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中華
摘 要:課外閱讀對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主要探討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加強學生的文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
學生想要學好小學語文,不能局限于課堂學習,還應該注重課外閱讀,以此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但是目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缺乏有效性,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所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還需要加強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的深入研究,提出提高課外閱讀有效性的合理措施,從而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實現學生小學語文成績的有效提升。
一、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
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學會自己閱讀,就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小學生年齡都比較小,生活經驗較少,所以小學生的想象力比較豐富,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同時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理解過于深奧的問題,所以,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教師應向學生推薦一些文字較為簡單的書,這樣便于學生理解,同時也不會打消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例如,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繪本、漫畫類的書籍,這類書籍的插圖較多、文字較少,文章蘊含的內容較為簡單,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同時能夠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文章內容;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教師可以推薦一些比較有內涵的文章,需要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刻的思考才能理解,這樣才能實現課外閱讀的有效性。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性,所以,首先應選擇合適的讀物。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愛好,選擇適合學生年齡且滿足學生興趣愛好的讀物,并保證學生愿意讀、讀得懂,例如,在上閱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偵探類的讀物,如《神探馬克和鬼怪》《冒險小虎隊》等偵探故事,這些偵探類讀物不僅情節曲折變化,而且富有推理性,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選擇正確的閱讀方式。課外閱讀形式應多種多樣,既可以在課堂上進行集體閱讀,又可以讓學生進行個人閱讀,還可以讓家長陪讀,因此,教師應根據閱讀的內容,結合學生需求,合理進行選擇,保證課外閱讀的有效性。再次注重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對于閱讀能力提升的學生,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同時將其作為其他學生學習的榜樣,這樣能夠使這位學生受到很大的鼓勵,同時對其他學生也是一種激勵,以此充分調動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自主性。
三、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學生以后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在小學閱讀課外過程中,一方面應該培養學生朗讀的習慣,無論在課堂或者課下,學生要敢于有感情地大聲朗讀,通過朗讀,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應該培養學生寫讀后感的習慣。讀后感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體會到文章內容,能夠提高閱讀的有效性。與此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例如,在上閱讀課時,首先教師為學生推薦了一本書籍,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所以,教師挑選這本書籍中具有閱讀價值的一則故事進行閱讀即可;其次教師讓全班學生自由朗讀,并選幾名學生上臺在全班面前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對于朗讀比較好的學生,教師給予表揚;再次學生閱讀之后,教師讓學生根據這則故事,寫一篇讀后感,對于讀后感寫得好的學生,教師應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此鼓勵學生寫好讀后感。
四、加強教師的引導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但是教師在引導過程中,還應把握好尺度,不能過于干預學生的自主閱讀探究。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拓展課外閱讀的途徑,不能僅限于書本,還可以通過網絡等渠道,讓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閱讀面。同時教師還可以進行方法指導,課外閱讀的方法主要包括三種:一種為摘抄畫句法,就是將文章中的妙詞佳句摘錄下來;一種為批注“挑剔”法,它是指學生對文章中一些內容提出不同的看法;還有一種為反復閱讀法,它是指對文章中的內容進行反復閱讀。在實際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應教會學生根據不同的文章內容,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而提高課外閱讀的有效性。
總之,學生語文成績的有效提升,離不開學生知識積累,而課外閱讀是學生積累知識的一種重要途徑,能夠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所以,必須采取正確、有效的方式,提高課外閱讀的有效性,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這對于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周玉春.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0(33):71.
[2]林良英.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4):168.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