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海輝 刁雄輝

龍川,這是一片撒滿烈士鮮血的紅土地。
1928年2月,東江工農革命軍第一軍在龍川四甲上印寨成立。中共興寧縣委派羅屏漢、羅文彩回到龍川縣廻龍鎮大塘肚,發動群眾組織農會,發展黨員,建立黨支部。
1929年1月底,毛澤東、朱德率江西井岡山紅四軍主力抵達粵贛邊境。期間,毛澤東深入地勢險要、竹林茂密的仰天堂,指導當地地下黨組織開展對敵斗爭,并留宿一晚。在毛澤東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進行武裝割據思想的指導下,龍川乃至東江地區革命熱情高漲。
為配合毛澤東、朱德率井岡山紅四軍主力分兵閩粵贛邊擴展,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東江特委決定在五興龍邊境建立五興龍三縣革命根據地。1929年3月初,東江特委巡視員劉琴西到廻龍大塘肚革命根據地考察。并與當地領導人羅屏漢、葉卓等人研究,決定鞏固大塘肚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在劉琴西的指導下,五華、興寧、龍川三縣工農代表大會在龍川縣廻龍鎮大塘肚長塘面召開,成立了閩粵贛邊五興龍縣蘇維埃政府,組建五興龍縣游擊大隊,率先在閩粵贛邊區建立了革命根據地。大塘肚一躍成為五華、興寧、龍川三縣的革命中樞。而毛澤東曾留宿過的仰天堂,也先后建立了農會、地下黨小組、游擊隊和地下交通站,成為粵贛邊境重要的革命活動據點,為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發展壯大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奉命留守中央蘇區的1.7萬紅軍擔負起掩護紅軍主力突圍的任務。
原粵贛省蘇維埃政府副主席羅屏漢受中央軍委任命和委派,來到尋烏南部進行強有力的軍事游擊領導,重新整編閩粵贛邊區游擊縱隊司令部,深入到國民黨粵軍的“喉嚨”要害,用游擊戰和運動戰迂回于國民黨粵軍后方進行軍事襲擊,牽制和鎮守南方戰線,秘密平衡協調著“羅塘談判”的五項協議,為紅軍主力作戰略轉移創造一切最有利的條件。
從1934年10月底至1935年4月初,主力紅軍開始長征了以后,中央革命根據地慢慢被國民黨控制。陳濟棠也在湖南湘軍的湘江戰斗中知道了中央紅軍的真正動向,便撕毀了“合約”,并從江西調回主要軍隊,開始瘋狂“圍剿”羅屏漢領導的閩粵贛邊區和古大存領導的東江蘇區。羅屏漢不與其發生正面交鋒,迂回戰斗,閩粵贛邊區游擊縱隊就象根“魚刺”扎在陳濟棠粵軍的“喉嚨”里,在“九路突圍”時,又為陳毅、項英領導的中央分局大突圍創造著最有利的條件,繼續發揮著閩粵贛邊區游擊縱隊不可磨滅的重要歷史作用。
1935年6月中旬,上級調羅屏漢到東江主持白區工作。他帶七、八十人到古大存處傳達上級命令,途經興龍縣委機關—尋烏丹竹樓堰塘村時,接到中央紅軍紅24師師長周建屏的來信,要羅屏漢親自緊急去接收這支紅軍長征時留下來的部隊。羅屏漢帶著警衛員黃榮發星夜出發,在龍川上坪接到了這支紅軍隊伍,讓紅軍部隊和游擊隊的戰士們在劍溪的大塘肚附近休整。
6月下旬,按中央分局有條件發展營和團的指示,羅屏漢在尋烏南部重新成立了粵贛紅軍獨立營,以適宜粵贛游擊斗爭的迫切需要。他率領第二大隊進入龍川后陷入國民黨軍包圍,沖出重圍后,退到龍川徑口村。因曾火生叛變,遭到大坪、龍川、東坑等地反動武裝前來圍攻。羅屏漢帶領10多位同志與敵人進行英勇搏斗。由于敵眾我寡,當場犧牲和失散10人。羅屏漢帶著以前的貼身警衛員、現任獨立營營長的潘秉星退到大坪咨洞村,又遭到該村后備隊羅永燕民團攻擊。羅屏漢雖然負傷,仍頑強地且戰且退,直至彈盡援絕而壯烈犧牲。
紅軍留守的那段崢嶸歲月里,正是在中共中央分局書記、中央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的項英,中央辦事處主任陳毅,中央政府辦事處秘書、粵贛邊游擊司令古柏,中央蘇區留守處主任、粵贛邊區游擊縱隊司令員羅屏漢等的直接指揮下,中央蘇區留守紅軍浴血奮戰,有效地牽制了國民黨圍剿中央蘇區的50萬軍隊,為8萬多中央紅軍主力順利于都河并以較少的人員傷亡,突破了國民黨第一、二道封鎖線,為中央主力紅軍出發長征托起了一片藍天。同時有效地組織了2萬多紅軍傷病員及紅軍家屬轉移,并與圍剿蘇區的敵人開展了頑強的斗爭,創造出中央主力紅軍長征通過國民黨第一道封鎖線時,不傷一兵一卒的軍事奇跡,也為堅持南方游擊戰爭播撒了革命的“火種”。
留守紅軍,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抒寫了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振奮人心的歷史,他們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座豐碑,是人們的英雄,是值得人們永遠敬仰和緬懷的人,功績彪炳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