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士固 操海霞
【摘 要】自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充分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也融入進了我國的教育事業中。文章闡述了中學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融合的實際意義,并提出了具體的融合策略,旨在為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 中學教育 意義 應用
一、前言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積極融入中學教育之中,不僅能夠保證教育事業的順利發展,也符合我國改革發展的需要,并從根本上表明了其對促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有積極影響。中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要力量,只有把完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中學教育中,才能使他們更好地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二、中學教育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意義
首先,中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階段都是比較特殊的。中學生具有思想活躍、可塑性強、充滿活力等特點,正確的思想觀念和明確的價值取向,能夠為他們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社會思想也逐漸變得多元化,這種多元化的社會思想表現形式更加多樣,且彼此交織起來,形成各種思想觀念錯綜復雜的現象,這會使本就缺乏辨別能力的中學生無法進行正確的思想選擇和價值判斷,使中學生處于更加難以抉擇的成長環境中[1]。并且,由于近年來我國的經濟水平提高,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還呈現滋生、蔓延的趨勢(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使本就缺乏抵制能力的中學生,容易受到這些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影響,進而影響社會的安定性和和諧性[2]。所以,唯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中學教育中,使得中學生處在成長和發展的特殊階段,接受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保障他們在未來的成長發展中不走彎路,少走彎路,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其次,中國德育教育不僅包含價值觀、愛國主義,還包含信仰和道德方面的內容,其能夠具體體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因此,只有確保中學德育教育的思想高度不變,才能推進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進步。
最后,唯有在中學教育中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方可使思想觀念更具有和諧性,方能塑造出和諧的心態,從而使人際關系也更加和諧,才能最終成為中學校園中的精神支柱與核心力量。
三、中學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融合的策略
要在校園中深入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首先要將課堂中的學習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融合。涉及的有效科目如歷史、思想品德等,要讓中學生不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初步了解,更要對我黨和我國的體制有深刻的理解。這有利于中學生形成良好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并對公民意識等其他意識形態的萌發也能起到有效的幫助作用[3]。并且,要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使中學生不僅要對這些理論與體制進行了解,還要進行深化,從思想的根本入手,提高中學生的覺悟。
其次,將中學生的社會實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相融合。以社會實踐結合家庭教育,社會實踐結合學校教育,社會事件結合社會教育,同時積極開展與之相關的服務和實踐活動(如對弱勢群體進行幫助,做公益活動等),使中學生在不斷的實踐活動中理解并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容要求,使他們的民族意識和責任感得到增強。
再次,把校園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相融合。開展與校園文化相關的校園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工作,使中學生能夠愛護校園并保護校園。
最后,把校園管理工作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相融合。通過進行雙方面的強化管理——加強教育活動的開展,落實日常的教學行為及以育人為本的觀念,對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與教學管理[4]。好的校園制度,不僅需要堅持依法治教,還要進行自主管理,并開展具有民主性的監督工作,與社會充分融合,唯有這樣,才能將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作用發揮出來。
四、結語
從上文中不難發現,根據學生對價值體系的認識和理解,把中學的教育事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有效融合是教育事業的重中之重。并且,中學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過程中的重要階段,中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發展的生力軍,肩負重任。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要從教育的基礎階段開始,引導和教育中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樣才會使中學生真正成為建設國家的主力軍,也才能從根本上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參考文獻】
[1]羅春燕.關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中學教育的思考[J].世紀橋,2012(03):76-77.
[2]陳延斌,牛紹娜,李安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中小學教育現狀調查與思考[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123-127.
[3]王琴.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體制[J].唯實,2011(02):25-27.
[4]徐貴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實證分析——基于對江蘇省部分大中小學的調查[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4(02):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