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爽
摘 要:通過對331家創業板上市公司2005—2015年的財務報表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得出如下結論:第一,總體上,我國中小企業的負債與企業價值負相關,銀行信貸負債是會增加企業價值的,而且負債期限越長對企業越有利;第二,不同的行業負債融資結構和期限結構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是不同的。
關鍵詞:中小企業;企業負債;企業價值
中圖分類號:F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8-0024-02
一、文獻綜述
20世紀60年代,Miller對負債融資進行了探索性研究[1]。Jensen(1986)提出了“控制假說”,認為負債可以對管理者自行支付自由現金流量的權利起到約束作用,有助于防止公司在低收益項目上的資源浪費,從而提高公司的經營效率[2]。McCnondl和ServaeS(1995)認為,所有的公司都存在負債的兩面性,對高成長的公司而言,負債導致的投資不足的負面效應居于主導地位;對低成長的公司而言,負債帶來收益的正面效應大于負債導致的代理成本的負面效應 [3]。邵瑞慶(1997)認為,企業應該有一定數量的債務資本。債務資本具有潛在的效益性,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企業的綜合資本成本,而且負債比率越高,綜合資本成本越低,對企業越有利[4]。胡援成(2002)認為,除權益資本的增長,可以使企業價值實際增長外,債務的增加也可以直接增加企業價值[5]。
二、研究假設分析
根據規模經濟理論,規模經濟是指在一特定時期內,當企業產品的絕對量增加時,會使單位成本下降。也就是說,擴大經營規模可以使平均成本下降,從而提高利潤水平。因此得出假設1:企業資產規模與企業價值呈正相關關系。
一方面,負債具有約束效應。中小企業受到的銀行信貸管理要更嚴格,而且經理人要預留一定的現金流以支付未來的負債,因此對企業的活動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股東與債權人之間利益的不一致,負債會增加企業的代理成本。當企業破產時,收益先在債權人之間分配,然后才是股東,因此在選擇項目投資時,股東更偏向于收益大但風險也較大的項目。因此得出假設2:企業負債率與企業價值呈負相關關系。
中小企業多數都處在成長期,正是需要大量資金,如果選擇短期負債融資,需要在短時間內償還借款,這就要求極大的流動性,阻礙企業成長;與之相反,長期融資對流動性的要求比較低,可以給企業的成長一定的寬限期。因此得出假設3:本文假設負債的期限結構越長越有利于中小企業的成長。
三、實證過程
(一)變量描述性統計分析
對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331家中小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平均為24.99%,而國際上公認的企業資產負債率最佳值是50%左右;銀行借款比率平均值為26.96%,通過銀行渠道獲取的比例較小;商業借款比率平均值為49.59%,通過商業信用渠道獲得的借款近乎銀行渠道的2倍;長期借款率平均值為5.02%,長期借款水平較低。
(二)模型選擇
通過豪斯曼檢驗的結果可知,p值為0.0117,因此強烈拒絕原假設,應該使用固定效應模型,由此建立固定效應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ε (1)
其中,Y代表企業價值(由凈利潤率表示),X1代表資產規模(由總資產表示),X2代表企業負債程度(由資產負債率表示),X3代表銀行負債程度(由銀行借款比率表示,銀行借款比率=(長期借款+短期借款)/負債總計),X4代表商業信用負債程度(由商業借款比率表示,商業借款比率=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負債總計),X5代表負債期限結構(由長期借款率表示)。
(三)固定效應模型回歸結果
由固定效應模型回歸結果看,F檢驗值比較大且相應的P值為0.0000,通過了檢驗,說明模型整體回歸較為顯著。對于各解釋變量,只有X1,X2,X5的P值小于0.05,通過了顯著性檢驗,X3的P值大于0.05但小于0.1,較顯著。去掉不顯著的解釋變量X4,再次做回歸檢驗,結果如表1,各解釋變量的P值均通過了檢驗。
另外,按照資產負債率升序排列(見表2),資產負債率與凈利潤率之間存在著嚴格的負相關關系,當資產負債率達到50%以上時,凈利潤率值很低,當達到70%以上時,凈利潤率甚至為負數。
接下來將331家上市公司按行業類別分別進行分析,去掉幾個樣本數量較少的行業后,主要選取三大類:工業(293)、信息和軟件(26)和房地產(5),結果如表3,。中各變量的數值都是已去掉不顯著變量后的數值。
四、結論
我國的中小企業在負債融資的問題上應該慎重,過多的負債會使企業價值下降。中小企業多處于企業發展期,資金流緊張,負債雖會帶來資金流入,但利息的存在也會帶來額外的資金流出,使得本已艱難的中小企業負擔更重。但中小企業畢竟規模較小,融資渠道狹窄,負債融資也是不得不走的渠道。但若要負債,最好選擇銀行融資渠道,相比來說利息負擔較小,且不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在期限選擇上,則要偏重于長期負債,雖然利息較多,但短時期內不會有償還負擔,而且將此資金投入生產經營,可以創造更多的現金流以應付未來的資金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