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紀文
摘 要:要使初中語文教學卓有成效,教師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潮流中不斷完善自身,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語文素養。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一個好的語文教師是能讓學生信服的教師,是能讓學生尊重并敬佩的教師。結合教學經驗與實踐,提出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學生收獲知識的主要途徑,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從而使學生學有所獲,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素養,但是由于生活經驗與閱歷的不足,他們的知識還存在欠缺,思想還不完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及時引導,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中的困難,從而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提升教師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可以說是語文能力與語文知識、思想情感、思維品質等多方面內容的有機整合。而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豐富的語文知識與較強的語文運用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與精神素養。因此,教師只有具備了較高的語文素養,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游刃有余,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時時滲透拓展語文知識,豐富學生的視野,開拓學生的眼界。
書籍是人類最好的老師,要提升教師的語文素養,教師可以從書本中汲取營養。語文學習是一個閱讀、分析、思考的過程,除了閱讀名家名作外,教師還要注重閱讀學生感興趣的書籍,以便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書籍中所講的內容,與學生產生共同語言,可以一起交流討論,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好語文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在學習中充分發散自己的思維,發揮自己的想象,積極主動思考問題,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
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導入
我們常說“萬事開頭難”“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作為課堂教學的開端,課堂導入就顯得尤為重要。良好恰當的課堂導入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中,并積極發揮自己的能力,從而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得到有效提升。語文教材中的內容豐富多樣,教師要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不同的導課方式,使語文課堂的教學新穎生動而有趣。
例如,在教學課文《春》時,我就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孟浩然的《春曉》,并配上輕松舒緩的音樂,在美妙的情境中,學生對春天產生了喜愛之情,為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教學課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時,我就利用謎語引入:有個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時走在前,有時走在后,我和他說話,就是不開口。學生對這個謎語充滿好奇,他們都認真思考著,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在熱烈的討論中,課堂的學習氛圍十分濃厚,為接下來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另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復習導入、故事導入等方式來進行教學。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既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感受語文學習的新穎有趣,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又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與提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三、注重引導學習的過程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背景下,教師要作為引導者積極地引導學生學習、思考。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啟迪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使其在學習中突破困難,提升能力,從而實現高效教學。
例如,在教學課文《皇帝的新裝》時,我就為學生設計了一些問題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討論:(1)騙子的計謀為什么會得逞?這體現了皇帝、大臣和騙子的什么特征?(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這些人物神態與心理活動的語句,并讓學生通過分析與思考得出結論)(2)最后老百姓都沒有人說真話,只有小孩子說了真話,這樣的課文結構設計有什么作用?(引導學生聯系整篇課文思考,深化學生的思想)
通過這樣的問題設計,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加以思考與討論,從而更加強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與合作學習的意識。并且通過學生的合作討論,進行有效的思維碰撞,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突破了學習的重點,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總之,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教學的基本目標。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們首先要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為實現高效教學奠定基礎;其次要采用多種方法設計課堂的導入方式,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為實現高效教學提供條件;最后要注重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在學習中積極思考,真正成為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在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實現語文課堂的高效教學,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吳丹.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及實施策略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朱亞萍.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有效提問策略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2.
編輯 李琴芳