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榮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8.137
[摘要] 目的 對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分析。方法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間收治的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后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而觀察組則采取臨床路徑護理,后比較兩組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術前住院時間、手術時間、首次下床時間、首次如廁時間及臨床護理滿意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有較好的臨床價值,可積極推廣使用。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4(b)-0137-02
子宮肌瘤于臨床上較為常見,而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在采取子宮肌瘤手術后,為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疾病預后情況,應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1]。該文章通過比較常規護理與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價值,探討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間收治的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所選患者均經B超檢查、臨床癥狀以及婦科刮診進行疾病確診,且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均為2型糖尿病患者,排除慢性病、傳染性疾病以及其他系統疾病病變情況。后將所選取的100例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據隨機性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
對照組中患者的年齡39~78歲,平均年齡為(53.23±6.57)歲,糖尿病的疾病病程在1~18年之間,平均病程為(7.87±2.34)年,其中采取肌瘤切除術的患者有27例,采取子宮動脈栓塞術的患者有19例,采取子宮切除術的患者有4例;觀察組中患者的年齡是38~79歲,平均年齡為(53.34±6.71)歲,糖尿病的疾病病程在1~18年之間,平均病程為(7.72±2.41)年,其中采取肌瘤切除術的患者有28例,采取子宮動脈栓塞術的患者有19例,采取子宮切除術的患者有3例。對照組、觀察組兩組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年齡、糖尿病平均病程、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經比較可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一定的臨床可比性。
1.2 方法
對對照組、觀察組兩組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相應的臨床護理干預措施,其中對照組中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即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飲食指導等常規護理措施;而觀察組患者則給予臨床護理路徑,即在了解患者具體情況下制定相應的臨床護理路徑,并進行相應的護理措施干預。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術前住院時間、手術時間、首次下床時間、首次如廁時間以及臨床護理滿意度評分,并進行比較分析。
1.4 數據處理
該試驗結果數據采取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以95%為可信區間,P<0.05時表示數據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該結果數據指標均為計量資料,結果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表示,對照組、觀察組兩組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結果數據對比方法采取t檢驗進行。
2 結果
該試驗結果數據顯示可知,相比較于對照組,觀察組中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術前住院時間、手術時間、首次下床時間及首次如廁時間均更短,臨床護理滿意度評分更高,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數據如下。
3 討論
子宮肌瘤為臨床常見女性生殖系統良性占位性病變,主要是由于機體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而引起的,疾病表現多為腰腹痛、月經異常、貧血、不孕以及腹部可觸及腫物伴有一定壓迫感等。而糖尿病為臨床最為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的一種,主要疾病表現為血糖升高,疾病相關并發癥較多[2]。而臨床子宮肌瘤手術與臨床麻醉應激反應會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并引發相關并發癥,因此臨床上,為有效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應有意識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有較好的臨床意義[3]。而相較于常規的臨床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干預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護理效果。在對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臨床護理干預時,具體措施如下。
(1)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在了解患者基本情況下,指定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表,并規定護理目標,護理計劃的主要內容包括入院時指導、術前護理干預、術中護理干預、術后護理干預以及出院指導等方面。醫護人員應嚴格按照計劃進行護理干預,以達到護理目的[4]。
(2)患者在入院后,責任護士應熱情接待,以建立良好的關系,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醫院的基本情況,以及住院的基本事項[5]。后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對于疾病知識的了解情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向其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并針對患者心理問題進行溝通開導,使患者對于疾病治療有一定的信心,并且能夠以較好的心態配合臨床治療及護理。
(3)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前,為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可邀請成功病例患者進行現場說教,以消除患者的疑慮,提高患者的治愈信心。同時保證患者充足的睡眠,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排便、排痰[6]。另一方面,與手術室護理工作人員配合,使患者熟悉手術室各項設備以及環境,以消除對手術室的恐懼心理,能夠較為從容的面對臨床手術治療。
(4)手術過程中,責任護士應全程陪伴,適當播放輕音樂等,使患者能夠放松,減少出血量。同時應保證患者的引流管通暢,觀察、記錄患者的引流量、引流物的性狀,若出現異常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7]。
(5)手術結束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觀察,同時指導患者日常飲食,盡少食用產氣的食物。另一方面,幫助患者緩解疼痛,輔助其如廁、洗漱及下床等。患者出院時,應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出院后注意事項的講解,囑咐患者定期回院復查[8]。出院后,定期進行電話隨訪以了解患者的疾病變化情況,同時指導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日常生活,對于患者的疑問進行耐心的解答。
該試驗結果數據也顯示,相比較于對照組,觀察組中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評分更高,且患者的術前住院時間、手術時間、首次下床時間及首次如廁時間更短,P<0.05。
綜上所述,在對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臨床護理干預時,相比較于常規的護理干預,給予患者臨床護理路徑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對于患者的疾病治療以及預后情況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馬娟娟,馬婷婷,李小賢.糖尿病子宮肌瘤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6):154-155.
[2] 黃璜.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圍術期護理中專科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6):123-124.
[3] 布合力其·衣明尼亞孜.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5,2(23):4817.
[4] 古紅梅.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圍術期專科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24):3243-3244.
[5] 屈亞琴,李華.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圍術期的護理體會[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23(8):283-284.
[6] 詹瓊瓊,李嵐,彭小丹.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圍術期的護理干預[J].實用臨床醫學(江西),2013,14(4):126.
[7] Caro-Bautista,J.,Martín-Santos,F.J.,Morales-Asencio,J.M. 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theoretical grounding of instruments evaluating self-care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4,70(6):1209-1227.
[8] Arts,E E A,Landewe-Cleuren,SANT,Schaper NC, et al. he cost-effectiveness of substituting physicians with diabetes nurse specialis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ith 2-year follow-up[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2,68(6):1224-1234.
(收稿日期:201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