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粵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學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新的要求。加強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不僅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還可以使他們的知識更為豐富,眼界更為開闊,使他們更加適應環境,充滿對生活和人生的希望。文章簡要探討培養小學生繪畫興趣的好處。
【關鍵詞】響小學生 繪畫 好處
一、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豐富,社會對學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新的要求,特別是對學生素質方面的要求更高了,不再需要不會變通的學習型人才,而是需要全面發展的通才。因此,根據學生的興趣,發掘其獨特的個性,發揮其出眾的才能就顯得尤為重要。培養興趣不僅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還可以使他們的知識更為豐富,眼界更為開闊,使他們更加適應環境,充滿對生活和人生的希望。下面就以培養小學生的繪畫興趣來討論對小孩子的好處有哪些。
二、繪畫的含義
繪畫是在二維平面畫圖或作其他可視形象的活動,需要眼、手、腦的協調配合才能完成。繪畫時,要用眼睛感知物體的具體形象,通過分析找到其關鍵特征,再將對物體的領會用線條、色彩展現出來,形成可知可感的作品。整個過程需要做到視有所感(準確感知)、腦有所思(體會分析)、手有所致(準確到位)。這種繪畫活動對智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掌握正確的觀察和思維方法上。
三、繪畫的好處
(一)有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學生認識事物、獲取知識主要是通過觀察實現的。當然,觀察是有意向性的視覺活動。觀察能力強的學生,更容易區別一些漢字的細微差別,這樣的學生,讀寫能力也特別強。由于他們從小就有著超出常人的觀察能力,因此寫起作文來更加得心應手。
我們應想盡辦法讓學生的眼界變得開闊,讓他們憑借自己的興趣去認識生活。他們一旦找到了樂趣,就會認真、仔細地觀察,就會畫出生動的作品。我們可以帶學生到公園去觀察四季樹木、朝陽夕陽、晴天陰天等自然景色;還可以帶孩子親臨較大的活動現場,讓孩子感受氣氛,看到課堂上看不到的東西,領略不同的感受,然后讓他們記錄下來。
(二)有助于學生記憶能力的提高
觀察旨在積累知識。知識的積累又離不開良好的記憶。繪畫是通過形象的方式表現出來的,而形象是靠記憶來積累的。許多優秀的藝術家往往都是視覺記憶力超強,能把瞬息萬變的形象用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這與他們在長期觀察中形成的形象記憶力是分不開的。從畫家的舞蹈素描中可見一斑,舞蹈者的動作是快速迅捷、不斷變換的,畫家的素描技巧即使非常純熟,單憑眼睛觀察也是遠遠不夠的,他們必須在對舞蹈動作熟稔的前提下,憑著大腦對形象的有效記憶來實現繪畫。
中國畫家的默畫能力是繪畫的優良傳統。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很難說是單憑觀察來完成的,勢必是張擇端經過對郊外具體景物風貌和市井各式人物風情的長期觀察,才在其畫作中展現出來的。這就需要畫家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超強的記憶力。
(三)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掘
思維是現實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通過對被觀察的事物進行分析概括,發現事物的本質聯系,結合自己的獨特體驗進行發明創造。思維能力無疑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有重大作用。那些能畫出優秀作品的學生,其思維也是非常活躍的。這是由于他們在繪畫過程中接觸的事物很多,有時甚至是想到什么就加什么上去,然后進行對比擇優,這樣就發展了他們的感知能力,促進了形象思維活動的發展。比如,學生得到了一個玩具車,就會愛不釋手地玩,此時,他拿玩具車的思維就終止了。這說明幼兒和成人的思維是迥然不同的,他們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借助具體形象進行思維。所以,要采取一切具體活動幫助孩子形成抽象思維。在孩子繪畫過程中,還要逐漸培養其理解能力,最終實現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有機結合,完成繪畫由兒童思維向成人思維的過渡。
(四)有助于孩子想象能力的激發
想象是對原有事物的形象有另外一種不同的想法,這種想法會使原有事物在外形或者顏色上有所改變。想象力對我們的學習工作是很有裨益的。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豐富大膽的想象是創造力的不竭源泉。那些優秀的人才都具有良好的聯想和想象能力,而且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魯班因被草劃傷了手而發明了鋸,看到荷葉而發明了傘;魏格納看著世界地圖,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等。這表明很多發明創造都是以豐富的想象力為前提的。所以,培養想象力要從學生小的時候抓起,而繪畫就提供了這個可能。
四、結論
現代社會對學生寄予的希望越來越大。從小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其在未來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盡其所能,體現自身最大的價值,這是我們從小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的根本原因。所以,從小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周雨懌.小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3.
[2]應茹琴.小學生興趣培養的誤區及其改進對策[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2.
[3]蘭耀南.激發小學生繪畫興趣的具體做法[J].山西教育(教學),2012(08):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