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摘 要:所謂的激勵教育,就是教學過程中以鼓勵、獎勵為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樹立學好一門學科的信心。將這種方式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提高教學效率,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激勵教育進行概述,分析了這種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激勵教育;小學語文;應用
語文是小學教育中的重點學科,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主要培養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對小學生思想觀念以及語言思維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予以重視。在教學改革浪潮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重要變革,部分教師將激勵教育方式引入教學中,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激勵教育概述
激勵教育以激勵方式為主,主要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由于小學生處于特殊的年齡段,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尤其是在學習新知識時,如果得到肯定就會信心大增,學習興趣高漲。如果被批評或者沒有得到肯定,自信心就會被挫傷,對這些知識產生厭煩心理,不愿意再去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激勵教育方式,可以提升小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樹立好學習語文的信心,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努力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認真閱讀課文,熟練掌握生字,打下良好的文字功底。同時,激勵教育還可以促進師生交流,有效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調查研究表明,大多數小學生對教師都有一種敬畏心理,認為教師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角色,課堂中容易產生一種緊張情緒,尤其回答提問時,擔心自己回答不好,達不到老師的要求,影響學習效果。采用激勵教育就可以緩解小學生的緊張心理,促進師生交流,把老師當成朋友,以輕松、愉快的心情面對這門
學科。
二、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對學生進行精神上的鼓勵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激勵教育,要求教師經常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對學生的努力成果以及表現進行肯定,采用精神鼓勵方法,這樣學生才能樹立信心。
例如,在學習滬教版三年級第二學期《驚弓之鳥》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先有感情地對文章進行朗讀,在大家熟讀之后,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分配給學生相應的角色,并在課堂中表演。學生在接到任務之后為了實現良好的表現效果,就會在表演的過程中投入自己的感情,為這篇課文的朗讀增添色彩,并在表演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時教師在學生表演之后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贊揚:“同學們,你們太棒啦!朗讀的很有感情,對文章的理解也很到位,我為你們感到自豪,大家給自己的優秀表現鼓掌。”學生在聽到教師的表揚之后,開始為自己鼓掌,對自己的表現也很滿意,當自己的能力被認可,自信心也同時提高了很多,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會更加積極的回答、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促進語文教學時效性的提高。
2.分層教學法的應用
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小學生語文能力表現出很大差異,如果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就有可能出現基礎好的學生得不到提高,基礎差的學生跟不上思路,達不到理想效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在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根據學生能力將學生分成幾個不同的層次,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激勵方式,保證所有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獲。
例如,在學習《春的消息》這篇課文時,對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教師可以給這些學生設置默寫和掌握生詞、生字的任務,如,蝴蝶、面頰、沉睡等字、詞。當學生能夠正確默寫之后,教師對學生進行激勵引導:大家太棒啦!這些生字、詞,你們都會了,想不想要學會使用這些字、詞造句呢?學生在聽到鼓勵之后就會信心滿滿,同聲答道:想。然后教師就對這些學生進行深入的教學。這樣學生在受到激勵之后也會更加認真、努力地學習用生字詞進行造句,從而掌握更多的知識。
3.創設激勵情境
教室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場所,為了實現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創設激勵教學場景極為重要。可以在語文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在黑板上寫下對學生能夠起到激勵作用的名言警句,從而對教學氛圍進行烘托,如寫下“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等句子,然后開始教學,學生在看到這些句子之后,就會受到一定啟發,從而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認真聽講,刻苦學習。
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設計,根據自己在語文課堂中學習到的名言警句,然后寫在班級的黑板上,同時在每節語文課上換一句新的句子,不但可以對學生起到鞭策的作用,還可以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更加用功學習。
總之,激勵教學法將教師的鼓勵、環境的激勵作為重點,改變以往批評式教育模式,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將這種方式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有效促進師生交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的魅力,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
參考文獻:
李文清,姚恒朋.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培養的實踐性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31):40-4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