個孩子的創造欲。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孩子具有繪畫樂趣,促進他們不斷的追求與努力,從而使他們在繪畫過程中具有更高的創造力。
4、構建強大的心理環境,激起創作熱情
鼓勵、贊揚、鼓舞孩子會使孩子感受到陽光般的溫暖。因此在繪畫活動中鼓勵兒童們勇敢探索、不斷進取、敢想敢干,使他們能夠在大眾面前勇敢的展示自己的作品,這樣才能讓孩子們處于自由的學習環境,表現自己的真實想法與情感。同時在活動中,教師面對大部分兒童時,應當努力使課堂氣氛活躍、高漲兒童的創作熱情,從而激發兒童的好奇心與積極性。最終利用美好的心理環境激發孩子們對繪畫創作的熱情。在繪畫的同時,老師還要注重兒童其他方面的發展,例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等,做到每一個部分全面統一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文馥, 徐建琴, 楊文澤, 等. 幼兒園教師和家長的兒童繪畫教育理念[J]. 學前教育研究, 2014(9).
[2] 楊新林. 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兒童的創新精神[J]. 文教資料, 2005(20):185-185.
[3] 宋秀花. 繪畫活動中幼兒創造性的培養[J]. 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 2002(3):91-94.
【作者簡介】
蔣培鳳(1991—),四川廣安市武勝縣人,單位:中華女子學院2011級高職學院,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