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巖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8.141
[摘要] 目的 探索家庭護理干預對兒童糖尿病患兒的生活質量與治療依從性的影響。方法 選取該院的100例兒童糖尿病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有50例患兒,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家庭護理干預護理。結果 觀察組的患兒生活質量評分與依從性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家庭護理干預對兒童糖尿病患兒的護理效果顯著,其可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與治療依從性。
[關鍵詞] 家庭護理干預;兒童糖尿病;生活質量;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4(b)-0141-02
兒童糖尿病均為1型糖尿病,其主要由于胰島素的不足,而導致患兒發生以高血糖為主的一系列脂代謝紊亂的臨床表現,有研究表明,有80%以上的患兒均為18歲以前患病,其主要臨床特點為發病急、發病率高、并發癥多、血糖波動大等[1]。該文旨在探索家庭護理干預對兒童糖尿病生活質量和治療依從性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的對象為該院的100例兒童糖尿病患兒,收治時間在2011月8月—2014年8月期間,并對所有入選的患兒采取隨機的分組方式,分別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50例患兒,入選患兒均達到兒童糖尿病的臨床標準。
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5∶25,年齡7~14歲,平均年齡為(10.46±2.74)歲,平均病程(7.53±3.65)個月。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6∶24,年齡8~15歲,平均年齡為(9.44±1.35)歲,平均病程(8.24±1.29)個月。觀察組和對照組相比男女比例、平均年齡、平均病程之間各項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可進行相互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護理方式:采用常規護理,其中包括:嚴格控制患兒進食情況,避免高糖分食物的攝入,并按時給予患兒藥物治療。觀察組護理方式: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家庭護理干預,其中主要包括:①成立干預護理小組,并要求患兒家屬參與:其中干預護理小組主要由患兒的責任護士、營養師、專科醫師、運動保健師、心理咨詢師等組成,且為患兒制定一份合理的護理計劃,并將其詳細計劃告知患兒家屬,且使患兒家屬掌握護理內容。②建立患兒的病歷檔案:全面評估患兒的健康情況、病情變化、自理能力、依從性等,且可根據患兒的病情,做出針對性的護理診斷,且隨時更新患兒的護理記錄。③疾病知識宣教:可通過畫報、PPT等形式,使患兒家屬了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長期危害以及并發癥等,從而提高患兒的治療依從性。④制定合理的飲食食譜:由營養師根據患兒的病情制定出健康飲食計劃,并將患兒飲食的注意事項告知其家屬,比如:囑咐其家屬給予患兒少食多餐、避免攝入高糖分飲食與辛辣、冰冷飲食,并交代患兒家屬飲食護理的重要性,同時將患兒的每日進食情況,記錄詳細,在患兒下次復查時,一同交予醫護人員。⑤健康鍛煉:根據患兒的年齡,尋找適合患兒的體育運動,其由小組內的運動師根據患兒的愛好與體質,制定出適合患兒的運動項目,比如:游泳、跆拳道等,并告知患兒家屬在患兒出院后,仍需堅持每日鍛煉兩次,均在飯后2 h進行,且在患兒運動時,需帶好糖塊、葡萄干等食物,以防發生低血糖現象。⑥個性化護理服務:由小組內的心理咨詢師,告知患兒家屬,患兒患病期間可能會出現的心理變化,并教會患兒家屬正確的與患兒交流的溝通方式。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的治療依從率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并將其進行對比。其中生活質量評分分為社會能力評分、心理功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物質生活評分四項,四項評分總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兒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使用統計學的處理,治療依從率用(%)表示,平均年齡、平均病程、生活質量評分采用t檢驗 ,以(P<0.05),代表觀察組患兒和對照組患兒之間對比生活質量評分以及患兒依從率存在著明顯差異,此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兒的生活質量對比
兩組患兒經不同護理后表明,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所示。
2.2 對比兩組患兒的依從率
兩組患兒經不同護理后表明,觀察組的患兒依從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所示。
3 討論
糖尿病在臨床上屬于慢性終生性疾病,由于患兒年齡較小,其身體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免疫功能與解剖生理結構尚不健全,容易導致患兒出現多種并發癥,比如:低血糖危象、糖尿酮癥酸中毒等[2]。所以,對于小兒糖尿病患兒需計劃飲食、反復復查血糖指標、運動療法、胰島素治療等,因此,在長期的治療過程中,患兒不僅需要醫護人員在院內的治療與護理,還需院外患兒家屬的積極主動與配合,從而使得患兒在院外也能得到優質的護理[3]。
該院采取家庭護理干預,其主要優勢在于:①成立干預護理小組:可使患兒受到更為優質、專業的護理,并將其護理方案告知患兒家屬,使得患兒在院外也能受到優質的照顧。②建立患兒的病歷檔案:為患兒準備一份合理的護理檔案,可使醫護人員對患兒的病情變化一目了然,從而了解到護理方案是否對患兒有效。③疾病知識的宣教:提高患兒家屬對疾病知識掌握度,并提高其重視,從而提高患兒的恢復率與依從性。④制定合理的飲食食譜:由營養師根據患兒的病情制定出合理的飲食計劃,并告知患兒家屬,患兒飲食的注意事項與飲食方法,可改善患兒的血糖指標,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⑤健康鍛煉:由于患兒患病期間,抵抗力下降,通過合理的運動鍛煉后,可提高患兒的抵抗力,同時還可促進患兒的正常發育。⑥個性化護理服務:其可促使患兒在家庭內得到患兒家屬的呵護,且可提高患兒的歸屬感[4-5]。
通過該臨床試驗發現,觀察組采用家庭護理干預,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兩組護理效果對比,觀察組的患兒生活質量評分與依從性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而言之,采用家庭護理干預對兒童糖尿病患兒的護理效果確切,其可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與依從性。
[參考文獻]
[1] 雷佳芳,莫蓓蓉,秦玉菊,等.我國糖尿病患兒延續性護理的現狀及其啟示[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18):45-47.
[2] 古建平,付曉榮,衛海燕,等.護理干預對1型糖尿病患兒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20):3470-3471.
[3] 余紅.護理干預對兒童糖尿病患兒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5):76-77。
[4] 王榮鑫.生命力護理干預對兒童糖尿病生活質量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2):67.
[5] 李小紅.1型糖尿病兒童57例綜合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14):1989-1990,1991.
(收稿日期:2016-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