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易杰
【摘 要】世界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我們的教學手段也更有科技含量。現代科技紛紛走進校園,來到課堂,交互式白板正在被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那么,怎樣使用這一新的教學模式呢?文章對交互式白板教學運用于初中語文課堂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交互式白板教學 初中語文課堂 課件資源
人類首先發現木炭可以拿來作畫,后來找到了制作粉筆的原料,粉筆經兩百年的緩慢演進,其主要功能發揮到教育教學上,用來傳播知識。隨著科技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我們的教學手段也在不斷發展與進步,現代科技紛紛走進校園,來到課堂。教育資源的多元化與人類教育的全方位,決定了我們要走在教改的前沿,創造有更多新興技術含量的教學模式。如今,我們也迎來了教育變革時代,雖然更多的媒介走進課堂,但各有弊端,傳統的多媒體課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交互式電子白板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與手段,它的平等化與多元切入點使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都能獲取更大效益,可以讓我們節省許多時間和精力,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教師首先要更新知識,轉變認識
要掌握新的科技,需要更新知識。交互式電子白板是科技發展的成果,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已經得到大家認可。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沒有接受這種模式,或者說不適應也不會用這種教育模式。他們仍舊采用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語文教學方式。他們也習慣于這種模式,無法體會到科技帶來的方便,教育觀念比較陳舊。交互式白板教學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培養技能,也是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接受知識技能的傳媒途徑。
初中語文不再是單純的文化課,我們在傳授給學生文化知識之外,還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陶冶他們的道德情操、價值觀。我們不單培養適應社會的基本需求人才,更應該培養高科技人才,培養適應整個社會的高素質人才。所以,首先要求老師適應社會,嘗試應用新的教育方式。我們老師要在教學目標、教育職能、教育觀念等方面適應新的社會職能要求。所以,交互式教學是我們教學方法的開拓、教學目的的轉變,交互式教學也是現代中學乃至大學里的教學新型手段。這就需要更多的基礎教育工作者要更新知識,轉變觀念。
二、交互式白板教學是時代需求
交互式就是電子白板、電腦、投影機組成交互式演示系統。《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這就是要求我們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要有明確的教育目的,逐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自主探究學習模式,啟發學生多元化、多角度、多方向地去解讀文本。現在有很多媒介教學手段用于語文教學中,能夠較好地發揮媒介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動他們的大腦思維,啟發他們的想象力,使課堂更加活躍,不再是“一呼百應”,而是“百花齊放”,教師可以繪聲繪色地講解,學生可以自主參與其中。交互式白板教學在眾多媒介中被運用,在語文教學中更是絕佳的媒介手段。它提高了教師自身素質,彌補了知識層面上的局限,填補了單一教學的缺陷,優化了課堂結構,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開發課件資源,交互教學
在信息快速更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的現代教育者要更有思想,大膽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它承載著文化的傳承、社會道德的塑造,更要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初中階段是價值觀、情感世界塑造的關鍵時期,交互式白板教學會更好地把知識與能力相結合、情感與態度相結合。如九年級上、下冊的現代文閱讀目標是:對文學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結合生活的經歷和體驗能明確說出自己的體驗和評價,提高學生整體感知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評價能力,鼓勵個性化學習,給學生一個創造空間。教學時,我們可以利用白板制作更好的課件,充分發掘文本的內涵,啟發學生的智商。教師要讓學生運用已有的工具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搜集整理,以開放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 對等式指導,讓學生接受知識技能的效率最大化。
交互式白板可以對動畫、視頻以及語音等隨時暫停控制,還可以進行標注,使教師能夠更加自主地運用現有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幻燈、圖片、影視)。交互式白板在使用方面非常自然、便捷,操作也比較方便,它的備課更加快捷靈活,課堂教學中能和其他的媒介結合使用,隨時可以調用office、ppt、flash等軟件(圖片、視頻、文字)參與教學,完成教學任務,使我們的課堂生動有趣,氣氛活躍。交互式白板的圖像清晰,能隨意地在版面上進行操作、勾畫、加注,制作課件更加快捷,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在實際教學中,就可以把更多信息量、知識技能等在現場發揮得淋漓盡致,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有利于學生多元化發展與自主獲取信息,使知識更加系統化、完善化。交互式電子白板還有許多功能能夠應用到課堂上,如擦除功能、圖形繪制、內嵌圓規、直尺器等教學工具以及批注、編輯等等。
【參考文獻】
[1]徐文濤,齊曉驥.交互式電子白板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18).
[2]李長英.交互式電子白板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